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地层隧道式锚碇承载特性及抗拔力计算方法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fu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悬索桥是桥梁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跨度1000m以上的桥几乎均为悬索桥。锚碇是悬索桥主要承载构件,其承载特性和稳定性对于悬索桥的安全稳定十分重要。目前关于软岩地层隧道式锚碇的抗拔力设计计算方法不够简便和准确,关于该类型隧道锚的承载特性认知仍然不够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隧道式锚碇的应用。本文先对隧道锚受力模型进行简化,推导了夹持效应系数及隧道锚承载力计算公式,同时以某软岩地层隧道式锚碇工程为背景,采用室内岩石物理力学试验、室内相似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软岩地层隧道式锚碇的承载特性和抗拔力计算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
  ①建立二维力学分析模型,将软岩地层隧道式锚碇的承载过程近似的分为三个阶段。依据不同阶段隧道式锚碇的受力特征,推导了考虑“夹持效应”的软岩地层隧道式锚碇抗拔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影响夹持效应系数?1和?2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依据隧道式锚碇的受力特征,提出了软岩地层隧道式锚碇结构的设计流程。最后借助重庆某长江大桥原位缩尺模型试验结果对本文所推导的考虑夹持效应的隧道式锚碇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和计算流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夹持效应系数?1主要与锚岩接触面摩擦系数f、岩体侧压力系数k、锚塞体倾角?、扩展角?有关,夹持效应系数?2还与围岩重度?、等效长度L0、围岩抗剪强度c和?有关。围岩的“夹持效应”是隧道式锚碇承载力的主要来源,其所提供的抗拔力占到锚塞体极限抗拔承载力95%以上。
  ②通过室内常规物理力学试验,获得了锚址区泥岩的密度、抗压强度、变形模量、弹性模量、泊松比、抗拉强度、粘聚力、内摩擦角等物理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工程背景中的软岩地层隧道式锚碇锚址区岩体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认为该工程具备承受设计拉拔荷载后保持稳定的能力。
  ③根据依托工程和相似理论,设计并开展了几何相似比为1:150的软岩地层隧道式锚碇承载特性的室内相似模型试验(低荷载试验和破坏试验),获得了该承载体系在不同级别荷载下锚塞体和周围岩体的受荷响应规律(变形、应力)、地表及剖面破坏特征、破坏模式等。研究表明,软岩地层中隧道式锚碇承载体系仍然有较高的安全储备,其破坏模式为非标准倒楔形破坏,破坏范围以锚塞体后锚面为底面,近似沿拉力方向扩展,锚间岩体破坏程度大于锚侧岩体,上部岩体破坏程度大于下部岩体。
  ④基于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和室内相似模型试验,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软岩地层隧道式锚碇结构从设计荷载至破坏荷载过程中的承载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设计荷载下隧道锚承载体系变形很小,直到5.0Pm才出现塑性区;地表围岩拉力向变形锚间最大、锚侧最小,变形呈“M”形,地表围岩铅直向变形锚塞体上方最大、锚侧最小,变形呈倒“V”形;测斜孔水平位移在锚塞体轴线处最大,上部岩体较大,下部岩体最小,印证了模型试验的破坏模式。
  ⑤采用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进一步对影响软岩地层隧道式锚碇承载特性的锚塞体参数(锚塞体扩展角、锚塞体长度、锚塞体埋深、锚塞体间距、锚塞体倾角、锚塞体截面尺寸)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研究范围内,锚塞体扩展角越大、锚塞体长度越大、锚塞体埋深越大、锚塞体轴线间距越大、锚塞体轴线倾角越大、锚塞体截面尺寸越大,软岩地层隧道式锚碇承载体系的变形及塑性区越小,承载能力越强。同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前锚室前端锚间地表岩体拉力向测点T1处的位移对各设计参数的敏感程度排序为:锚塞体前截面尺寸>锚塞体轴线倾角>锚塞体轴线间距>锚塞体长度>锚塞体后锚面底板埋深>锚塞体扩展角。
其他文献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整体上向现代城市文明迈进的过程。“进城”,意味着从乡村到城市的空间“迁移”,更意味着现代城市文明形态的不断变化所带来的普遍性的生存境遇。在全球化不同阶段社会转型潮流的影响下,中国“进城”故事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50年代初革命者的“进城”,通过建构社会主义城市、社会主义城乡格局,试图超越工业化时代欧美国家的“进城”困境。90年代以来的“进城”,既受到新的全球化潮流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克服50年代初的“进城”所导致的一系列困境。两次“进城”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中国“进城”故事的复杂性和独特
新时期的文学相对于之前的十七年文学和文革十年文学来说,有着更为宽阔的审美空间和精神世界。韩少功作为新时期的思想型作家,他的文学作品和实践理论都蕴含着深刻、复杂的思想。笔者研究了韩少功1980年代以来的小说作品,发现其对许多传统文化中的观念性问题提出质疑和批评,同时对现代意识下产生的种种不正确的社会行为表示反对。但针对传统观念和现代意识产生冲突的部分,韩少功在作品中呈现了“矛盾”的文学态度。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这个问题去理解韩少功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独特审美趣味和丰富思想内涵。本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
 
