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2017)环境类新闻报道的生态话语分析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q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这也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问题。所有的生态问题都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门专门研究语言与生态问题的学科——生态语言学应运而生。
  生态话语分析属于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广义上说,生态话语分析包括对话语的生态分析和对生态话语的分析,前者是对各类话语中的生态因素进行研究,可以延伸至对语言系统中生态因素和非生态因素的研究,而后者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关于生态的话语。
  本文从《中国日报》2017年下半年的新闻报道中选取环境类新闻报道20篇,按主题一共分为两类,每类各10篇。第一类的报道主题是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本文通过运用并扩展评价系统的子系统——态度系统,探究第一类语篇的生态话语类型,揭示主流媒体对待环境问题的意识形态。第二类的报道主题是气候变化的各类影响。本文通过运用及物系统分析第二类语篇的生态话语类型和蕴含的绿色语法。
  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报道者使用了哪些态度资源进行评价?评价对象主要有哪些?
  (2)这些评价反映了报道者怎样的意识形态?
  (3)报道包含哪些生态话语类型?是否较好地使用了绿色语法?如果不是,该如何改进环境类新闻报道的书写使之更加符合绿色语法?
  研究发现:
  (1)报道者主要使用了判断资源和鉴赏资源来进行评价,评价对象主要有“特朗普”、“中国”和“巴黎协定”。
  (2)报道者倡导公众了解气候危机的严重性、解决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以及共同应对气候危机的必要性;然而在这些文章中,人类利益被视为唯一的出发点,这对生态和谐是不利的。
  (3)在这两类语篇中,大多数的态度资源和过程小句属于生态有益型话语,生态中性型话语和生态破坏型话语占少数。第二类语篇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等级主义,在大多数情况下否定了增长主义,存在一定量的绿色语法。
  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对改进环境类新闻报道的书写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可以使用更多的关联词和名词结构,消除施事者与受事者之间的差异。其次,可以在代词系统中加入一些既可指代人又可指代其他生物的代词,消除语言中的等级主义。
  通过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可行的生态话语分析模式,丰富了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路径和方法,同时对于改进环境类新闻报道的书写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陈与义的诗歌在靖康之难后到达新的高度,本文拟从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出发分析他在靖康之难后产生的心理变化,及其南渡后丰富的诗歌内容和不同的审美倾向。  靖康之难后,陈与义产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这种变化和他南渡前的思想经历有很大关系。陈与义一直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然而北宋末年党争剧烈,政治黑暗,诗人长期沉沦下僚,虽然关心社会时政,却没有表达的路径,因此他南渡前的诗歌大多抒发不得志之苦闷。靖康之难发生后
学位
李昌祺是明初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他博学多才,宏儒硕学,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特点。历代学者对明代诗歌研究相对较少,而且中外学者大多集中于明中后叶的诗歌。随着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于明初诗歌考究相对增多,特别是对明初诗人李昌祺,有较多深入研究,并且集中于李昌祺生平、思想、诗歌创作等方面,而对李昌祺诗歌系统全面的分析论述比较少,因此本文以李昌祺诗歌为立足点,对李昌祺诗歌进行综合研究。  本论文共分
学位
张岱一生著作等身,据考据,其著述有三十余种,所涉范围较广,而其中最耗心血的要数史书一类。出身史学世家的张岱虽志在著史,但在著述存史过程中,他没有忽略诗文创作,而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耗费了极大的精力,故其文被誉为“明文第一”“绝代散文家”“明清小品文殿军”,其诗被赞为“诗史”。在丰富的诗文鉴赏与创作实践的双重作用下,张岱体悟出“冰雪之气”这一艺术精神,其诗文集自序《一卷冰雪文后序》,明确提出“独取冰
学位
作为当今国际文坛中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艾丽丝·门罗无疑是创作风格最鲜明独特、情感表达最细密幽深的一个。她尤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成长发展,其作品无论是从叙述视角还是细节把握上,都集中体现出浓郁的女性色彩。门罗以淡然清冷的态度书写女性生命里的重负与无奈,揭露生活的本相和人性的复杂,其对女性生存方式的思考影响着时代。  本文主要从女性的困惑、逃离和回归三方面出发,以实际文本为基础,深入解读门罗对
唐·德里罗的作品既是在写美国社会,也是在写全人类,对于21世纪的人类社会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媒体是贯穿唐·德里罗小说中的重要主题,他以大众日常生活这一独特视角,力图呈现媒体对大众视觉观看、言说交流和情感体验的影响,揭示媒体权威影响下人的觉醒与反抗,展现身处影像时代的个体的生存境遇。  本文从视觉观看、言说交流、情感体验和觉醒与反抗这四个角度出发,分析唐·德里罗的作品中所展现的媒体与人的关系。文章主体
学位
鲍勃·迪伦(Bob Dylan),20世纪美国伟大的民谣、摇滚艺术家,杰出的诗人和语言大师,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早在上世纪60年代,伴随着迪伦音乐的流行,其诗人身份就得到了广泛关注,他的歌词也被作为诗歌收录在了美国大学的教科书中。鲍勃·迪伦的诗歌以极具特色的语言、独特的叙事艺术、蕴藉丰富的意象,在某种程度上,为现代诗歌发展的新出路提供了案例。  论文除绪论与结语外共有四章。第一章分析的是
学位
自1980年在《北京文艺》杂志发表短篇小说《雨,沙沙沙》开始,王安忆以充满理想主义的纯真少女“雯雯”形象正式进入中国文坛,《命运》《广阔天地的一角》《幻影》《一个少女的烦恼》《当长笛solo的时候》等女性成长小说随之进入读者视野。而后,1980年代中期王安忆以先锋姿态发表《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岗上的世纪》,因主题涉及女性欲望而饱受争议。随着《弟兄们》《流逝》《长恨歌》《米尼》《我
学位
作为江苏文学的领军者,范小青自1980年凭借短篇小说《夜归》进军文坛以来,40年间朝乾夕惕,佳作颇丰。其短篇小说创作不仅展现出中国不同改革时期的主题和面貌,而且彰显了她在主流文学的话语创作外不断求新求变的写作态度。当今世界正经历快节奏和快消费的时代,荒诞现实让人不安,也引发着社会、道德伦理、精神心理等问题。与此同时,范小青扛起了现实主义的旗帜,在创作中始终以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为中心,用批判的眼光审视
学位
华夏文明自其萌蘖便具有“重鬼神”的特质,秦汉以后形成了政治神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生与发展。①起源于上古时期祭祀活动的祝文,是蒙昧时代人们对于“天人关系”认知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是人们与上天沟通的话语与凭借。  在历史的长河中,祝文几经流变,从上古时期的口头文学逐渐演变为后世义例详备的仪用文学,其所蕴含的尊祖重源的思想,融入民族血液之中。在文体学研究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于祝文这类具有悠久历
学位
长久以来,女性自身及其生活都在男性“异样”目光的注视下,也“单一化”地存在于男性作家笔下,男性“包办”了关于女性的“解释”与“注释”。但随着二十世纪以来的女性觉醒,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勃发,女性终于也可以“自己为自己做‘解’和‘注’”。由《我们》、《美丽新世界》、《一九八四》三部小说组成的“反乌托邦三部曲”作为政治讽喻性文本,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研究者们较少关注到的对象。本文从“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的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