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结构与行动:公共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以B市M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践为例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63427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教育政策执行是实现公共教育政策目标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易受到复杂环境的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政策执行效果。现阶段,由社会转型引起的人们对公共教育服务需求的变化,使公共教育政策在引导与规范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面临着新挑战。公共教育政策执行在本质上是参与执行过程的多主体,在一定环境下与理性、非理性交织中形成的综合性行动过程和结果。公共政策执行结果是多主体行动中不断冲突和调适的最终状态。鉴于此,本文尝试以观测到的公共教育政策执行相关行动为研究切入点,辨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探究政策执行内在机理,以回应公共教育政策执行“发生了什么”“为何发生”的问题。为系统性分析影响因素与行动之间的关系,本文将政策执行理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相结合,并引入“情境分析”的思想,构建了公共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的“情境——结构——行动”分析框架,通过理论分析及实地调查,识别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情境”“结构”。“情境”包括国家政策推进、地方政策运行和行动者价值观念;“结构”包括资源(地理区位、供给能力、人口结构与质量)与制度(行政体制、财政体制、人事制度)。研究采用访谈调查,对案例区的教师个体、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联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针对案例区特点与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政策执行行动发生的情境、结构因素做了深入探讨;阐释了公共教育政策执行中行动者所做出的行为选择;揭示出政策执行主体与目标群体获取、构建、保持个体或团体利益的内在机理;并进一步进行了行动机理分析与政策执行的结构化分析。研究发现,公共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政策的“权宜性”执行问题。即政策执行中的资源能力、制度保障不足以解决因发展差异、公众诉求引起的政策执行压力问题。①公共教育政策执行具体受到公共教育政策执行的情境与结构两方面因素影响。情境、结构提供了政策执行的生态环境,情境性因素主要为政策执行提供了目标价值;而结构性因素主要提供实现政策目标价值的资源与制度保障。国家公共教育政策推进历程与政策供给,是地方公共教育发展政策实施的逻辑起点,也是基层政策压力的重要来源。国家与地方公共教育的发展,承载着多元主体的教育诉求,催生了不同政策主体的行为选择,这些行为又重塑着政策执行的时空环境。资源与制度是政策执行的基础,通过激励与制约机制影响不同执行主体的行动目标与行动策略,形成执行主体间的冲突与容纳,最终推动政策执行持续进行。②在政策执行压力、执行能力、制度约束无法达到平衡时,行动者会通过识别关键利益,规避执行压力,采取“权宜性执行”策略来解决情境、结构之于公共教育政策执行的限制问题。行动者在执行实践中会积极主动调适执行中的冲突,以确保执行任务的达成。“权宜性执行”是不同执行主体就“如何执行政策”达成政策执行任务的结果,是一种共同的行动逻辑。③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问题,本质上是公共教育资源区域差异及制度限制问题。从管理上应由市(省)级政府来进行总体调控与监管,即建立“市(省)级统筹”管理的制度安排,来解决政策执行中资源不足、制度限制与执行压力的平衡问题,从而实现特定情境下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目标。本研究的贡献在于,构建了“情境——结构——行动”理论分析框架,发现了政策执行中的“权宜性执行”策略,这一发现,有助于追溯公共教育政策执行现象的发生本质,在理论上对政策执行理论进行补充,呼应结构化理论的“结构二重性”观点,同时,引入“情境分析”,将政策执行的本土化背景纳入到结构化理论框架中,在一定程度上对结构化理论进行了丰富。
其他文献
近代以来,世界民族解放思潮开始影响中国社会,妇女界的解放成为一个重要领域。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妇女问题受到知识分子更多关注。中国思想界在冲击传统封建妇女观的情况下,资产阶级女权主义及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妇女观出现。尤其是五四运动后,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主张通过社会革命、阶级斗争的方式实现妇女彻底解放。随着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传播及对妇女运动的理论指导,知识界妇女主动参与社会革命,妇女
学位
20世纪80年代整党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共对自身思想、作风、组织等方面进行的一次全面整顿。1983年之前,中共在各方面进行了拨乱反正,但仍未能全面解决党内各种矛盾和问题。这一时期,“文革”遗风尚未完全消除,新的不正之风又不断产生,部分党员无法将思想统一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来,加之“三种人”未能彻底从党内清除。因此,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党,对于党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学位
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及其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经过长期的艰辛探索,我们党才逐步认识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原则和最终目标。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直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仍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富强,经济总量早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人均收入大幅提高,要想得到持续发展,
学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基层党组织整顿是党全面执政后第一次整党运动的重要内容。由于农村党员人数占绝大多数,所以农村整党运动是这次整党运动的重中之重。针对农村党组织特殊情况和农村党员思想状况,党在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制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的指示和计划,意图通过三年时间完成全国范围农村整党。山东是老解放区,农村党组织根基深厚,尤其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农村党员快速发展。共和国成立之初,山东农村党员人
学位
我们常把西欧社会的分配变革归因于工人运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为变革提供动力的思想依据,尤其是这当中的法律思想依据——社会民主主义法律思想。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在带领广大下层民众进行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社会民主主义特色的法律思想,并以之指导具体的法律实践,对西欧社会的经济社会变革尤其是分配变革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学位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绝非偶然。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西方政党的重要标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纵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铁一般的信念和意志,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险阻、不惧危机挑战,夺取胜利的光辉历史进程;回望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篇章,纪律建设这条生命线一直贯穿党的建设始终,为中国共产党完成不同阶段历史使命
学位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立国之本、兴业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位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经过长期努力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和体系优势愈加明显,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但是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基础薄弱、要素成本上
学位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引擎,是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抓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突破口。因此,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制度安排与技术性改革的过程及其变化进行学理上的描述、分析与理解就成为了一种必要和有益的探索。锚定“互联网+政务服务”政策实践的远景和目标,理解“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内涵、特征以及构成要素,解释“互联网+政务服务
学位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的历史观,这一科学的历史观也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观肇始称之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后来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称它为“历史唯物主义”。本文在阐释文本过程中将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视为同一所指。恩格斯在仅有1251个字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精准的概括了马克思一
学位
银行间市场在金融机构拆借资金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银行间市场上形成的利率通常也被中央银行确定为基准利率。当前我国中央银行正处在从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从总量调控向结构性调控转型的过程中,转型的顺利实现需要中央银行能够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的调控银行间市场利率。理论上,中央银行作为银行间市场上流动性的主要供应来源,能够通过改变银行间市场上的流动性供给状况来调控银行间市场利率,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