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日本和前苏联宏观经济策略比较研究——兼论资源、资本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日本和前苏联宏观经济策略比较研究——兼论资源、资本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是提出问题的部分。  文章首先提出,20世纪的日本和前苏联虽然政治经济制度不同,但发展经济的手段却有一个相似点:两国发展经济都极为强调国家干预,注重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这一点与西方国家注重“看不见的手”,以经济运行的自有规律调节经济形成鲜明对照。  第二部分为本文第二章和第三章,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史实的回顾和分析。  第二章分为两节,分别回顾了20世纪日本和前苏联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在政府的指导之下,两国经济的不同发展轨迹和不同的结局。  20世纪的日本,从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后进国发展到六、七十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政府干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37年日军侵华以后,日本经济就迅速置于国家干预之下,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期,日本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也一直存在。  20世纪前苏联的经济也一直被置于高度计划之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五年计划”的形式实施。前苏联曾经经历过一个辉煌的经济超速度发展阶段,成为当时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然而,到了20世纪后半期,前苏联经济发展的不合理日益暴露,最终经济衰败、国家解体。  第三章中,我们以第二章的史实为依据,分别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这三个宏观经济的主要方面对日本和前苏联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我们把分析的重点放在产业结构的比较上面。从分析中我们得出了以下两个结论。  首先,20世纪日本的整个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是有规律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是逐步上升的。大体上产业结构的发展经过了如下三个阶段:由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产品转向资本密集的重、化工业产品,进而过渡到各种技术知识密集的高精尖产品。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是符合日本“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劳动力资本相对丰富”国情的。  其次,同日本相比较,前苏联产业结构的调整却显得不符合国情,层次也不分明。无论在20世纪前期前苏联自然资源相对丰富时还是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后自然资源逐渐匮乏时期,无论资本丰富与否,前苏联政府一直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产业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为了重工业可以优先发展起来,前苏联政府甚至不惜牺牲农业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第四章和结语。它本文比较重要的结论部分。  通过第一、二部分的回顾和分析,我们再次提出对日本和前苏联经济发展历程的疑问,通过对前人观点的回顾、分析和扬弃,得出本文结论:资源优势和资本优势共同决定产业结构。  第四章“对日本和前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现有解释和几点思考”中,我们首先将学界对日本和前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解释进行归纳和分析。  学界有以下几种观点解释日本和前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  对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解释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是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解释,认为日本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勤恳耐劳和奉行简洁的儒家文化是这些经济实现成功的原因。  第二种解释是由一些从政治地理的角度观察问题的学者作出的。他们认为由于长期的东西方冷战,美国和西方国家向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提供了大量的投资和援助,以期减弱社会主义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同时美国也更加乐于向这些国家和地区转移知识、技术和开放市场。  第三种解释是从经济学角度,将日本成功原因归纳为四类,它们分别从经济的不同角度解释日本飞速发展的原因。  对前苏联经济发展失败的原因,我们引用了经济学家林毅夫的“比较优势”理论。  本文通过以上对前人的理论的分析,尤其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本文的三个结论:  第一,产业结构的升级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或者说是资源禀赋变化的结果,而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因。  第二,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与资本的相对丰裕程度共同决定产业结构。资本相对丰裕程度的提高和资源相对丰裕程度决定了资源禀赋结构的提升;资源禀赋结构的提升决定了产业结构的提升。(资源禀赋结构是指一个经济中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相对份额)。  第三,资源与资本在发展经济中具有可替代性。  在文章的结语部分,我们指出,20世纪前苏联和日本政府对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被迫”的,前苏联必须在当时国际环境十分严峻的状况下选择与国民安全相关的重工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而日本之所以没有首先选择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进行发展,也是从该国资源贫乏的国情考虑的。  目前,中国正在以较高的速度发展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到了非常关键的阶段,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冷战”已经渐行渐远,国际上越来越看好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国际环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十分有利,20世纪初和“冷战”时期前苏联的艰难对于中国而言已经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中国有比日本更丰富的自然资源,资本积累也在不断加深。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能否根据自己的国情,发挥资源和资本双重优势,适时地完成产业结构升级,使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其他文献
清教是16、17世纪英国社会最重要的历史现象之一。它对英国的宗教、政治、经济乃至整个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时空上已经逾越它所生长的特定的时段和地点,从
宋代的“乡先生”在很多学者的有关教育的研究论著中提到,后受到学界的关注,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对于“乡先生”这个群体整体性研究尚少,对“乡先生”的概念及其类型、层次
甘蔗糖分是糖厂生产技术管理和工艺衡算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甘蔗糖厂采用的甘蔗渣糖分析方法为蒸煮法,其操作过程时间长而且受较多的因素影响,测定结果的重现性较差,影响
本文所考释的地图原藏于英国国家档案馆,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国内再无藏本。馆内收藏的同批地图共71种、计124幅(不计入仅有文字的两种和达尊堂图),全部属于近代中文舆图,从性质上说
南京地名纷繁复杂,数量庞大。学者们或取其要者进行考述,或总其沿革叙述源流,而未曾有过分类研究。作为南京地名的重要组成部分,桥名数量相对较少,如果能归纳出桥名命名、使用、功
我们和程昕东相约见面的那天,恰好是他50岁的生日。约到程昕东并不容易,这个“知天命之年”的男人一如既往的忙碌,就在2013年11月他刚刚结束在塞尔维亚的贝尔格兰德举办的当
清代学术以朴学见长,校勘学则是朴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卢文弨在清代校勘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开乾嘉校勘风气的宗师级人物。要了解清代校勘学,进一步了解清代朴学,卢文弨不
摘 要:本文介绍了造粒塔滑模施工技术,着重阐述了采用液压滑模施工工艺和操作要点,指出液压滑模施工技术安全可靠,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并能确保工程进度及质量。  关键词:造粒塔;滑模;混凝土  一、概况  河南晋煤天庆项目尿素造粒塔,筒体直径为22.5m,筒体高为106m,楼电梯高为109.3m,第一个阶段从-1.6m到15m壁厚为500mm;第二个阶段从15m到88.81m壁厚为270mm;第三个阶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一般而论,股份制银行的建立是一个国家金融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式银行的兴起与发展,是中国金融现代化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本论文是将民国前期上海银行公会会员银行中的民营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