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原植被结构和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性及其与干扰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fon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气候变化和不当利用管理措施的影响,全球范围草原稳定性下降、呈现从不同程度退化到荒漠化转变态势,草原植被的斑块化是这一变化发生的关键指标,深入理解草原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也是植被有效恢复的重要基础。青藏高原高寒草甸SOC含量丰富,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植被斑块使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等养分空间变异性增大,且斑块间的裸斑出现对生态系统碳和氮储量有较大影响,而SOC含量和聚集稳定性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在不同的土壤和地形条件下,选择典型的高寒草甸物种斑块,测算斑块的数量密度、斑块周长和盖度;采用野外调查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地形和环境条件下典型高寒草甸植物斑块的地上生物量(AGB)、分布和土壤特性差异;重点研究了10个高寒草甸斑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以及青藏高原祁连山高寒草甸不同海拔(2480-3480m)土壤团聚体SOC及其组分、水稳定性的空间变异,探讨了高寒草甸斑块与植被、气候、土壤条件及人为扰动的关系与影响机制。(1)定量分析不同程度草原退化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是理解草地土壤碳库功能与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对高寒草地3种不同的植被退化程度的10个典型草种斑块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形条件和土壤性质(尤其是土壤水分)是高寒草地植被空间斑块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主导着高寒草原区的植被恢复。其中,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和马蔺(Iris lactea)斑块的面积小、斑块数量大、连通性低、单位面积总周长大。土壤水分含量高的区域的斑块数量小,植被覆盖度高,每平方米总周长小。在土壤水分缺乏区域,斑块结构分析结果也表明,此类斑块的出现指示着植被群落呈不稳定状态,处于持续退化状态中。(2)研究发现,几种植被斑块的生态系统C、N储量和土壤呼吸显著高于斑块间裸地,裸地土壤砾石含量显著高于植被斑块,且不同斑块间的土壤和植被C、N占比差异巨大。在相对中生的赖草(Leymus secalinus)和洽草(Koeleria pers)斑块,土壤对生态系统碳和氮储量贡献分别为62%和65%,植被的贡献分别为38%和35%;而在相对干旱生境的异针茅(Stipa aliena)和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斑块中,土壤对生态系统碳和氮储量贡献则接近于80%。壤全磷、全钾、速效磷、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在斑块上高于斑块间裸地。生态系统碳、氮含量与土壤砾石含量和植被生产力显著相关。植被斑块及裸斑化导致植物生物量输入减少,土壤侵蚀速率增加。(3)研究表明,不同海拔梯度植被斑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腐植酸碳、富里酸碳、胡敏素碳、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几何重量直径、0.25mm水稳性团聚体百分率和水稳性团聚体比值,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先后在3080和3480m处达到峰值后减小;结构退化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3280m处达到最低值后增大。(4)植被斑块土壤SOC含量、团聚体SOC含量、AGB,与除结构退化率外的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湿度和AGB呈正相关关系,且影响团聚体SOC的分布和团聚体稳定性。土壤SOC组分含量与团聚体稳定性指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碳组分是影响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随着植被退化程度的增加,土壤也随之退化。与轻度退化和未退化草原相比,重度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较低。与轻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原相比,未退化草原土壤养分含量较高。退化草原植被覆盖降低,导致凋落物和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总之,在土壤湿度低的区域,斑块是不稳定的,且处于退化状态。草原斑块减少了植被输入,增加了土壤侵蚀,导致生态系统碳氮储量下降。如果通过可持续管理,使草原的有机质输入超过其输出,增加草原的碳汇功能。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通过影响AGB的分布对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低海拔区域人为扰动强,斑块土壤结构稳定性较低,建议降低适当放牧强度或禁牧,恢复草原生产力,以应对未来气候变化。退化高寒草甸的恢复策略应以提高草地表层土壤的植被、根系和凋落物覆盖度为目标,稳定土壤结构,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促进退化高寒草甸的自然恢复。研究结果有助于草地植被退化的量化和评价,并为草原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日本轻小说作为日本ACGN产业中的一部分,可以改编为动画、漫画、游戏等媒介。不同媒介的传播会带动其他出版物的增长。2000年后日本轻小说及跨媒介作品开始传入我国,2010年日本轻小说开始在我国大量出版发行,并形成了完善的市场和受众。目前,还没有关于日本轻小说跨媒介传播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研究日本轻小说跨媒介传播的成功原因,挖掘成功经验,希望对我国ACGN跨媒介传播提供借鉴意义。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
