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许可质量控制制度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c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标功能是商标法的中枢,商标许可使用的起点,是建立在对商标功能的新认识之上的。法律对商标新功能的认同与保护使商标许可使用成为了可能。商标许可的特殊性源于商标本身的特殊性。商标许可相较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许可,最显著的差异在于其质量控制制度,即本文的论题;本文试图借由对商标功能的论证,使我国的商标许可质量控制制度更加周延和完整。本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绪论至第二章为基础理论部分,第三章至第四章为制度构造部分。绪论叙述了商标法及商标许可的基本性质、立法目的等,指出商标权的竞争政策属性构成了对商标财产权的限制,商标的功能划定了商标权的边界。在第一章中,着重就商标的质量保证功能进行了论证。首先,论述了质量保证功能的重要性。其次讨论了商标标记为什么应当得到商标法的保护,为什么这种保护与质量保证功能有关?在提及质量保证功能主要体现为商标许可中的质量控制制度后,本文第二章阐述了商标许可中的质量控制规则不同的价值取向及在相关国家的演进叙事,展现了其是如何独立于其他类型知识产权许可发展变化的。本文在第三章开始论述质量控制在商标法中作为义务的必要性及正当性。虽然质量控制义务虽然得到了法院的广泛认同,但也遭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批评者认为,质量控制义务使得法官陷入价值冲突的陷阱;由于“质量”与“控制”标准的模糊性,它事实上形同虚设。在更深入的考察许可人和被许可人的商业运作之后,本文认为,质量控制义务没有影响到二者的利益,即使有也是极其轻微的,是维护消费者信赖和市场机制正常功能的必要牺牲。商标法上的质量控制义务能够使商标许可人在进行推销式商标许可更加慎重,在无形中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另外,“质量”与“控制”的模糊性,恰恰提供了必要的弹性和自由裁量空间。虽然我国商标法中有明确体现出商标的质量保证功能,但却未就许可时不履行质量控制的法律后果作出更具体的规定,也未明确商标权人可能承担的产品侵权责任。本文第四章探讨了什么是“质量”及“控制”,归纳了典型判例,并就弥补我国商标法的缺漏作出了探索。
其他文献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可能增加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风险,但结论在不同人种间尚有争议。本研究选用中美两国独立的体检数据,通过校正相同的混杂因素在不同人群中比较NAFLD与CKD的关系;同时根据2020年新提出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
学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这为"十四五"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提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
学位
幼儿发展评价是指相关主体对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价值判断。幼儿发展评价需要教师、家长、幼儿协同参与。如今,幼儿发展评价存在幼儿教师对家长参与评价指导不足,幼儿游离于自身发展评价之外以及教师、家长、幼儿协同评价未达成整体效用的问题。在多元主体视角下,幼儿发展评价要以幼儿发展为评价定位、以主体联合为出发点、以协同评价为前进方向,思考应该评什么、谁来评、如何评。
目的报告应用克霉唑阴道片强化治疗联合巩固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RVVC)的效果和RVVC患者的假丝酵母菌种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267例RVVC患者的假丝酵母菌种类和应用克霉唑强化治疗联合巩固治疗的效果,在体外行药敏试验。结果患者的年龄范围32.75±6.68(2146岁),均
合成抗真菌药克霉唑的缩合反应,一般需在无水条件下进行,于室温反应5小时,经过处理而得成品。但往往因投用的丙酮水份
期刊
以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根霉F、根霉G、里氏木霉、乳酸杆菌及白腐为菌种固态发酵降解豆粕为目的,通过采用对比试验法筛选降解豆粕的较佳菌液接种量、发酵时间、是否密封、菌液配比。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水溶性蛋白的含量;三氯乙酸沉淀法(TCA法)测定多肽的含量;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的含量。结果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较vb发酵条件为:菌体的配比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根霉F:根霉G:=6:2:1:1
学位
本课题采用三维CFD仿真的方法,对某乘用车低温冷却系统散热性能提升进行研究,通过对冷却系统空间布置及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大幅提升了低温冷却系统散热能力。经试验验证,改善后低温散热器进气温度得到有效降低,仿真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该方法有效解决了乘用车冷却系统设计难度大问题,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