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黑鲈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宿主免疫应答的影响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太阳鱼科(Centrarchidae)、黑鲈属(Micropterus),原产于北美淡水水域,是重要的游钓鱼类。大口黑鲈于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台湾省引进,由于其肉质鲜嫩且无肌间刺,广温性、生长快及易捕捞等优点,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随着大口黑鲈养殖规模的扩大,在高温季节,各类病害问题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在高温季节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引起的大口黑鲈暴发性死亡近几年不断发生,但目前对于大口黑鲈抗维氏气单胞菌免疫机制了解甚少。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技术,对高温胁迫下大口黑鲈感染维氏气单胞菌死亡率的差异进行探究。此外,基于大口黑鲈全基因组与转录谱数据,展开大口黑鲈ASC基因的研究,分析其基因结构与功能、预测蛋白结构与功能、了解基因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定位,为深入开展大口黑鲈抗菌机制研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大口黑鲈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为查明2020年春季广东省佛山市某养殖场人工养殖大口黑鲈鱼苗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因,该研究对患病大口黑鲈鱼苗肝脏组织中分离的一株细菌GZXR2020进行了分子鉴定,PCR扩增获得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全长序列,BLAST显示其与维氏气单胞菌的相应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高于99.5%和98.3%。根据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45个理化项目的鉴定结果、羊血琼脂平板溶血实验呈β-溶血的结果,进一步通过毒力基因检测并结合补充理化鉴定结果,可判断此分离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A.veronii bv.sobria)。人工回归感染实验采用低、中、高3种菌液浓度(3×10~7、1.5×10~8和3×10~8CFU·m L-1)进行腹腔注射攻毒,可分别导致7%、40%和100%的死亡率,证实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是引起此次大口黑鲈暴发性死亡的致病原。药物敏感性实验显示,在所检测的17种抗菌药物中,该菌株对大观霉素、氟罗沙星、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2.高温胁迫下大口黑鲈免疫反应与表达为了了解大口黑鲈对热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我们对热应激条件下的大口黑鲈(LMB)脾脏组织进行了转录组分析,并用A.veronii在热应激条件下对其进行了感染。处理7 d后,热应激组(32°C)和对照组(24°C)之间共鉴定出2162个差异表达基因。GO注释分析表明,GO注释分析揭示出这些DEG主要富集在的生物调节、膜部分和结合方面。ELISA验证表明,除Mhc II外t-Sod,Casp3,Tnf-α和C3的蛋白水平与RNA-seq结果一致。在热应激(32°C)条件下,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实验中,热应激组获得2899和2663个差异表达基因(H6 vs H0,H12 vs H0),而对照组分别获得1485和3501个差异表达基因(C6 vs C0,C12 vs C0)。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显著富集到免疫相关的GO分类和通路。补体途径和凝血途径中f11、c1q和c3的表达以及促炎基因tnf-α和il-8的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对9个DEG的qPCR验证表明,它们中的大多数与RNA-seq结果具有一致的表达趋势。我们的结果表明,热应激影响大口黑鲈的免疫和代谢。尤其是在下调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同时,加重了维氏气单胞菌对补体和凝血系统的抑制作用,从而削弱了大口黑鲈对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我们的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热应激下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大口黑鲈的致病机制。3.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识别及特性分析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是多种炎性小体蛋白复合体中的关键接头分子,介导炎症和宿主防御。本研究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肝脏组织中鉴定克隆了一个ASC基因(命名为Msasc)。Msasc全长c DNA序列573 bp,编码190个氨基酸组成。蛋白结构预测显示Ms Asc含有两个保守的结构域,包括吡咯环结构域pyrin domain(PYD)和半胱天冬酶招募结构域caspase recruit domain(CARD)。使用qPCR方法检测大口黑鲈Msasc m RNA的组织分布,在所检测的心脏、鳃与肝脏等8种组织中均可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其中心脏、鳃与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脑部的表达最低。在感染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大口黑鲈脾脏和肝脏组织中,感染24 h Msasc的表达达到高峰。细胞转染实验显示,Msasc在Hela细胞中为弥散样分布。免疫激发实验表明,炎性小体刺激物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能明显诱导Hela细胞中Ms Asc的凝集。这些结果提示Msasc参与了大口黑鲈抗维氏气单胞菌的免疫过程。本研究为深入了解Msasc在大口黑鲈抗菌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是中国淡水水体中分布广泛的底层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020年全国养殖产量达56.55万吨,居淡水养殖鱼类第10位。黄颡鱼喜阴怕光,以底层小型水生动物为食,也摄食配合饲料。目前关于黄颡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殖学领域,缺少针对黄颡鱼生物学特征及绿色高效养殖设施系统的研究。为构建适合黄颡鱼的生态高效养殖系统,本文研究了
