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至十九世纪初中韩文化交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a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明清朝鲜赴京使臣入华行纪——“朝天录”和“燕行录”为基本资料,并参照明清和朝鲜王朝的其他文献,以朝鲜赴京使臣为中心对十六到十九世纪初的中韩文化交流作一实证研究,以此来阐明朝贡体制下朝鲜赴京使臣的文化意义以及明清中朝文化关系的变动轨迹。希望这一研究在深入揭示明清中韩关系内容及其变化的同时,对文化在东亚朝贡体制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予以充分展现,并由此帮助我们从传统政治文化视角透视当今朝鲜/韩国的对外关系。论文主体分五章展开论述: 第一章“从‘朝天’到‘燕行’”。首先主要从朝鲜各类入华朝贡使团的名称、构成、任务和出行的时间、路线等方面分别较为详细地概述明清两代朝鲜对中国朝贡使行的情况,然后对朝鲜使臣入华行纪——“朝天录”和“燕行录”的发掘整理情况做出交待,并对它们的史料价值进行概括性的分析,指出本文研究的资料基础及其价值所在。 第二章“赴京使臣和明清学人”。讨论十六到十九世纪初朝鲜入华朝贡使臣赴中国期间与明清学人交往的史事。诗文和笔谈是“汉字文化圈”下双方文人交往的两种主要形式。本章由点及面,首先提取明代、明清交替之际和十八世纪三个不同时期的几个典型交往事例,分别对这两种主要交往形式下双方文人思想和感情的深入交流作具体论述,然后总体论述十六到十九世纪初入华的朝鲜学人和明清士人交往的方式和内容,分析不同时期交往方式和内容的变化,从而把握这一时期双方交往的轨迹,并由此对明清双方学人的文化心态变化做出适当的阐释。 第三章“赴京使臣与汉籍东传”。讨论十六至十九世纪初以赴京使臣为主体的汉籍东传朝鲜的史事。通过对明清两个阶段赴京使臣获取汉籍途径和所传入汉籍内容的描述,分析各阶段赴京使臣在汉籍传入朝鲜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明代“朝天”使臣相比,清代“燕行”使臣对汉籍访颇具积极性和主动性,琉璃厂的求书、购书,与清朝文人交往获取赠书,清代通过朝鲜赴京使臣东传朝鲜汉籍的范围更为广泛,赴京使臣明清鼎革后中国观的若干变化由此得到一定展现。本章最后一节综合论述明清朝鲜赴京使臣传入汉籍的内容、特点及其影响,试图对它们东传汉籍的情况作出较为全面的概述。 第四章“赴京使臣与朝鲜西学”。通过对朝鲜赴京使臣传入汉译西学书情况的描述,通过对他们在中国与西方传教士交往史事的梳理,讨论他们的西方认知过程及其在朝鲜西学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朝鲜赴京使臣积极主动传入大量汉译西学书,并在中国寻找各种机会与西方传教士直接,十六世纪末叶起西
其他文献
讨论了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希望规划师能在一个更加全面的基础上理解全球化 ,城市决策者在经营城市中注意以下四方面 :在城市定位方面 ,要正确定位 ,警惕盲目追求“国际城市”
通过对来宾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花卉产业发展中优势潜力和存在问题,探索来宾市花卉产业发展思路,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定位与规划布局研究对策,以期为来宾市花卉产业
<正>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界展开的纪实美学大讨论距今已20多年了,它对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改变着中国电影人的思想观念和电影作品的创作面貌,
综述了品管圈在医院的应用进展,包括品管圈的概念、发展历程、活动的方法、品管圈在医院的应用,认为品管圈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新的思路平台,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以人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基本理念,是马克思人本学的主要观点。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人的塑造活动更应该遵守人本的观念。本文运用"以人为本"的观点分析思想政
由武汉音乐学院主办,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承办,管弦系、钢琴系、研究生部、科研处协办的"2008武汉国际新音乐节"于5月12日至16日在武汉音乐学院隆重举行。2008年,又适逢中国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律师制度得到迅猛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执业律师只有3000余人,目前,全国共有执业律师10.2万人,律师事务所1.1万多家
一场横跨英吉利海峡的收购大战在本世纪最后一个月愈演愈烈。两大公司针锋相对,政府、财团纷纷介入,欧洲此刻在浓烈的商场硝烟中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身处在一个知识挂帅的新经济时代里,企业唯有透过快速反应与更有效率的学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面对外在环境的变迁,企业往往藉由权力拥有者推行有计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