本文在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视域下,以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选编的2015-2017年《中国年度网络文学(女频卷)》为研究中心,对网络文学中作者和读者之关系进行探讨。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两大特点为商业化和网络化,这两大特点决定了网络文学的创作中心从作者中心转向读者中心,从读者的单向接纳转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双向交互。而女性网络文学兼顾女性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双重身份,其中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意蕴和社会意义。对网络文学二十年来的发展进行反思,对近年来出现的热点作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梳理其特点,并对网络文学未来的
颜色词是用来描写颜色特征的词汇,是语言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颜色词不只是客观物质属性在语言中的反映,而且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领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其颜色词所含有的意义都是不同的。颜色词产生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历时考察颜色词的发展和变化有助于理解其丰富的文化象征以及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总结提升的体现,透过颜色词的这些义蕴,人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等级观念,风俗习惯,伦理倾向,审美情趣等社会文化内涵。
  阿拉伯国家离中国远,所以阿拉伯文化,语言各方面都有区别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初、高中生选择出国留学,所以留学申请文书翻译服务的需求很大。申请文书的翻译质量能直接影响录取结果,因此非常重要。
  申请文书主要包括个人简历、推荐信、个人陈述等,需要根据文书的目的性和申请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翻译。功能主义学派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首先考虑文本的功能和译文所要达到的预期。这与留学申请文书翻译的要求高度吻合。
  功能翻译观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文本类型理论、目的论和功能加忠诚法则。本研究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以笔者在留学服
主观性具有多层含义,且广泛存在于语言之中。本文从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研究同位复指构式“人称代词(单)+一个+名词”所表达的对女性主观态度的历时变化。具体考察该构式所体现的对女性不同态度的历时变化。另外,由于语言、社会和认知相互影响,研究年龄、婚姻、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五个社会因素对女性受到不同评价及评价历时变化的影响。
  首先,本文用基于使用的分析方法,选取该同位复指构式名词槽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女性名词为研究对象,分别统计自建语料库中该构式所体现的对女性的消极、中性、积极态度的频率。为了体现
我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年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有投资项目建设市场日益壮大,政府投融资平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市场失灵的隐患,由于国有投资项目的社会服务性,这类产品是通过政府调控还是发展市场化途径来治理的矛盾突出,无法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优化。在国有市场中,一方面,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逐渐向市场卖方转型,开始参与竞争建设国有投资项目,以提高自身造血功能、解决财政危机。另一方面,国有投资项目内容日趋多元化,需要客观的建设阶段和专业技术,这就需要一个系统的、集成的全过程市场化管理模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建筑业快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建筑业急需在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上做出转变,从而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运行息息相关,然而建筑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暴露出的创新投入不足、创新转化能力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进而削弱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因此,文章以建筑业创新为切入点,探究建筑业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
  本文研究内容包括
关于混凝土材料静态/动态力学性能方面,国内外学者在过去数十年间,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探索性工作。由于混凝土材料自身的复杂性、实验标本的差异性和测试技术的局限性,如何科学地认识混凝土在多轴静-动耦合荷载条件下的动态行为和力学机理,仍然是摆在广大研究工作者面前的巨大难题之一。鉴于此,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基于统一规格的立方体混凝土试件和能够实现真三轴静-动耦合加载的新型三轴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
为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满足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我国正大力开展南海岛礁建设。由于我国南海地区钙质砂分布广泛,其工程力学特性不同于普通陆源砂;同时南海自然环境恶劣、岛礁生态脆弱,岛礁建设面临施工效果、环境污染以及成本控制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生态环保、适合海洋环境与钙质砂场地的新型岛礁加固技术,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作为绿色环保的新型岩土加固技术为南海岛礁建设带来了新机遇。本文通过微生物试验、室内循环三轴试验以及模型振动台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系统研究了MICP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