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柞蚕丝素蛋白生物材料的制备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的研究表明桑蚕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柞蚕丝素蛋白除具备桑蚕丝素蛋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优点外,它还含有较多的对哺乳动物细胞有特异性相互作用的RGD三肽序列,有望在作为伤口敷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药物缓释微球材料和细胞培养基质等方面有比家蚕丝素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效果。本文在研究再生柞蚕丝素溶液性质的基础上,首次制备了再生的柞蚕丝素蛋白微球材料,研究其对抗癌药物阿霉素的缓释效果;同时采用比较温和的方法,即通过加入小分子二元醇交联柞蚕丝素分子,制备不溶于水、机械性能优良的柞蚕丝素共混多孔材料和柞蚕丝素共混膜。表面张力测试表明,再生的柞丝素蛋白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能显著的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柞蚕丝素分子可以组装形成微球结构,在这个过程中丝素颗粒从3nm逐渐增长到1.5μm,其结构逐渐由α-螺旋和无规线团向β-折叠结构转变。在此基础上仅通过调节柞蚕丝素蛋白溶液pH值制备了具有良好分散性和外形规整性的柞蚕丝素蛋白微球,同时通过改变丝蛋白浓度制备出粒径范围在1-4μm可控的单分散柞蚕丝素微球。整个制备过程无需使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引发剂以及交联剂等,具有极高的生物安全性,制备工艺单,制备的丝素微球稳定性好。丝素溶液的pH为4.3左右(接近pI),制备的微球形态为规整的球形结构,丝素浓度为10mg/mL丝素微球的平均粒径为3.5μm。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柞蚕丝素微球形成机理:成核过程→多核成长过程→陈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制备了载阿霉素丝素微球,阿霉素的载药率以及包封率与阿霉素的投入量有关。当阿霉素的加入量为14%时,载药率可以达到3.4%。载阿霉素丝素微球的释放具有pH敏感特征,即在低pH(5.2)环境下释放较快,之后释放较缓慢。在23天后仍然有84%左右药物未释放,说明载阿霉素丝素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性能。为了开发适用于人工皮肤、创面覆盖等的生物材料,采用冷冻干燥方法制备出平均孔径为300~1000μm、孔隙率为82%~92%,且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柞蚕丝素/丁二醇多孔材料。1,4-丁二醇的加入促使柞蚕丝素蛋白分子聚集态结构逐渐向β-折叠结构转变,导致多孔材料的溶失率降低至≤2%。柞蚕丝素/丁二醇多孔材料含有高浓度柞蚕丝素蛋白时,材料具有较高的压缩强度。同时,本论文还加入对机体无毒副作用的小分子二元醇与柞蚕丝素共混,采用流延法制备了柞蚕丝素/丙二醇、柞蚕丝素/乙二醇共混膜,兼顾解决了丝素蛋白的水溶性以及脆性问题。当柞蚕丝素/丙二醇、柞蚕丝素/乙二醇配比在45/55时,共混膜蛋白不溶于水,制得的共混膜理化性能最优,能够满足共混膜作为医用材料的要求。
其他文献
高精度主动隔振技术是保证精密仪器获得高精度测量结果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基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申请预先研究项目”,结合相关理论,应用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精密测量仪器的主动隔振技术。本文对高精度主动隔振平台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分析和实验模态分析;设计了主动隔振系统的关键元件——致动器,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实验和分析;在深入研究广义预测控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
纺织特色高等学校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人才,对于我国建设成为纺织大国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原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县区教研工作是提升县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新的教育背景、教育形势下,县区教研工作存在教研队伍不健全、教研体系不完善、教研方式不科学等问题,迫切需要直面挑
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可塑性的潜能,能够维持肿瘤生长和异质性的能力.肿瘤干细胞是肿瘤产生、转移、耐药和复发的根源,肿瘤干细胞学说逐渐被肿瘤研究者所接受,因此,对肿
油扩散泵是目前用来获得高真空的工具之一,其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它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无机械传动、无振动、无噪声、操作方便、便于维护、寿命长等特点。油扩散泵的抽气速率和返油率是反应油扩散泵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而如何提高油扩散泵的抽气速率和降低返油率一直是相关研究单位关注的重点。一般来说,在结构上影响扩散泵抽速的因素主要是喷嘴直径、喷嘴喉部间隙、各级间距、腔体形状等。本文通过对KT-400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班级是学生重要的成长环境,因此班级文化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因此教师往往会对班级的文化建设十分重视.生态班级的特色文化,有助于班级
学位
本文以Cu2S和MnS为主要抑制剂,以含硅3%的取向硅钢为材料,进行不同温度的温轧试验,通过金相、EBSD、XRD和TEM等手段研究热轧、温轧、初次再结晶退火和二次再结晶退火各个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