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饲喂方案对哺乳期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aj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0-2月龄荷斯坦犊牛为试验动物,研究初乳、常乳及代乳粉、开食料的不同饲喂方案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一,不同初乳饲喂方案对犊牛粪便评分及腹泻发病率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新生犊牛,体重40±5kg,均分为六组,断奶日龄均为60d。A、B、C三组犊牛选用折射率≥28%优质初乳,D、E、F三组犊牛饲喂折射率20%-27%合格初乳;A、D两组犊牛初乳饲喂次数为一次,饲喂量为4L;B、E两组犊牛饲喂两次初乳,第一次饲喂量为4L,间隔8h饲喂第二次,为2L初乳;C、F两组犊牛饲喂三次初乳,第一次为3L,间隔8h饲喂第二次初乳,饲喂量为2L,再次间隔12h进行第三次初乳饲喂,饲喂量为2L。观测六组犊牛粪便评分以及腹泻发病率。结果表明,饲喂优质初乳与合格初乳犊牛的粪便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初乳饲喂次数的增加,犊牛腹泻发病率显著降低;首次初乳灌服量的增加,可降低犊牛腹泻发病率。试验二,不同常乳与代乳粉饲喂方案对犊牛生长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0头犊牛,体重40±5kg,均按照“4+2”方案灌服初乳,犊牛断奶日龄均为60d。分为(1)、(2)、(3)、(4)四组。(1)、(2)两组犊牛饲喂常乳与代乳粉无牛奶喷粉过渡;(3)、(4)组犊牛进行牛奶喷粉过渡;(1)、(3)两组犊牛常乳饲喂天数为7d;(2)、(4)两组犊牛常乳饲喂天数为20d。测定犊牛0、30d、60d体重,并计算日增重。结果表明,喷粉过渡组与无过渡组犊牛的日增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随常乳饲喂天数的增加,犊牛的日增重显著提高。试验三,不同开食料饲喂方式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60头犊牛,分为四组,哺乳方案相同,均在20日龄添加干草,第一组犊牛出生3d开始添加开食料,犊牛自由采食;第二组犊牛人为干预引诱采食,出生3d开始添加开食料,第三组犊牛出生15d开始添加开食料,犊牛自由采食;第四组犊牛出生15d开始添加开食料,犊牛人为干预引诱采食。测定犊牛0、30d、60d体重,并计算日增重,同时测定55d-60d阶段犊牛开食料采食量。结果表明,早期添加开食料组犊牛日增重显著提高,同时人为诱导采食与自由采食组犊牛的日增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充足的首次饲喂量、增加饲喂次数以及高质量的初乳能够降低发育初期犊牛的腹泻发病率;牛奶喷粉过渡能够降低犊牛应激反应,同时常乳饲喂更加有利于犊牛早期生长发育;早期添加开食料并人为诱导采食有利于犊牛生长发育,提高犊牛断奶阶段固体饲料采食量,平稳过渡日粮转变时期。
其他文献
马铃薯贮藏室内适宜的贮藏温度是进行科学贮藏和决定贮藏质量的主要条件。为研究在相同贮藏条件下不同质量大小的马铃薯堆的内部温度的差异,将内蒙古农业大学半地下式马铃薯贮藏室作为试验场地,对食用型“冀张226”马铃薯按质量大小进行分级,以筐装的包装方式进行分开堆码,使用温度监测系统对马铃薯贮藏室内部温度及马铃薯堆内部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应用流体力学软件进行稳态数值模拟
对农业纤维物料压缩装置的设计及压缩过程的分析,对于优化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为有效解决环模孔口因物料堆积易产生堵塞的问题,本文以环模式秸秆压块机为研究对象,改进设计了压辊的表面构造,并对组成环模孔的楔形块做出了相应的改进,使秸秆物料的压缩方式得到优化。同时利用Solidworks对其进行三维建模,利用ANSYS进行玉米秸秆的柔性体建模,对新型压缩装置的三维模型和玉米秸秆
由于铡草机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维修和调整等优点,在饲草料初加工处理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目前铡草机仍存在着功率消耗大、生产率低、易堵塞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9Z-4C型玉米秸秆铡草机为试验研究对象,并搭建了切割性能测试试验台,对切割玉米秸秆的切割过程和铡草机比功耗等进行研究,在对切割过程中的割刀和玉米秸秆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主轴转速、喂入量、刃倾角等对铡草机切割性能的影响进行试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黑沙蒿多糖(Artemisia ordosica Polysaccharide,AOP)对肉仔鸡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AOP替代抗生素(金霉素)在家禽饲粮中应用的可行性,为开发绿色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288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6个日粮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6个处理组分别为基础日粮组(对照组)、抗生素添
工业的发展必定会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大肆破坏,这是人类是步入工业时代几百年来血淋淋的教训,因此在发展工业及环境保护中如何走出一条兼顾的道路,成为各国专家、学者普遍需要思考的问题。以我国为例,便将工业企业厂区的景观设计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同时,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实现工业企业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论文在对国内外工业景观理论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巴彦淖尔市中联水泥厂进行景观规划设计。首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常因忙碌于工作而忽略身体的健康。对比室内的健身馆,户外的运动场所更具备自主性和生态性,这对于向往自然环境以及日常工作繁忙的人群来说无疑是更舒适的运动空间。运动公园将绿地和体育运动相结合,不仅能够为大众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还能提高城市绿地率、增强环境生态效益,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凯特运动主题公园是城市专类公园中的体育公园,位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湖滨
滨水区是陆地与水面交界地带,包含陆域、水域和湿地三种形态。一方面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另一方面也提供了观赏游憩,交流互动的场所。对于塑造城市独特形象,提升景观质量,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城市滨水景观盲目开发建设,地域文化特色被忽视,城市独特性逐渐淡化,同质化现象突出。因此,本文以滨水景观为研究对象,从地域文化角度出发,通过相关理论研究,结合实践案例调研分析,以呼和浩特市小黑河西河
随着时代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逐渐升高。不仅是关注室内空间的美化,而且还有对外部环境空间的营造。人居环境作为整个城市绿化空间的一部分,不仅具有环境美化的作用,还具有的对城市小环境的改善,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等等。社会在发展新的事物,同时也应该兼具对老旧事物的更新改造。这让我们对老旧居住区的改造也越发迫在眉睫,而如何在原有的环境基础上创造一个更加悦人的人居环境,更加符合时代要求且具有自
本试验对采集自呼和浩特地区的疑似发生牛支原体病的60份病料,接种至PPLO培养基中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形态学、姬姆萨染色、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药敏试验及本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三株牛支原体,并分别命名为HS2019、HSS2019、HSZ2019。结果表明3株牛支原体均为煎蛋样外观,姬姆萨染色为红色点状颗粒,16SrRNA和特异性基因Uvrc均在预期处得到一条明显条带,3株支原体自
采用分子标记和形态标记方法,研究内蒙古西部不同样地文冠果种子和幼苗的遗传多样性,并结合东部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地区文冠果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如下:(1)内蒙古西部文冠果幼苗苗高、地径、主根长、复叶数、小叶数、种长、种宽和长宽比在不同样地间呈显著差异(P<0.05)。(2)基于形态特征聚类分析在距离25处,内蒙古地区16个样地分为2类:一类是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百泉山公园(W-B-R1970)、察右后旗白音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