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限制与补偿对阿拉善双峰驼脂肪沉积和肌肉生长影响的转录组与代谢组分析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dz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峰驼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是我国荒漠地区的重要畜种。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市场对骆驼产品需求的增加,骆驼数量逐年上升。内蒙古阿拉善盟约93%的地表为沙漠、戈壁和荒漠草原,阿拉善双峰驼约占当地大牲畜的65%、全国骆驼总数的30.3%;且骆驼大多为自然放牧,可为市场提供天然优质的蛋白质资源,同时也能极大地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牧民的致富热情。然而,荒漠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营养限制与补偿生长是骆驼在实际生产当中的切实问题,而脂肪沉积与肌肉生长直接决定着肉制品的价值,是驼肉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经济性状。因此,探究营养限制与补偿对驼肉脂肪沉积和肌肉生长影响的分子机制,并筛选出关键影响因子,有助于人们了解和掌握驼肉生长的调控规律,将为今后我国驼肉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基于RNA-seq转录组测序和LC-MS非靶向代谢组技术,选取6峰阿拉善双峰驼,经历正常饮食期(a)、禁食期(b)和恢复饮食期(c),并在各时期分别采集前驼峰(F)、后驼峰(H)、皮下脂肪(S)与股二头肌(M),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各组织在营养限制与补偿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模式,筛选出与脂肪沉积和肌肉生长相关的候选基因与标志代谢物,并通过Real-time PCR与表型试验验证,为人们最终揭示驼肉脂肪沉积和肌肉生长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将各组织正常期到禁食期(ab)以及禁食期到恢复期(bc)的差异基因与差异代谢物分别取交集,筛选出禁食前后均发生显著变化的基因与代谢物,前驼峰、后驼峰、皮下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差异基因分别为375、464个、64个和417个,差异代谢物分别为112、117、93和114个;这些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物参与了营养限制与补偿的全过程。2.将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根据基因功能注释和富集结果,前驼峰、后驼峰、皮下脂肪和肌肉组织分别筛选出脂肪沉积相关基因15(ELOVL5、SCD、HSD17B12、ELOVL6、ELOVL2、FOXO3、CREB3L3、LEP、ACACA、LPL、PPARA、PPARG、EHHADH、PLB1、FASN)、17(FADS2、SCD、CPT1B、LPL、PPARA、PPARG、EHHADH、ELOVL5、HSD17B12、FASN、CREB3L3、LEP、AGPAT2、ACADSB、ELOVL6、ACACA、ADCY5)、6(FASN、ACACA、LEP、SCD、ELOVL6、LPL)和7(CPT1A、EHHADH、GALC、NEU3、HACD1、PNPLA2、LOC102522750)个,主要涉及脂肪酸氧化、脂质代谢以及脂肪酸的合成等代谢过程;此外,肌肉组织共筛选出16个与肌肉生长相关基因(GDNF、MYL1、TMOD4、CHRNA1、HOMER1、PGAM2、LOC102510524、LOC106728840、LOC102505376、LOC102508086、TRIB1、HMOX1、FBXO32、MSTN、ACTN3、MYOD1),这些基因参与了肌肉细胞生长与萎缩以及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导等生物过程。各组织中候选基因的上下调变化提示,在禁食阶段,前驼峰、后驼峰、皮下脂肪与肌肉组织中脂肪沉积过程受阻,而脂肪酸氧化过程增强,同时肌肉组织的生长受到抑制。3.