学位
鱼类繁殖的基础是配子的形成,又称为配子发生,包括精子发生和卵子发生。配子发生是一个高度协调的过程,依赖于自分泌/旁分泌激素和生长因子的调节。然而,调控鱼类配子发生的分子机制仍然缺乏深入研究,尤其是在具有自然性逆转现象的鱼类中。本研究绘制了半滑舌鳎雄性(male)、性逆转雄性(pseudomale)和雌性(female)性腺的高分辨率单细胞转录图谱,旨在解析鱼类配子发生过程中的动态基因表达特征和伪雄
学位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自动驾驶已成为人工智能热门技术之一,引起无数学者和企业的研究关注。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在地图上进行定位,目前路况日益复杂,传统地图无法满足自动驾驶汽车的需求,而高精度地图可以解决该问题。即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可以融合多传感器去估计车辆位姿,并将周围场景构建出来,从而生成高精度地图。激光SLAM通常采用激
学位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碳水化合物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生长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饲料中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制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制剂、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制剂和菊粉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生长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此来评估碳水
学位
养殖水体中过量的氮元素会引起养殖环境恶化并严重影响养殖效益,生物脱氮是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工艺的核心单元。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可显著提高好氧反硝化菌脱氮效果稳定性及对周围环境的抗逆性等优点,是提高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器水处理性能的关键突破点。因此,本研究以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池填料为材料,分离获得具有高效好氧反硝化功能的益生菌,通过填充改性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succinat
学位
为实现自由曲面的定位与位姿高精度测量,提出了“光学-机械”基准定位法,建立了位姿测量模型,并对该方法的定位误差和基准选择展开研究。根据三坐标测量机与计算全息提出了“光学-机械”基准定位法。然后,采用球形安装的回射器(Sphere Mounted Retroreflector,SMR)、猫眼、基准球作为基准,基于波像差理论与视差效应分别建立了3种基准的位姿测量模型,得到了位置误差与基准区域波前像差的
期刊
海州湾处于山东与江苏沿岸,是典型开放型海湾,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是我国典型的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养殖区,年产值可达3亿元。而随着养殖规模扩大,近岸养殖密度增加,加之陆源污染物的输入,近岸养殖区生态环境有受到污染的风险,导致病害增加、养殖效益降低,为使养殖区生态环境更健康,缓解海洋食品生产的资源环境压力,形成新的海洋技术和产业优势,海水养殖逐渐向离岸区发展。在
学位
抗生素和中草药联合使用不仅可以影响疗效,还能解决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的问题,在水产用药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研究了青蒿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然后研究了其对恩诺沙星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的影响,为制定水产养殖中青蒿素和恩诺沙星的合理用药方案和休药期提供参考依据。首先,将斑点叉尾鮰按照不同剂量(20、50和100 mg/kg体重)连续口灌青蒿素5次,每次间隔24 h,观察试验鱼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文章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压舱石”,因此必须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发展农业产业是实现产业振兴、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实现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多主体的共同配合协作,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政府起着非常重要的关键性作用,
学位
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对吐鲁番地区‘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茉莉酸甲酯改善‘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提供参考。以吐鲁番地区‘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材,于果实着色前和着色初期分别使用不同浓度(20、60、100 mg/L)茉莉酸甲酯喷施果穗2次。采收期测定果实色泽和品质指标,分析不同处理下指标间差异,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果实色泽指标和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