教化(Bildung)的理想以——《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和《漫游时代》为例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歌德的《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和《漫游时代》为例,以其所体现的“Bildung”教化的思想为核心,探讨了歌德思想在当时的思想领域作为一个可能的思想方向的参照性及其在“Bildung”思想上与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理论的接续所可能存在的未来的可能性。   文章的主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基本可以简要概括为歌德的“教化”思想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文章的第一部分,也即“教化”思想的过去,主要是探讨其产生的精神背景,首先考察了歌德时代思想界在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催生下引发的关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与张力的大的精神背景,在简要概述了当时包括赫尔德、席勒、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在内的德国思想家对这个主体与世界关系的核心问题的回应,以及他们所没能解决的精神难题之后,主要讨论了歌德的思想在当时的思想背景中的位置与作用及其作为一种解决方案的内在理路。   第二部分讨论的是教化思想的“现在”,指其在歌德思想中的意义。首先以“Bildung”教化思想为核心,探讨了其与当时的大的精神背景之间的联系。同时结合威廉·麦斯特的主体形象,从歌德Bildung教化思想中对外在自然的“直观”和对内在自我的“断念”两个方面,探讨了Bildung作为人与外在世界的一种可能的创造性与生成性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克服了作为主体的人与外在世界的对象化关系之间的裂痕。   文章的第三部分将着眼点放在教化理论的“未来”,即与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中的教化思想接续的可能性。这一部分,主要从两者面对的同样的精神难题、同源的精神传统和其在Bildung思想上的亲和性三个方面论述了这种接续的可能性。   19世纪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而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又是如何呢?思想的轨迹如何选择了一条道路而放弃了其他的可能性,当我们再次面对启蒙与现代性问题的时候就是要试图去思考那些其他的可能性,而当我们要思考这些问题时,我们就无法绕开歌德,而选择“Bildung”教化的概念似乎可以比较准确地切入那个时代困扰着几乎所有思想家们的关于人和外在世界关系的难题,从而能够深入而有效地接近那些伟大的心灵。
其他文献
补语作为汉语的一个独特语法现象,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针对补语的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成果丰富卓著,但其中对可能补语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对外汉语教学方面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现代美国诗人庞德( Ezra Pound,1885-1972)的长诗《诗章》(The Cantos)中有一首极为独特的诗篇,这就是根据一本以中国风景为主题的册页1所创作的《诗章四十九》(Canto XLIX),
学位
作为社会契约思想的首倡者和浪漫主义运动的第一人,卢梭很早就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视。在他的政治思想传入中国的同时,他的文学思想和美学观念也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中国文学界
学位
随着语篇分析的蓬勃发展,对语篇的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韩礼德和哈桑于1976年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提出了衔接理论。该理论是反应语篇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
为了对卡拉水电站库区滑坡体进行风险评估,结合水电工程自身特点,分析了库区滑坡灾害风险可接受准则制定方法。基于ALARP法则建立了初步的风险接受准则计算模型:在统计分析基
期刊
东汉时期王符所著《潜夫论·五德志》是利用“五行学说”来传述古代帝王兴废更替的一篇文章。值得注意的是篇章中对于帝王事迹的描述无一不具有神话色彩,而历来研究者只关注其
西藏新小说指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西藏出现的以扎西达娃、马原、色波、金志国、刘伟、通嘎、索琼、央珍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的小说创作,他们的作品关注西藏本土文化,探索
学位
针对各城市最近出现的地表塌陷事故,分析了事故原因,提出通过物探技术,全方面勘查市区地表范围内岩土稳定情况,探测出地表岩土内存在的隐含塌陷坑、未知坑洞等对路基安全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