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软件不当干扰行为的现代竞争法认定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互联网技术走进我国视野中起,计算机软件作为用户获取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基本渠道,就一直受到经营者们的格外关注,而针对软件这一互联网信息渠道的竞争手段也花样百出,其中不正当干扰现象最为突出和严重。
  在2017年《反不正当竞争法》“互联网条款”出台以前,由于法律没有明确列举属于不正当竞争的互联网商业行为类型,绝大多数涉及互联网软件干扰不正当竞争的纠纷都以1993年《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作为认定依据。起初,司法实践中为了解决“一般条款”在适用上的抽象性和模糊性,通常以是否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与公认的商业道德”作为认定软件干扰行为的正当与否的标准,逐渐地,开始考虑互联网行业的竞争特点,发展出了极具特色的“非公益必要不干扰”标准,而以此二种标准判断软件干扰行为是否正当的司法裁判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权利侵害式认定模式。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赢家通吃”效应的日渐突出,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经营者竞相追逐和挖掘互联网用户注意力,不断跨界抢占资源,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持续创新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这样的新背景下,当前认定软件不当干扰行为的“诚实信用原则与公认的商业道德”和“非公益必要不干扰”标准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公认的商业道德在互联网技术更迭换代的短暂时间内难以形成,“非公益必要不干扰”标准以公共利益的保护为前提要求互联网经营者互不干扰,实则与自由竞争相悖,也有碍行业创新。而基于这两种标准延展出的权利侵害式认定模式则反映了司法实践“潜意识”中存在的对既有利益的保护倾向,从深层次来讲,这样的认定模式已然脱离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特有的行为规制思路。
  为了解决前述对软件干扰行为“不正当性”的认定偏差,本文提出应先从理论观念上回归现代反不正当竞争法,以竞争法属性为导向转变软件不当干扰行为的认定模式,注重软件不当干扰行为认定中的消费者因素考量,弱化竞争关系判定在软件不当干扰行为案件中的作用,并对涉及创新因素的软件干扰行为保持谦抑的司法态度。具体来说,对软件不当干扰行为的认定应采用行为规制模式——主观要件应限于故意,客观要件应采用“不受扭曲的竞争秩序”标准,软件不当干扰行为的损害评判应以利益衡量的方法进行。
其他文献
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身处资本主义包围下的苏维埃俄国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列宁既是实践上的开创者,也是理论上的先锋。他立足现实,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并存与共处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巩固和推进了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本文对列宁“两制”关系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目的就是为了给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提供借鉴
学位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充分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基础上,立足于资本主义发展实际及其城乡对立的矛盾问题,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城乡对立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主张通过消灭城乡对立的根源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以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这些科学理论不仅闪耀着不可磨灭的理论价值和真理光辉,而且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解决当前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企业家精神建设已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现实任务,也是在经济活动领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具体丰富与补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西方学者韦伯通过天职观突出了敬业精神在资本主义活动中的价值、熊彼特提出了著名的“创造性破坏”概念倡导企业家的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使得人类成为最大的风险制造者。人类社会已经形成风险社会,为了谋取永续发展,就需要对风险进行管理,风险预防理念应运而生。在风险社会中,环境风险尤其突出,国际环境法需要作出积极的应对,以义务为本位,以有害推定为前提,维护风险管理秩序。现实和理论的新发展都推动着风险预防原则的诞生。风险预防原则最开始是在国内法中孕育产生,而后进入国际法领域,在20世纪
中日两国有着漫长的友好交往的历史,也有近代因日本侵略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既有无法回避的矛盾冲突,但同时又存在共同的利益。因为矛盾和利益共存,中日关系在国际关系中一直被视为较为复杂的一对双边关系。历史遗留问题、钓鱼岛等领土争端、对抗性的联盟因素,还包括日本不同政党执政期间对华政策的差异,这都增加了中日两国关系不稳定的因素。中日关系的走向不仅关乎两国的稳定和发展,也牵动着东亚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神经。由
学位
公共政策是可由法院主动启动撤销或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抗辩事由,在仲裁裁决司法审查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各国保护公共利益的安全阀。本文通过对现有司法审查实例的整理与归纳,探究对于涉及公共利益保护范围更广的国际投资仲裁裁决,公共政策在其司法审查过程中的表现与适用,并根据国际投资仲裁的独特性,提出公共政策司法审查标准的“去商事化”。  根据内容的不同,本文将公共政策分为程序性公共政策与实体
生产者责任延伸应当根据其目的进行界定,为了减少环境的影响,生产者的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至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品生态设计和再生原料使用责任、清洁生产责任和废弃产品回收利用和处置责任。利用生产者责任延伸这项政策原则,实现了将与产品有关的环境负外部性内部化;也实现了废弃物管理方面政府责任向生产者责任的转移,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责任的重新配置。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设计上应包括行政强制与经济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保护补偿理论。关于国家公园建设目标的理论学说和法律规定各不相同,主要目标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域外国家公园的立法理念包含“自然保护”和“公众游憩利用”,鼓励社区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国家公园法(草案)》还在起草中,地方立法内容趋同。国家公园设立规划、分区保护制度和管理体制还存在不足
学位
《联合国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公约》(以下简称《新加坡调解公约》)于2019年8月7日在新加坡开放签署,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46个国家和地区作为首批签约方签署了这一公约,如今该公约已有52个缔约国。但加入《新加坡调解公约》并不意味着国际商事和解协议就能顺利在缔约国执行,该公约需要各缔约国具有较为完善的商事调解机制,否则当事人间的国际商事和解协议会因不存在对应的国内法而被视为是普通合同来执行。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全世界范围内的劳动时间缩短趋势已经停止,“过劳”再次成为社会问题,引发关注。而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全球化发展、信息通信革命、消费社会的成熟、雇佣与劳动限制的放宽、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席卷世界等划时代转变。在这种全球化趋势下,不管是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还是企业用工规范,甚至社会和谐稳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度劳动隶属于职业伤害,理应通过工伤保险制度来保障,但依据我国工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