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困境及策略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u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生产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条件。然而,我国安全生产事故仍处于“多发”阶段,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本研究主要围绕“科技兴安”战略及其目标和要求,从科学诊断的视角出发,提出“诊断-设计-选择”的分析框架,深入剖析我国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困境,并对体系的建设路径进行系统的设计,最后以成都市为例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安全、和谐。本研究共包含七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和思路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本章主要阐明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  第二章是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本章对本研究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了定义,并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介绍和概述,包括协同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决策过程理论三大部分。  第三章是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分析框架——基于诊断视角。本章首先对科学诊断的起源进行了概述,其次阐明了其必要性,最后根据“科技兴安”战略的目标和要求从社会管理诊断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诊断-设计-选择”科学分析构架,该分析构架对后面章节的具体分析起到总领作用。  第四章是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困境诊断。本章首先阐明科技活动的内容和价值实现,指出安全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理顺安全生产发展与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关系。其次,分别对我国和国外先进地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进行实践考察,找出我国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深入剖析我国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四大现实困境,包括创新困境、转化困境、管制困境以及协同困境,从而奠定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  第五章是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路径设计。本章在分析了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功能原理及价值实现活动的基础上明确了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构建了由技术研发体系、推广应用体系、科技管理体系以及科技服务体系组成的科技支撑体系,设计相应的建设路径,并阐明体系建设的路径依赖,为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第六章是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政府策略选择。本章以成都市为例,通过分析成都市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成效与不足,诊断出体系建设的桎梏困境,并由此提出政府的策略选择,同时阐明体系建设时相应的保障措施,从而为相关部门制定计划和方案提供参考借鉴。  第七章是结论与展望。本章主要对本研究中形成的结论进行讨论总结,分析本研究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以后的深入研究提出展望。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近年来,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利受到的党和国家的不断关注。如何维护和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权利,已成为我国政府急
摘 要:本文通过对地铁工务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的研究,对工务专业制定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提供了依据,从而预防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运营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0-0215-01  1 前 言  地铁的运营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铁开通后带来的流动
学校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①以情育情;②以爱育情;③以信育情;④以理育情;⑤以行育情。
20世纪70年代后,人类居住环境随着经济发展呈现恶化态势。在这一历史境遇下,人们开始反思自身的行为,各国从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的角度,开始了新一轮的创新政府治理模式的理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资源的绝对数量大为增加,但是相对数量仍然不能满足人民的教育需求,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智力资源的
近年来,我国乡镇煤矿事故多发,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乡镇煤矿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已经成为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及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交通拥挤堵塞以及由此导致的交通事故的增加,环境污染的
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盲目兴起的“开发区热”在带来区域经济社会
本文根据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分析了教学对利用多媒体的必要性,并针对目前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多媒体教学改革的措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将多媒体教
自2001年9月开始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至今以来,广大体育教师为了更好的实施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引用了多种适合学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