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运河城市形态变迁——以镇江与扬州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65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河城市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城市,城市形态中保留了较多传统文化的烙印。近代大运河衰落之后,运河城市的形态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面临失去城市特色的危机。目前随着党中央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以及正式开展大运河申遗的工作,运河城市重新受到重视。因此论文针对近代运河城市的形态变迁展开研究,意图为运河申遗提供理论支撑,并引导运河城市走向以文化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论文首先介绍运河城市的分布与沿革作为研究的历史背景,并以镇江和扬州在古代城市形态演变的过程为例,分析近代以前运河与城市形态之间的关系,认为运河通过对城址选择、城市肌理与城市布局的影响塑造了运河城市的形态格局。在此基础上,论文展开对近代镇江和扬州城市形态变迁过程的具体论述,并分别提炼其变迁的特征。通过对二者的比较,论文总结出影响近代运河城市形态变迁的长期因素是自然环境与城市基础,短期因素是政策与军事的影响,根本因素是城市功能和交通区位的转变,潜在因素是绅民保守观念与西方新思想的冲击。   最后,论文针对当前申遗背景下运河城市的发展策略提出建议,当前运河城市的建设应重视城市中的运河遗产,在新形势下发挥运河的文化价值,使城市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互相协调,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适时的方法、策略和有效的技术手段,现代的城市设计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用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区域和层面,城市设计有着不同的技术手段,而本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工业布局的规划调整,城市内的老工业区已经无法适应城市的功能需要,而这些工业企业被逐步外迁或者关闭之后,遗留着大量的工业遗留物,这些工业遗
城市是文明的标志,城市的文明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心理环境相互竞争与共生、改造与适应的过程,它是人类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结晶。21世纪是中国城市化飞
随着城市的产业结构、经济模式等诸多方面的快速发展,旧城区在城市中逐渐衰落,并面临着迫切的更新发展问题。如配套设施不足、交通拥堵、旧区拆迁矛盾等。同时在更新过程中,出现
砖瓦作是砖作和瓦作的统称,主要包括传统建筑的地面、墙体和屋面瓦的营造。砖瓦是木构架建筑的保护性构件,为建筑实现其遮风避雨、舒适度和空间围合等使用功能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是古建筑外观的重要元素。闽南沿海地区受多种历史、人文以及自然元素的影响,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地面、墙身和屋面瓦做法。在当代,受现代技术和外来工艺影响,其营造技艺的传承稳定性遭到一定破坏,再加上目前对闽南沿海地区砖瓦作的研究成果较少,
旧城菜市场对于城市意义非凡,不仅是市井乡愁的空间载体,也是小而强的地方经济润滑剂,更是家门口的社区交往会客厅。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菜市场对于探讨其未来发展弥足珍贵。  厦
城市是一个联动、开放、有机的复杂系统,其局部与整体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单一的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方式很难全面地反映城市的生长的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日益严重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夏热冬冷地区的能源消耗量与日俱增,大力开发建筑节能技术是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与社会发展的迫
海草房是荣成的代表性传统民居,是荣成沿海一带一条独特的风景线,是胶东沿海地区渔家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影响,海草房的数量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