学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建设文化强国和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举措,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肉连响”是鄂西南地区利川市土家族的传统舞蹈,是土家族在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也是区域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利川市独特的自然空间和人文生态构成“肉连响”的文化空间,具有活态传承性、地域风土性、开放共享性,展
学位
人类活动强度是自然环境条件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自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农业利用活动通过改变地表原始覆盖而导致局部乃至全球的环境变化,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影响还将持续扩大和增强。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带来的影响具有累积效应,因此,探究人类活动强度的变化有助于加深理解地理学核心命题——人地关系。河湟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自然环境相对优越,成为了青藏高原人口、耕地、聚落和交通路线等高度聚集
学位
萨布素家族是黑龙江地区典型的满族家族,家族荣衰的过程是清朝历史兴衰的写照。从家国视角出发,探寻在宏观历史背景下萨布素家族发展的过程,以及家族在与国家互动中所反映出的家国共生与家国情怀。萨布素家族为富察哈拉家族中最有名望的一支,有文字记载的家族史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开始,家族祖先归附后金,编入八旗。清朝初立,出于戍边和保护龙兴之地的目的,萨布素家族驻守宁古塔;康熙年间沙俄屡次侵犯东北边境,因反侵略的
学位
卫运河北连京城,南连江淮,是一条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卫运河是清代保障漕运的重要前提,它不仅是国家漕粮征兑、运输和存储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当地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因素。在大运河交通便利的条件下,卫运河右岸的经济作物种植发展迅速,特别是棉花、花生、果木等国民经济粮食作物的种植业,已经形成了专门的经营模式。随着种植模式的发展,这些经济作物的大面积种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不可忽视的
学位
学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金融风险防治工作任务仍然艰巨。采用PPP项目模式,不仅有助于政府控制隐性债务的增加,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压力,还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方在技术、管理、施工、运营等方面的优势。PPP项目具有投资数额大、投资周期长、成本回收慢等特点,PPP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实施落地,也影响项目最终收益。因此强化对PPP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不仅有利于项目本身的风险控制,保
学位
廪君传说是土家族的一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该传说源于南朝范晔引用编写的《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是记录廪君传说最完整的版本,该版本记录了廪君通过“五姓争君”,带领五姓部落开疆扩土、建夷城的历史过程。廪君传说演变为清江流域的廪君和盐水女神,被奉为土家始祖,廪君死后化为白虎。通过民间的传承,廪君与盐水女神被土家人敬为向王天子与德济娘娘。本文以长阳县的廪君传说为例,主要运用民族学、民俗学、生态人类学等学
学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包含心理疾病在内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困扰国民的新议题。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伤自残行为频发,然而选择专业求助的自伤青少年仅占极少数,心理污名现象凸显。这种自伤行为虽不具有自杀意图,学者却普遍发现其是自杀意念的重要风险预测因素,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故关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明晰与其相关的危险或保护因素,进而提供有效的预防与干预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青
学位
生计方式是人们在适应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时候形成的维持生活需要的方法或手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受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民族本身等因素的影响,生计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对于城乡间人口流动的控制逐渐放开,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速度了生计方式由传统向现代多元化发展。本文选取位于湖北西南边陲的宣恩县小茅坡营村作为研究对象,以新中国成立后经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