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当今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愈加激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进一步退化,造成了全球气候持续升温、水土不断流失、生物多样性骤减等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研究持续加深,对区域内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的定量研究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心与重视。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当今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愈加激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进一步退化,造成了全球气候持续升温、水土不断流失、生物多样性骤减等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研究持续加深,对区域内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的定量研究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心与重视。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较为特殊,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十分敏感,疏勒河作为河西地区的三大内陆河之一,降水少,蒸发量大,植被覆盖度低,近年来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对资源的利用程度不断增强,严重制约着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因此,对该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定量评估,有助于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为该区域生态系统综合管理及其功能维持提供科学参考。本文以疏勒河流域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数据、气象站点数据、高程数据、土壤碳密度等数据为基础,利用In VEST模型和Arc GIS工具,分别对研究区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生境质量、土壤保持、碳储存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时空变化分析和影响因素探究,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和重要性分级,以期为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效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疏勒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未利用地、草地和耕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占地面积较少。200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土地利用程度提高,耕地、建设用地的面积呈持续增加趋势;林地占流域面积较小,呈先减少后逐渐增加的趋势;水域面积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面积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说明流域土地的利用率提高;草地面积较为稳定,呈小幅减少趋势。(2)2000-2018年疏勒河流域生境质量在逐渐优化,其中,受大量未利用地被开发利用等因素的影响,差和较差等级生境质量面积由73.2%减少到71.26%;由于耕地和水域等生境质量较高的地类面积增加,中等及以上的生境质量面积占比由26.81%上升至28.77%。从空间变化上看,生境质量变化区域多发生在受气温和降水等自然因素影响显著的流域上游和人口相对集中的下游地区;尤其下游地区受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加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有显著的退化趋势,故应提高对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实施相应措施,实现区域良性发展。(3)2000-2018年,土壤侵蚀总量呈波动减少的趋势,由2000年的3.73×10~8t减少到2018年的3.3×10~8t,从侵蚀程度看,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减少了14%,侵蚀程度有所好转;土壤保持总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010-2015年的降幅最大,土壤保持总量共减少了1.01×10~8t,减少率达到29%,其中,草地的土壤保持量最高,海拔3500~4500m占总保持量的79%,土壤保持效果最好,随着坡度的升高,土壤保持量也不断增加。(4)流域碳储存功能持续提升,共增加了6.53×10~6t。2005-2010年增长情况最为明显。其中,上游的祁连山地区,以及下游地区的草地和耕地等植被覆盖区的碳储量较高;戈壁、沙地等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未利用地的碳储存功能差。从地类上看,草地、耕地和林地的碳储量较高,而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较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互相转移,是流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5)流域划分为五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其中,Ⅰ级生态区的面积分布较广,占流域总面积的67.62%,生态本底差;Ⅴ级生态区为三种生态服务功能表现最好的区域,仅占全流域面积的0.04%,应加强对该生态区的保护;从各生态系统的相关性来看,碳储存与生境质量相关性较高,两者主要起协同作用,土壤保持均与碳储存、生境质量的相关性较低。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由片面追求速度快慢,转而朝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换以及各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关键节点。各区域的生态环境资源与城市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经济发展侵占生态空间、工业扩张破坏生态场所、人口膨胀污染生态环境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受到了各级政府及相关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
吡啶具有一定的挥发性,生产工艺及工业排放物中都存在一定浓度的吡啶,逸散至空气中会构成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在我国,对于环境空气中吡啶测定的标准方法仍采用化学方法,即GB/T 11732-1989《居住区大气中吡啶的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氯化氰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该方法测定的是总吡啶及吡啶衍生物,测定下限为0.4μg/10 ml。同时,该方法中使用的氰化钾试剂有剧毒,影响了该标准的推广和实施。本文
5A景区是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度量类型。随着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战略的提出,黄河流域的文旅资源需要进一步提升整合,因此,对黄河流域5A景区展开网络关注度与客流量空间关系的研究,对于黄河流域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独特而典型的意义,以期为全流域旅游开发提供参考。本文通过百度指数平台获取2015—2019年黄河流域5A景区的网络搜索数据,运用年际变化指数、核密度、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旅游景区网络关注
以广西北海市的金海湾红树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红树林沉积物的粒度和过剩210Pb比活度特征,并结合当地风暴潮历史记录,识别红树林沉积中风暴沉积层并判定了其形成时间。结果表明:自1965年以来广西沿岸的5次强风暴潮在该红树林中留下了沉积记录;以这些风暴沉积层作为时间标志,可知1986—2008年,红树林前缘区的沉积速率为5.7 mm/a,内侧为7.3 mm/a;2008年以后,前缘区沉积速率降至2
<正>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近年来,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经费不断增加,培训工作开展井然有序,培训模式不断更新,培训质量稳步提升。然而,在新的形势下,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面临的新问题、
全球变暖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土壤有机碳(SOC)的稳定性对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寒草甸土壤中含有大量SOC,是全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源、碳汇,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研究其对升温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SOC物理稳定的主要机制是土壤团聚体由于物理隔离降低了微生物和酶对SOC的可及性,从而减少了SOC的分解。土壤有机碳具有高度复杂的结构组成,SOC化学被认为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各国逐渐开始关注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给世界安全带来的威胁。为缓解当前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世界各国正在积极探索和发展能够取代非清洁能源的发电方式,其中,核能是当前清洁能源发电比例最高且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相比于其他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核能的发展历程更长,但其发展增速在近几十年时间内并不显著,部分国家甚至关停了核电站。实际上,核能在能源领域的地位在不同
晋西北丘陵风沙区是中国北方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环京津唐地区人工固沙植被种植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区域。为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该区域种植了大量的人工林。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人工林建设,晋西北地区的生态得到了较大改善。细菌和真菌群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植被群落结构功能及其多样性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人工固沙植被的发展,目前关于晋西北地区细菌和真菌群落随着植被
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税收领域放管服改革等政策措施的落实,市场创业活跃度指数飙升,新办市场主体成倍增加,使得税源管户规模也在急速扩大。理想状态下,管户数量的增加必然带动税收收入的增长,但实际结果并非如此。税源管户能否真正产生税收收入,具有不确定性,除体现了减税降费优惠政策的落实效果外,这种纳税潜力与真实入库之间的差异也反映出纳税不遵从行为的存在,引发税收流失问题。因此,为保障国
晋西黄土丘陵区干旱少雨且蒸发作用强烈的特点使得区域地表水资源严重不足,加之地下水埋藏深度大,植物可利用的水分十分有限,土壤水分几乎是其生长发育的唯一水源,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非常重要。近年来,恶劣的生态环境、多变的气候和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等影响,导致该地区土地生产力严重降低,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严重限制了当地农业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选取山西省冯家沟农耕地和撂荒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