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基于对福建省四所高校的调查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ua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中,公共英语教育是其中的一门基础课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被社会和高校高度重视,因而对于公共英语教师的需求量大,要求也较高。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仅仅处于行政事务型管理阶段,因其受到传统管理理念及其方法的制约,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优化和推进高校公共英语教师管理提升的需求。鉴于此,本文以福建省四所高校公共英语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希望提出有效的高校公共英语师资队伍管理对策。本文首先阐述公共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相关的研究背景及理论依据,为后文研究提供框架。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收集资料与分析,对福建省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医科大学的公共英语师资数量和师资结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总结了当前所取得的成效。然后在上述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对福建省四所高校公共英语师资队伍的数量、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师资的职称和学历结构、师资的学缘结构以及学术梯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积极寻找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经过分析得出造成这四所高校公共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师资队伍稳定性不足,年轻教师性别失衡,激励机制不完善,激励不够以及缺乏以效率和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等。为了能够给福建省公共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更加先进的管理经验,本文还积极汲取了江苏省以及上海市的高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经验。最后,结合福建省四所高校公共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其他地区的经验借鉴,本文最终从制定合理的管理规划、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制度,及打破体制限制,共享高校公共英语师资等几个方面,提出福建省四所高校公共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四所高校公共英语师资队伍进行调查,分析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也能为同等院校的公共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等重要国家文件的颁布,教育实习成为“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而教育实习指导是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以Y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工作为契机,从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的视角出发,通过文献梳理,探讨幼
诺贝尔奖获得者马科维茨(Markowitz)曾经指出,通过资产配置实现分散化是投资市场上唯一的免费午餐。然而,分散化投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多研究表明,传统的投资组合优化方法依赖期望收益和风险,参数小的变动可以使投资组合构成出现很大的差异,导致模型不稳定。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学界和业界提出了不需要预测收益、基于风险的投资组合优化方法,如风险平价模型。当然,这些方法带来了新问题:为了构建最优组合,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空间计量经济学发展迅猛,应用愈加广泛。由于其考虑到空间和地域因素,有效的反映了实际问题在空间上的相关性质,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更贴近于实际。空间权重矩阵作为将普通数据延伸至空间数据的桥梁,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空间权重矩阵的不确定性和检验方法的缺乏导致出现权重矩阵的选取和误用问题,论文对权重矩阵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论文基于空间杜宾模型(SDM)探讨了空间权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高校是创新第一动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汇聚地,高校教师是科技创新的主要主体,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政策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指挥棒。实施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的职称评审政策改革,全面激发高校教师科技创新的活力和热情,是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创新驱动和知识转型的视角,主要
新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outh Chinese Test(简称YCT)因能证明中小学生的汉语水平和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竞争优势而广受欢迎。但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汉语学习词典大都是普适性的,针对新中小学生汉语考试的汉语学习词典较为缺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帮助国外中小学汉语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汉语,同时在YCT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本篇论文的研究结合前人的经验,使用文献研究法、访问谈话法、调查问卷法和
交流,将个体凝聚为团体,从而完成个体所不及的任务。影响交流的因素有许多,除言语要素外,那些非言语要素,如所处的空间环境以及群体成员的肢体动作等,也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接近的空间距离可能被认知为更亲密的人际关系,而更直接的注视角度可能被理解为更真诚、尊重。因此本研究利用以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为基础的超扫描技术,探索空间距离、注视角度等非言语要素如何影响人际交流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并希望
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核心素养被提出,使得在地理教学中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有了明确要求。作为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培养作为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中又蕴含着巨大的教学利用价值,因此研究如何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来培养地理实践力,对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陕
学校与社区的互动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快速城镇化和高等教育改革,大学城或大学新校区建设兴起。高校扩招和大学的空间拓展,使得大学与周边社区的互动也具有新的特征。学生化属于绅士化研究的一种类型,主要探讨大学生校外租住引发的社区问题。中国学生化研究主要聚焦于大学城和新校区建设比较成熟的大都市。对全球城市上海而言,学生化以及高校与社区互动的研究还非常缺乏。因此,本文以上海市
在国家之间贸易潜力的研究文献中,大多数是从引力模型出发,选择一个代表性模型,根据该模型计算预测值,然后根据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对比,得出贸易强度,从而判断对该国家的贸易流量属于贸易不足还是贸易过度。由于只选择一个模型而忽略了具有相当解释力的其它模型,存在一定的模型不确定性,使得结论缺乏稳健性。又由于判断“贸易不足”还是“贸易过度”的标准是根据预测的贸易强度人为确定,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本文基于模型不确
伴随教学理论的不断革新、教学手段的不断升级和课堂教学优化的现实需求,树立教育生态观、立足于生态学相关理念进行教学效果优化,已成为高等教育课堂的发展轨道。教育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周围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理的学科,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与规律来研究教育现象,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研究课堂教学效果优化问题提供新的视角,也进一步为揭示教育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高等教育课堂是教与学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