将差异代谢物进行富集分析,前驼峰、后驼峰以及皮下脂肪分别筛选出脂肪沉积标志代谢物12(胆酸、甘油磷酸酯、胆碱、顺式十八碳-9-烯酸、甘氨酸、甘氨鹅脱氧胆酸、孕烯醇酮、二十二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棕榈油酸、甘草酸、皮质醇)、15(胆酸、6-酮前列腺素E1、顺式十八碳-9-烯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酸、孕烯醇酮、脱氧可的松、19-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乙醇胺磷酸酯、亚油酸、γ-亚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肾上腺酮、甘氨酸、磷酸胆碱)、12(胆酸、5Β-雄甾烷-17Β-醇-3-酮、6-酮前列腺素E1、甘氨酸、顺式十八碳-9-烯酸、甘氨鹅脱氧胆酸、脱氧可的松、孕烯醇酮、亚油酸、γ-亚麻酸、L-丝氨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个,肌肉组织中筛选出脂肪沉积标志代谢物12个(菜油甾醇、胆酸、甘氨酸、5Β-雄甾烷-17Β-醇-3-酮、棕榈酸、顺式十八碳-9-烯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磷酸胆碱、L-丝氨酸、肾上腺酮、脱氧可的松、胆碱),肌肉生长标志代谢物6个(L-天冬氨酸、腺苷-3’-5’-环磷酸、顺式十八碳-9-烯酸、孕酮、丝氨酸、谷胱甘肽)。这些代谢物涉及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其他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及能量代谢等通路过程。各组织中标志代谢物的上下调变化表明,禁食期前驼峰、后驼峰和皮下脂肪分解过程加速且部分抗炎因子增加,肌肉组织脂肪酸氧化加速,且细胞生长受阻。4.为了探究补偿生长后,各组织脂肪沉积与肌肉生长变化规律,我们将各组织a与c期之间的差异基因与代谢物进行功能和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补偿生长前后,前驼峰、后驼峰、皮下脂肪和肌肉组织中分别有7(ELOVL6、ELOVL5、ELOVL3、FABP3、FADS2、SCD、LPL)、5(ELOVL3、ELOVL6、ACOT7、PDE3B、LIPE)、3(FASN、ACACA、SCD)、9(ACSL6、FABP3、PLIN2、SCD、ELOVL6、ITGA4、LPAR2、IQGAP3、MYLK4)个候选基因与脂肪沉积和肌肉生长有关,这些候选基因的上下调变化有利于c期各组织的脂肪沉积与肌肉生长;此外,前驼峰、后驼峰、皮下脂肪和肌肉组织中也分别筛选出8(棕榈油酸、胆碱、胆酸、甘氨酸、甘氨鹅脱氧胆酸、肾上腺酮、孕烯醇酮、磷酸胆碱)、8(肾上腺酮、顺式十八碳-9-烯酸、胆酸、甘氨酸、甘氨鹅脱氧胆酸、孕烯醇酮、脱氧可的松、甘油磷酸酯)、8(顺式十八碳-9-烯酸、胆酸、甘氨酸、甘氨鹅脱氧胆酸、花生四烯酸、6-酮前列腺素E1、亚油酸、5Β-雄甾烷-17Β-醇-3-酮)和7个(胆酸、甘氨酸、磷酸胆碱、L-天冬氨酸、3’-5’-环磷酸腺苷、菜油甾醇、皮质酮)与脂肪沉积和肌肉生长相关的标志代谢物,这些标志代谢物的上下调变化有利于恢复期的脂肪沉积和肌肉生长。提示补偿生长可能利于双峰驼脂肪沉积与肌肉细胞生长。5.Real-time PCR相对定量与表型试验数据表明,禁食期骆驼脂解增加,且介导了可逆的胰岛素反应过程,前驼峰与后驼峰胰岛素抵抗,而肌肉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增强,推测这一现象可能有助于骆驼更好的抵御饥饿。本研究采用转录组与代谢物组方法,结合Real-time PCR技术和表型试验,通过微观分子与宏观表型数据相互验证,不仅筛选出骆驼脂肪沉积与肌肉生长相关候选基因和标志代谢物,还进一步揭示了骆驼禁食期存在可逆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将为最终揭示驼肉脂肪沉积和肌肉生长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放牧和圈养两种饲养方式下的苏尼特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屠宰性能、肉品质指标和基本营养成分的差异性,并利用ATPase染色法、实时荧光定量和TMT差异蛋白组学技术对肌纤维特性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亚麻籽、乳酸菌或增加运动量三种方式对圈养苏尼特羊的肌纤维特性进行调控,结果如下:对不同饲养方式下苏尼特羊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基本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放牧组的胴体深显著高于
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套灌区是我国一首制特大型引黄灌区。受输配水制度影响,灌水不适时特点突出,同时由于地下水可用资源有限,灌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滴灌、喷灌等)应用难度较大,地面灌溉(畦灌、沟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是灌区灌溉主要方式。畦田灌水质量是影响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针对河套灌区大畦块导致的灌水效率低等问题,探求变化环境下适宜灌水技术参
