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2、bcl-6基因所在染色体区域异常的检测及意义

来源 :第一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_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高度恶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在针对该恶性肿瘤的化疗中发现仅40%-50%的患者可获得缓解。 2000年以来国外学者利用cDNA微阵列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依据免疫表型和基因表达可将DLBCL分成预后有显著差异的三个分子亚型,即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cell like,GCB)DLBCL和活化B细胞样(activated B-cell like,ABC)DLBCL及第三型(type 3)。第三型是异质性的,尚未得到很好的确定,但预后与ABC型无显著差异。因此,目前在基因及蛋白水平上可以简单地将DLBCL分成两类分子亚型:GCB与non-GCB(non-germinal center B-cell like,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DLBCL)。应用CHOP方案治疗这两类基因表达不同的DLBCL,5年生存率分别为70%和12%,GCB预后明显优于non-GCB。2004年Hans等人运用cDNA微阵列作为参照,采用三种基因蛋白产物(CD10,BCL-6,MUM1)免疫组化标记方法,据免疫表型将DLBCL简单地分成预后有显著差异的GCB与non-GCB两类分子亚型,同样提示前者预后较好。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检测遗传学异常是恶性淋巴瘤分类诊断最可靠的指标。以荧光标记DNA进行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的新遗传学方法对细胞分子遗传学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国外绝大多数研究者在用石蜡包埋组织进行FISH检测时采用了组织薄切片,尽管这种方法标本容易获得,易与HE染色相比较,但这种方法有其局限性,比如细胞重叠或细胞核被切断均可造成检测结果的误差,加之石蜡及固定剂的影响使探针与靶DNA结合较困难,常因背景过深过信号过于微弱而导致实验失败。 比较基因组杂交(CGH)能够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观察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有明显DNA数量不同的染色体区域。我们综合了近几年国外几个不同实验室的CGH分析结果,首先建立了淋巴瘤发病的多阶段、多途径的树模型,通过该树
其他文献
舒张性心力衰竭(也称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是目前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因其在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等方面有别于收缩性心力衰竭,好发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及老年女性
在世界范围内HBV感染是导致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危险因素。HCC分子基因学以及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在HBV感染诱导的HCC和其它原因导致的HCC中,在等位基因失衡、基因组拷贝的数目
研究目的:白血病干细胞(LSCs)是白血病发生和耐药、复发的重要原因,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目前的研究表明LSCs存在于CD34+/CD38-/CD123+细胞群中,但LSCs的精确表面标记尚不清楚
背景/目的:目前尚未证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在HCV感染人肝细胞中具有直接作用。通过血清中的HCV感染正常原始人肝细胞可证明这一点。
目前全球大约有4亿人长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同时有近4千万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由于HⅣ与HBV有共同的传播途径,所以经常可以观察到HIV/HBV合并感染的病例。有报告指出
近日,笔者对所教学的219名不同年级的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诚信调查,结果让人深感意外。调查结果如下:
目的研究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吸附全细胞百白破乙肝四联疫苗(四联疫苗)的安全性.方法将四联疫苗接种适龄人群,观察其临床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期临床试验副反应1名,未发现
背景: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清除可归因于宿主细胞免疫反应,其中T辅助细胞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由T辅助细胞1(Th1)和2(Th2)释放出的血清可溶性标记物的改变及其与慢性丙型
目的为了解复方烧烫清洗液杀灭微生物效果与毒性.方法进行了载体定量杀菌试验与动物毒性试验.结果在19℃~21℃以其25.0%稀释液作用1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杀灭率
研究背景胰岛素抵抗是细胞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信号转导障碍所致的病理状态,是2型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重大疾病发病的共同土壤。高血压是人类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