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箐煤矿水力冲孔卸煤量对增透效果的影响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ie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桂箐煤矿煤质松软、透气性低、水力冲孔扩煤量、布孔参数选择不合理的问题,通过现场测试、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跟踪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结合煤层宏观特征、微观结构及扩散实验对M9煤层的突出危险性进行分析;阐述水力冲孔作用机理并对冲孔后钻孔周围应力重新分布状态进行分析,为此得到卸压区半径和塑性区半径与孔洞半径大小关系;在考虑克林伯格效应条件下,以瓦斯渗流、渗透率变化等方程为基础,建立煤体瓦斯流动的流固耦合模型,对水力冲孔不同冲出煤量卸压增透效果进行研究;通过现场应用与效果考察,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得出钻孔周围塑性区和卸压区半径与等效孔洞大小关系,可知增大等效孔洞,即增大扩煤量,可以增大卸压区和塑性区半径,提高钻孔周围煤层透气性,缩短预抽瓦斯时间。(2)考虑低压条件下边界层分子扩散克林伯格效应的情况,结合瓦斯渗流场方程、渗透率变化方程和煤岩体的变形控制方程,建立了煤体瓦斯流动的流固耦合模型。(3)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钻孔周围应力变化及单孔冲出煤量为0.5t/m、1t/m、1.5t/m时不同抽采时间下的抽采有效影响半径,研究了钻孔周边煤体卸压增透规律,得到了抽采有效影响半径与单孔每米扩煤量符合幂函数关系式r(28)Am~B;确定桂箐煤矿穿层钻孔水力冲孔冲出煤量1t/m为宜,布孔排间距5m,孔底间距5m,抽采时间3个月。(4)根据冲出煤量对水力冲孔增透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在桂箐煤矿和其赋存条件相似的罗卜安煤矿进行了水力冲孔措施的应用与效果考察,残存瓦斯含量达到消突有效性指标,抽采率分别由12.2%、9.62%提高到53.5%、57%,其中罗卜安煤矿平均月掘进速度由原来的10-15m提高到46m,增加了2.1-3.6倍,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及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急剧消耗,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微反应器内部发生的甲醇重整制氢反应,被
永磁合金能够提供稳定持久的磁通量并实现电信号转换、电能与机械能传递等功能,是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基础功能材料,在能源、交通、机械、电子、医疗、国
目前,节能和环保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列车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能也在不断的增加。为此有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置了再生制动储能装置来存储列车的制动能量,并降低列车运行过程中电能的消耗,但是有些列车在很多情况下还是不能够实现再生制动。为此以降低列车运行过程电能的消耗为目的研究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技术。本文利用线路数据和列车数据对规划线路和既有线路
句子相似度计算作为自然语言处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在众多相关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基于人工提取的特征进行计算,但这种方法常常面临特征稀疏等问题,使得计算结果不尽人意。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神经网络能自动提取文本特征,有效地挖掘句子中隐藏的语义信息,解决了人工设计特征面临的诸多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聚焦于将神经网络应用于句子相似度计算。目前基于
煤层的渗透性是影响煤矿瓦斯抽采效果的重要因素,而煤层渗透性又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其中对煤层渗透性和优势方位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本文从煤层裂隙和地应力方面,分析煤层
目的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老龄化,老年性痴呆的高患病率对于整个社会和家庭影响不断加重。因此,加强老年性痴呆相关研究,早日研发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
随着量子信息技术和单个原子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有关量子热机的研究不断涌现。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发现,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验实现,很多量子热机都展现出不同于经典
随着2006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到2017年制度规范修改,定向增发一直在不断规范,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对上市公司来说,定向增发具有成本低、风险低、门槛低、运用灵活的优势,也较适合于我国资本市场环境下进行定向增发再融资。从2006年开始,定向融资逐渐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融资的重要手段和主流方式。国外也早已有了大量对定向增发的研究,并且许多国外学者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真实动机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我国对
合理设计环境友好、高活性、高选择性的新型催化剂的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反应活性位点的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由于实际催化体系的复杂性,常规的表征手段还难以从分子水平上对其
【目的和内容】全血细胞减少症是一些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的重要警示,诊断过程错综复杂,临床上常需要周密的鉴别诊断甚至治疗后长期随访才能最终明确诊断。因为依据临床具体情况不同,治疗与处理计划也需要相应调整,病因学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对全血细胞减少症临床特征及病因学的研究可以深化对其中所包含的综合征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以期更早的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并改善其远期预后。本研究通过分析儿童全血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