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事件在《奥丽芙·基特里奇》中的呈现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u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丽芙·基特里奇》是当代美国女作家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的代表作品,该小说荣获2009年度普利策小说奖。《奥丽芙·基特里奇》是一部关于悲伤、孤独和爱的小说,讲述了小镇上普通人充满张力的生活。目前,对《奥丽芙·基特里奇》的相关研究大多聚焦于作品中的性别与年龄,或创伤与救赎,鲜少关注文本中的逃离现象。本文创新性地结合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的事件理论,分析和解读《奥丽芙·基特里奇》中的逃离事件,旨在揭示作品中主要角色的情感困境,并提出新的解决途径——回归事件。本文包括绪论、四个章节和结论。绪论部分由对伊丽莎白·斯特劳特和她的作品《奥丽芙·基特里奇》的介绍、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框架组成。第一章简述齐泽克事件理论的发展,并重点介绍了幻想架构这一概念。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将《奥丽芙·基特里奇》中主要角色的逃离事件划分为虚假的逃离事件和真实的逃离事件,以及逃离后的回归事件。第二章讨论了虚假的逃离事件。逃离事件的出现是主体欲望的外部投射,而自始至终主体所做的只是一场无意义的位移。从本质上看,主体没有察觉到自身的幻想架构,致使这场逃离只能被称作一场虚假事件。第三章分析了真实的逃离事件中主体的自我重述,以及重述过程中主要人物的主体性的改变。在真实的逃离事件中,主体能够将现实生活和实在物区分开,看清幻想架构是如何被建构出来的,并在这一基础上对幻想架构进行直面和切断。对幻想架构的直面和切断往往是短暂的和不彻底的,而主体将会面临非存在的威胁产生不可避免地焦虑。第四章从保罗·蒂利希的焦虑本体论入手,引出回归事件。在回归事件中,主体为了对抗自身不同类型的焦虑,需要进行自我肯定,需要蒂利希所说的“存在的勇气”。结论部分指出,本文对逃离事件的分析,为身处同样情感困境的现代人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奥丽芙·基特里奇》中不同的逃离事件,反映了美国现代人普遍遭遇的婚外情、家庭创伤和自杀危机等情感困境。而小说中的人物最终们凭借着心中的爱和对生活的希望,找到了走出困境的方法。本文将逃离事件划分为三个阶段,为处于不同阶段的人们提供不同的启发和借鉴。处在虚假逃离事件阶段的人们需要能够看穿幻想的智慧;处在真实逃离事件阶段的人们尽管看穿了幻想,也重塑了架构,但要警惕其背后隐藏着的风险;而逃离后的回归事件,既需要智慧,亦需要对抗焦虑的“勇气”,需要持续建构自身的幻想架构。
其他文献
在语言学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派生是构词的重要方式,其通过在原词的基础上添加词缀产生新的词汇。在认知语言学的形态学研究中,人们通常将派生法分为三种:添加前缀、中缀和后缀。语义连续统由时间、空间和程度组成。三者作为连续统的一部分,也可以划分为三个范畴。在认知理论的指导下,本研究主要聚焦于跨域的程度前缀语义整合和图式表征语义网络的建构。传统的构词法研究中,主要集中于讨论前缀或后缀的原型意义和添加规则。本
学位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取象比类”的传统逻辑思维方式影响下形成的“比德”美学思想,使松在中国山水画的题材和画面元素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远远超过了其他自然物象。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符号,其精神内涵极为丰富。为充分表现出松的人文精神,经过历代艺术家的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松的笔墨表现形式非常丰富,笔墨语言也呈现出时代风格特征,松绘画
学位
本文以研究中国当代山水画的创作为出发点,从笔者参加的展览,所阅书籍及网络资料之中搜寻出一些相关案例,研究其中带有浮世绘等有关联日本艺术共通点的部分,进而讨论浮世绘艺术在中国当代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参考价值。文章从浮世绘的定义入手,首先探究了中国艺术对于日本美术发展的影响,以及其中古典山水画、明清版画、芥子园画谱等对于浮世绘艺术的重要启发,并论述了浮世绘与当代绘画之间的基本关系,例证了浮世绘文化与世界
学位
张祯麒先生作为北大荒版画发展的先驱,追其毕生为北大荒版画的发展和版画艺术形式的探索做出巨大贡献,黑龙江版画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老一辈领路人的指引,他的版画作品按地区分类,可分为五大系列(海南系列、北大荒系列、新疆系列、内蒙古系列、非洲系列),每一系列的作品都带给观者不一样的视觉体验。海南系列的版画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海南是张祯麒的出生地,作者把对这片热带雨林浓郁的家乡情怀谱写在其绘画当中,同时海南也
学位
由于其独特的句法语义特征,英语中动构式的生成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英语中动构式生成机制的研究,前人多从生成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视角展开研究。但目前鲜有学者从心智哲学视角对英语中动构式的生成机制进行较为系统地研究。基于以上发现,本文试图从心智哲学视角出发,对英语中动构式本质特征的生成展开分析,以期为英语中动构式的生成提供一个合理的机制。本文研究问题如下:(1)在英语中动构式中,副词是否具有
学位
台阁体书法兴起于明朝初年,盛行明清两朝,是中国书法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产物,在书法发展史中有着独特的位置。沈度是书法史上第一位真正有影响力的台阁体书法家,其书风深受当时朝廷官方和广大士大夫阶层所推崇,影响力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台阁体书法不仅成为两朝官方文件的通用标准书体,还规范了科举、出版、教学等多种文化活动的汉字使用,其历史作用将永远不会被抹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沈度台阁体书法作为研究对
学位
《浮生六记》是清朝文人沈复所著的自传体随笔,以夫妻的家庭生活为主线,运用简练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与妻子陈芸的婚姻生活,闲情逸趣,文学批评以及山水游记。作为一部反映清朝时期的文人生活的作品,《浮生六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现有的四个英译本也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关注。但是,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林语堂的版本,而且大都集中在译者主体性,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等几个角度,弱化了美学思想在译
学位
20世纪初,传统中国画面临着西方文化大规模冲击,呈现出了巨大的变革。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美术思潮及绘画技法也猛烈地冲击着中国传统绘画观。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画是守护还是拓进,成为了民国时期理论家、画家笔下变革或守护的争论核心。此时的中国的理论家、画家以地域文化特点为基石,用各自的方式进行了中国画的改良与守护。20世纪20——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洋画运动,许多新思想的画家
学位
报纸
学业浮力指学生成功应对学校日常学习活动中典型的学业挫折与挑战的能力。本研究在结合国内外学业浮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目前的研究大都采用了量化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特殊的边缘群体或弱势群体的传统学业复原力水平的情况,以及对中学生学业浮力情况的相关分析。而对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业浮力和英语学习成绩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采用混合式的研究方法,以165名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胡月琴等人(2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