黑叶猴是仅分布于亚洲卡斯特石山的濒危珍稀灵长类动物,目前野外种群数量约为2000只。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种群数量为500~600只,是世界上现存野生黑叶猴种群数量最大的区域。本论文基于野外黑叶猴位点数据、保护区DEM图层、地表覆被图层,生境调查,采用Arc GIS、FRAGSTATS、空间分布模型(SAR)、MaxEnt模型和Graphab等开展了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空间利用模式、生境
内蒙古河套灌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是国家主要粮油生产基地,灌区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葵花、小麦,作物呈插花斑状分布,典型作物长势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表征,其作物长势分布变化复杂。灌区水土环境对作物生长至关重要。掌握水土环境因子与农作物NDVI的关系与确定灌区最优灌溉制度具有重大意义。节水是灌区必不可少的研究目标,灌水量是水土环境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随着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灌区引水量大幅度减少,引水量减少20%以上,排水量显著减少50%左右。灌区土壤和地下水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灌溉带来的盐分无法排出灌区,仅能在灌区内部进行再分配。河套灌区内土地类型较多,且分布复杂,主要为耕地、非耕地(荒地)、沙丘与海子。灌区内的盐分除在土壤深层与地下水中储存外,主要在这些地类间转化,也是今后灌区土壤盐分控制的主要场所。
以欧亚大陆草原为代表的寒旱区对全球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区域面临生态退化引发的荒漠化危险。本论文选取科尔沁沙地进行此方面的研究,以其东南缘的沙丘-草甸相间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收集筛选的大量植被和生境因子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模拟植被群落动态变化过程。参照群落动态分析结果,研制了适合荒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类与感染动物接触或剥食染疫动物而感染,导致人群发生皮肤性或肠型炭疽,继而可转为肺炭疽,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内蒙古是炭疽疫情的多发地区,特别是畜牧业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畜间炭疽疫情时有发生,已成为当地人群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内蒙古炭疽疫情的流行病学规律和炭疽杆菌的遗传进化特征。本研究基于1956~2018年间内蒙古地区的炭疽报告病例
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降雨减少,加之人们对草原的利用强度日益加大,天然草原不断退化,生产力大幅下降。飞机撒播和喷播机喷播是快速恢复草原植被的有效方法,但都需要对种子进行丸化包衣处理,以确保作业后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因此,研发冰草种子丸化新设备、丸化新配方与新工艺,对于采取工程措施恢复与重建退化草原植被,进一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针对现有冰草种子丸化机存在
沙葱及其提取物可以提高羊肉的品质,改善羊肉的风味,为了探究其作用机制,本研究以杜寒杂交肉羊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日粮中添加沙葱水提取物,研究羊肌肉和脂肪组织产生的变化。首先测定并比较了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再对两种组织分别进行了全基因组甲基化和转录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并比较了沙葱水提物对羊肌肉和脂肪的表观遗传影响,最后构建了肉羊肌肉和脂肪组织的表观遗传调控网络,对差异甲基化与转
沙葱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资源,然而沙葱极易腐烂,货架期短,这制约了沙葱产业的发展。为延缓沙葱贮藏过程中衰老腐败,本文以沙葱为保鲜对象,以自发气调包装的关键因素-气体透过性为根本出发点,以生物可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主体,研究PBAT基气调膜阻隔性与沙葱采后生理特性的关系,进一步优化制备与沙葱特性匹配的PBAT基气调膜,探讨自发气调呼吸膜对沙葱采后品质、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