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黄斑病变患者椭圆体带厚度的改变及相关视功能变化的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qi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网状黄斑病变(Reticular Macular Disease,RMD)患者的视网膜椭圆体带的厚度变化及其视功能的改变。
  方法:
  一、RMD患者视网膜椭圆体带厚度的改变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4月到2018年11月在我院就诊经检查患有RMD的患者25例(43只眼)为RMD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8.2±12.37岁(43-89岁),其中有9只眼同时伴有玻璃膜疣。同期纳入的正常人20例(40只眼)为对照组,男性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2.8±10.24岁(44-79岁)。所有的研究对象均通过视力、眼压测量、屈光检查、裂隙灯眼前节检查、散大瞳孔后SD-OCT、IR及炫彩成像检查、彩色眼底照相。手动测量SD-OCT检测所得后极部椭圆体带的上、下、鼻、颞四个象限及黄斑中心凹正下方厚度。
  二、RMD患者视功能的变化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0月到2019年2月在我院就诊经检查患有RMD的患者11例(22只眼),年龄64(48,72)岁(21-86岁),男12例,女10例。同期纳入健康体检者10例(20只眼)为正常对照组,年龄61(51,69)岁(25-77岁),男14例,女6例。对所有的纳入研究对象行视力、眼压测量、屈光检查、裂隙灯眼前节检查、散大瞳孔后SD-OCT、IR及炫彩成像检查、彩色眼底照相后采用罗兰电生理仪对研究对象进行mf-ERG检测,用四分法对比RMD组与正常对照组的黄斑中心凹及视网膜的鼻上方、鼻下方、颞上方、颞下方四个象限的P1波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同时对所有研究对象行f-ERG检测,对比RMD组与正常对照组暗适应0.01ERGb波峰时和振幅,暗适应3.0ERG、暗适应10.0ERG的a波及b波峰时和振幅、震荡电位3.0的P2波峰时和OS2振幅、明适应3.0的a波及b波峰时和振幅、明适应3.0闪烁光30Hz的P2波峰时和振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RMD患者视网膜椭圆体带厚度的改变
  1、RMD组的平均椭圆体带厚度(13.53±6.51μ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椭圆体带的厚度(17.95±3.29μm),P<0.01;
  2、RMD组的黄斑中心凹下椭圆体带厚度(16.12±7.62μ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黄斑中心凹下的椭圆体带厚度(22.22±3.44μm),P<0.01;
  3、正常组的后极部上方、下方、鼻侧、颞侧的椭圆体带厚度较正常对照组的四个方位均变薄,上方变薄最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4、RMD组女性的平均椭圆体带厚度(15.19±4.69μm)较正常组女性(18.02±3.24μm)轻微变薄,P=0.07,RMD组男性的椭圆体带厚度(12.22±7.38μm)明显比正常组男性(17.84±3.37μm)的薄,P<0.01;
  5、伴有玻璃膜疣的RMD眼的平均椭圆体带厚度与单纯的RMD眼的椭圆体带厚度无明显差别(P=0.34)。
  二、RMD患者视功能的变化
  1、m-ERG中RMD组的黄斑中心凹P1波振幅密度(99.00±35.43nv/deg2)明显低于对照组(121.42±14.99nv/deg2),P=0.011;但RMD组的黄斑中心凹P1波潜伏期(45.73±3.36ms)与对照组的黄斑中心凹P1波潜伏期(47.10±1.91ms)无明显差异,P=0.111。
  2、m-ERG中RMD组的颞下(26.27±5.53nv/deg2)、鼻上(25.86±5.08nv/deg2)的P1波振幅密度较对照组的颞下(30.49±7.47nv/deg2)、鼻上(29.92±4.97nv/deg2)的P1波振幅密度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上、鼻下方的P1波振幅密度及四个象限的P1波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f-ERG中RMD组在暗适应0.01ERG下b波隐含期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10。b波振幅(184.65(156.6,210.7)μV)较对照组(235.45(198.2,255.6)μV)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f-ERG中RMD组在暗适应3.0ERG下的a波隐含期(19.49±1.59ms)、b波隐含期(46.1(44,52.5)ms )较对照组的a波隐含期(18.21±1.01ms)、b波隐含期(41.55(40.2,46.65)ms)均延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MD组a波振幅(231.6(206.5,260.1)μV)较对照组a波振幅(286(233.05,332)μV)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b波振幅无明显差异,P>0.05。
  5、f-ERG中RMD组在暗适应10.0ERG下的a波隐含期(17.3(16.7,17.9)ms)、b波隐含期(53.4(42.3,54.9)ms)较对照组的a波隐含期(16.4(15.9,16.7)ms)、b波隐含期(50.35(37.9,52.8)ms)均延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a波振幅及b波振幅无明显差异,P>0.05。
  6、f-ERG中RMD组与对照组在暗适应3.0震荡电位ERG的P2波隐含期及OS2波振幅、明适应3.0ERG的a波及b波的隐含期和振幅、明适应3.0闪烁光30HzERG的P2波隐含期及振幅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值均P>0.05。
  结论:
  一、RMD患者视网膜椭圆体带厚度的改变
  RMD患者椭圆体带厚度变薄,尤其以黄斑中心凹下最为显著,其次为视网膜颞上方。此外,男性的椭圆体带厚度变薄程度大于女性。
  二、RMD患者视功能的变化
  RMD患者多焦ERG显示黄斑区局部视功能降低,f-ERG显示暗适应下视锥视杆细胞功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明适应下,视锥细胞功能无明显变化。
其他文献
弱精子症是男性精液异常常见表现之一,由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弱精子症在原发性不育中约占40%,在继发性不育中占60%-80%[1]。精索静脉曲张目前认为是通过对睾丸功能的影响导致弱精子症,但对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阐明。附睾与睾丸在解剖和功能上关系密切,精子由睾丸产生,并在附睾进一步成熟并获得受精的能力。中性α-糖苷酶是由附睾上皮合成与分泌的,是附睾功能的标志物[2]。在动物模型实验显示精索静脉曲张引
研究目的  系统评价左西替利嗪与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通过计算机搜索中外文数据库PubMed、theCochrane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等,同时手工检索相关的会议摘要,将全部关于左西替利嗪及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疾病(荨麻疹、变应性性鼻炎等)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纳入本研究,2名系统评价员精读原文后,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
研究目的:  1.探讨下肢外周动脉病变高危患者的超声表现、红外表达与分布特性;  2.探讨下肢外周动脉病变高危患者的血管超声表现与红外表达特点的相关性;并以血管超声为标准对照,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诊断效能;  3.初步探讨年龄、BMI、糖尿病、吸烟与下肢外周动脉病变结构及功能影像表现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在2018年4至2019年4月来我院进行下肢外周动脉病变筛查的患者中,根据临床病史及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