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型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发生和转归的前瞻性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an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对于代谢综合征发生和转归的意义。方法:本研究在2010年对沈阳社区646名居民进行代谢综合征情况的横断面调查。应用MRI测量内脏脂肪面积,以80cm~2为切点进行分组比较。通过测定血脂、75g葡萄糖耐量试验、血压、腹围指标,依据IDF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经过1.5年的随访,我们重新检测上述指标,判断代谢综合征与非代谢综合征人群的转归情况。结果:1、2010年沈阳地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35.14%。其中男性患病率46.39%,女性患病率24.16%,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患病率(P<0.05);腹型肥胖(VFA≥80cm~2)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55.48%,非腹型肥胖(VFA<80cm~2)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18.36%。腹型肥胖(VFA≥80cm~2)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VFA<80cm~2)组(P<0.05)。2、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中心性肥胖、血糖异常、血压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中心性肥胖患病率最高,为45.51%。腹型肥胖(VFA≥80cm~2)组中心性肥胖患病率较高,为72.95%,高甘油三酯血症、血压异常、血糖异常、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分别为60.96%、58.56%、50.34%、22.60%。非腹型肥胖(VFA<80cm~2)组血糖异常患病率较高,为34.75%,高甘油三酯血症、血压异常、中心性肥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1.64%、29.66%、22.88%、17.23%。腹型肥胖(VFA≥80cm~2)组血糖异常、血压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VFA<80cm~2)组(P<0.05)。3、代谢综合征各组分聚集情况:腹型肥胖(VFA≥80cm~2)组,0、1、2、3、4、5种组分异常者分别占4.1%、11.6%、28.8%、30.8%、19.5%、5.1%;非腹型肥胖(VFA<80cm~2)组,0、1、2、3、4、5种组分异常者分别占29.7%、28.0%、24.0%、13.8%、4.0%、0.6%;与非腹型肥胖(VFA<80cm~2)组相比,腹型肥胖(VFA≥80cm~2)组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目聚集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非代谢综合征人群中,腹型肥胖(VFA≥80cm~2)组男性比例、腰围、臀围、体重、BMI、WHR、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收缩压、舒张压、120分血糖、TG、LDL-C、UA、血肌酐、目前吸烟率及饮酒率均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VFA<80cm~2)组(P<0.05),而HDL-C则显著低于非腹型肥胖(VFA<80cm~2)组(P<0.05)。5、代谢综合征患者中,腹型肥胖(VFA≥80cm~2)组男性比例、腰围、臀围、体重、BMI、WHR、内脏脂肪面积、UA、血肌酐、目前吸烟率均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VFA<80cm~2)组(P<0.05),而HDL-C则显著低于非腹型肥胖(VFA<80cm~2)组(P<0.05)。其余比较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6、纳入随访的646例中443例接受1.5年随访,随访率68.58%。初访时筛选出非代谢综合征419例,其中280例接受了随访,随访率66.83%。这些非代谢综合征人群经过1.5年随访,25.71%(72/280)发生代谢综合征。其中,腹型肥胖(VFA≥80cm~2)组,47.83%(44/92)发生代谢综合征,非腹型肥胖(VFA<80cm~2)组,14.89%(28/188)发生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VFA≥80cm~2)组非代谢综合征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VFA<80cm~2)组(P<0.05)。初访时筛选出代谢综合征227人,其中163例接受了随访,随访率71.81%。这些代谢综合征人群经过1.5年随访,26.38%(43/163)转归为非代谢综合征。其中,腹型肥胖(VFA≥80cm~2)组,18.80%(22/117)转归为非代谢综合征,非腹型肥胖(VFA<80cm~2)组,45.65%(21/46)转归为非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VFA≥80cm~2)组代谢综合征人群转归为非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显著低于非腹型肥胖(VFA<80cm~2)组(P<0.05)。结论:1、腹型肥胖(VFA≥80cm~2)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VFA<80cm~2)组,而且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目聚集显著增加。2、基线时没有发生代谢综合征的腹型肥胖人群,经过1.5年随访,发生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人群;基线时发生代谢综合征的腹型肥胖人群,经过1.5年随访,转归为非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显著低于非腹型肥胖人群。3、腹型肥胖是现在和将来发展为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肺癌作为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已经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寻找有效的预防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从而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化学药物治疗是作为肿瘤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针对肺癌患者的化疗主要是以铂类药物为基础,顺铂(cis-dichlorodiamine platinum,cisplatin,C
