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侦查中刑事再生证据的运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ERY6805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办贿赂案件过程中犯罪分子的串供、串证等反侦查行为及其表现形式引发了侦查人员对再生证据的思考。刑事再生证据的形成以反侦查行为为基础,但并不完全依附于此,而是从发现犯罪、查证案件的实际需求出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区分、把握证据的特点规律,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笔者将刑事再生证据界定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完毕之后,为掩盖犯罪事实真相而进行的各种反侦查活动中形成的能够从相反角度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和材料。与其相对应,刑事原生证据则是指产生在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直接反映犯罪构成的事实和材料。刑事再生证据除了具有证据的一般共性特征之外,相对原生证据、其他证据而言,还有其个性特征:从属性、反证性、可促成性、相对性。从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的角度看,将证据划分为刑事原生证据与再生证据,对其特征、分类、运用规则进行进一步研究,正确判断证据的证明力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刑事证据侦查实践的角度看,将证据划分为刑事原生证据与再生证据,有助于增强司法人员对再生证据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收集、运用刑事再生证据的自觉性、能动性。对于刑事再生证据的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将证据区分为原生证据、再生证据,掌握两类证据的不同特点,研究作为再生证据的涵义、特征、分类,对侦查中自觉地发现、收集,正确的审查、判断和有效的运用此类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刑事再生证据主要运用于对职务犯罪的侦查,特别是贿赂案件中,贿赂犯罪的自身特点为刑事再生证据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贿赂案件侦查中暴露出的证据难点问题为刑事再生证据的产生提出了需求。但刑事再生证据也应当运用于其他刑事犯罪侦查中。非法刑事再生证据不具有证据能力,不具有证据资格,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证据,其对反侦查活动所反映的真实性也无从得到认定和保证。为保证刑事再生证据的证明价值,充分发挥其证明作用,司法实践中运用再生证据应遵守相应的规则。对再生证据的收集、固定,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再生证据的审查判断主要是对于再生证据是否符合证据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的审查。从刑事再生证据的产生和作用上区分,一部分再生证据已经具备了诉讼证据的特征,表现为法定证据形式之一,一部分再生证据只能作为挖掘、证实原生证据和案件事实的线索和材料,还有一部分再生证据则需要通过转化,实现侦查证据向定案证据的转换,再生证据向诉讼证据的转换,以法定证据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在侦查过程中,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运用好侦查谋略,是获取再生证据的重要方式。
其他文献
侦查效益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历史的档案中还封存着无数的疑案、悬案,现实的状况是占总量一半以上的刑事案件还得不到侦破。在侦查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
比例原则是德国公法领域和欧盟法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在西方法制发达的国家,相关的研究也较为成熟,具有相当丰富的理论积累和实务经验。在中国大陆地区,对比例原则的研究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周国平在《读〈务虚笔记〉的笔记》中曾说史铁生可能是中国当代最具有自发的哲学气质的哲学家。史铁生的残疾遭遇使其置身于“极
我国由第三方物流处理的产品只占总体成品的16%,第三方物流业务只占总体物流业务的2%,而这一数字在美国为8%,在欧洲则为10%。由此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方物流还处于
市场和竞争的全球化特性使得众多的企业纷纷在战略、战术及运作各个层面采取措施以适应变化。大规模定制成为许多企业的主要目标,一种有别于传统供应链的build-to-order (BTO
中国目前能源形势十分严峻,建筑能耗问题更是严重,公共建筑能耗占建筑总能耗比例非常巨大。本文选择公共建筑中建造量最大的办公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办公建筑很大程度上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财产保险业也呈现出高速的发展势头。然而由于我国财产保险市场长期处于高度的寡头垄断,因此大多数财产保险公司为了取得业务不惜削价竞争,有时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猝死在我国的发生率每年大约有60万人。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即使在发达国家,猝死的病人只有5%—15%可以到达医院,而其中只有1%—20%的病人经抢救能够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现代化、交通机动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交通需求特征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五一、十一黄金周”和周末等节假日交通呈现出与平日迥然不同的
随着外资保险的加入,我国寿险业的竞争已变得非常激烈。保险公司问对优秀业务人才竞争更是日趋白热化,同时保险公司对业务人员的管理问题凸出。导致优秀业务精英频繁跳槽,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