学位
目的:近年的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发生分化时需要许多复杂的细胞信号因子和转录因子参与并进行调控。脂肪组织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有储存能量的作用之外,当脂肪细胞分化和代谢失常时对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而雄激素通过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结合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脂肪细胞的增殖、分解、分化以及体内脂肪组织的分布。AR本身属于类固醇受体,作为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
学位
目的:PARP[Poly(ADP-ribose)polymer-ase](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是一类存在于多数真核细胞中密切参与单链DNA损伤修复的核蛋白酶,具有多个亚型,其中PARP-1在细胞生命周期中具有重要作用,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包括DNA修复、复制、转录、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细胞死亡调控。PARP-1抑制剂能导致PARP-1从单链DNA的缺口解离,阻断BER修复蛋白汇集到SSB上,使分裂
学位
目的:恶性脑胶质瘤是一种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血肿瘤屏障(blood-tumor barrier,BTB)严重限制了治疗脑胶质瘤的化疗药物向肿瘤组织的转运,极大的影响了化疗效果。因此,选择性开放BTB对于提高恶性脑胶质瘤的化疗疗效至关重要。PIWI蛋白是Argonaute蛋白家族中的一个亚家族,与肿瘤细胞的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等行为相关。PIWI-interacting RNAs(piRN
学位
目的:探讨肺部多发结节在肺内的分布对手术方式的影响以及肺多发结节病理情况。方法:对我院2016年-2017年实施胸腔镜手术的115例肺部多发性结节病例资料作出回顾分析,搜集CT、病理以及手术方法(主要包括肺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联合肺段切除,肺叶切除术、肺叶联合楔形切除),来探讨肺多发结节的分布与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中,25例患者结节呈同段分布,主要累及右上叶尖段、右上叶
学位
目的: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转移速度快且生存率低,然而目前临床治疗中采用的传统小分子化疗药物疗效有限且副作用严重。因此,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递送体系,尤其是具有更好长循环时间,更强瘤内聚集能力,更小毒副作用的自增强稳定性体系,被用以在骨肉瘤的治疗中解决上述障碍,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鼠源骨肉瘤细胞系K7作为研究细胞,选取雌性Balb/c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分为三组
学位
目的:研究放散式体外体击波对于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45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冲击波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其中冲击波组25例,取截石位在会阴部给予冲击波经典探头1.8-20bar,每周治疗一次,每次3000点,持续治疗8周;药物组2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塞来昔布,坦索罗辛),持续服用药物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临床
学位
目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CTCL)属于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原发于皮肤的由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造成的疾病。国际皮肤淋巴瘤学会(ISCL)2002年讨论通过了红皮病性CTCL的临床定义,将其分为三个亚型:Sezary综合征(红皮病性CTCL的白血病阶段)、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和其他未定义的红皮病性CTCL。本文主要探讨系统应用干扰素联合维甲酸类药物治
学位
目的:探讨脓毒症并发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34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ICU住院期间是否出现脓毒症引起的肝损伤将患者分为肝损伤组(91例)和非肝损伤组(143例),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对有差异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234例脓毒症患者中发生肝损伤的有91例,肝损伤发生率为38.9%,肝损伤发
学位
目的:了解腹主动脉瘤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应用抗菌素治疗提供指导建议。方法:检索2010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诊断为腹主动脉瘤的患者临床资料,对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及细菌涂片为阳性结果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索到40例腹主动脉瘤相关感染患者,其中术后院内感染23例,感染性腹主动脉瘤8例,移植物感染(人工血管感染5例,支架感染2例)7例,其他感染(切口感染1例,社区获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