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功能化界面的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和性能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520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是二十一世纪的两大新兴科技领域。纳米材料是基于纳米技术和手段而产生的材料,将纳米材料的用途多功能化是纳米材料在各个研究领域中最具有前景的方向之一,纳米材料的功能化使用已经对多个高科技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各大科学研究领域、技术应用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复合纳米材料由于其性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相当程度的改良和提升,使其拥有多方面的可适应性和可调控性。将复合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化基质和电子传导介质引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使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能更大程度地发挥纳米材料的和传感器本身的优势,此项技术将纳米技术与生命科学技术相互融合,可以从纳米维度空间出发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目标物的分析检测,为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卫生化学、环境与食品检测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本论文就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优化、基于复合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界面的构建以及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以此建立的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生物传感器应用于分析检测领域展开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构建了基于壳聚糖/Fe3O4复合纳米粒子为基质的血红蛋白(Hb)生物传感器并用于三氯乙酸(TCA)的检测。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法(XRD)等方法研究了壳聚糖/Fe3O4复合纳米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与壳聚糖复合的Fe3O4纳米材料不仅提供了有效的负载能力,使其结合更加牢固,同时对血红蛋白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根据电化学测试结果,固定在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上的Hb的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s)为3.12 s-1,表明该过程为快速的电子传递过程。Hb对TCA的还原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还原活性,在该传感器上,TCA的响应电流在其浓度从5.70 μM至20.5 mM范围内呈线性相关,检出限为1.90 μM(S/N=3),该传感性能完全满足环境、食品、医疗等领域对TCA检测灵敏度的要求,并尝试应用于地表水、环境水、血液、尿液等实际样品的测试,所得回收率在99.1%-99.6%之间,满足检测准确度要求。第二部分:用三种方法在玻璃碳电极(GCE)表面构建CS@Fe3O4功能界面并进而组装Hb分子,分别得到为天然无序Hb、天然有序Hb和磁性有序的Hb,最终实现Hb分子在表面的有序化固定,从而提高Hb的稳定性、携带及储存氧的能力。通过SEM、XRD和UV-vis等方法对Hb-CS@Fe3O4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b与CS@Fe3O4有充分的结合,且通过施加磁场对其实现了有序化并能保持其生物活性。在无氧氛围中,电极表面的由吸附控制的电化学过程的电子转移速率(ks)为2.14 s-1。GCE修饰电极上的有序Hb显示出良好的氧储存能力,经实验测定约为6小时,较无序Hb的有显著增加。用其中第三种方法在GCE上进行修饰构建的有序Hb-CS@Fe3O4对氧气具有最好的电催化还原活性。构建的有序Hb修饰电极对O2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21×10-7~2.01×10-4mol L-1,检测限为4.04×10-8 mol L-1。该研究结果有望应用在临床、急诊、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可以快速高效地提升人体携带和储存氧的能力,让某些极限运动或极端环境也能有更好的工作条件。第三部分:基于藻酸盐-聚赖氨酸微囊化血红蛋白(AP@Hb)和Au纳米颗粒(AuNPs)的功能,构建了用于快速检测1-芘丁酸(1-PBA)的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基于电流的库伦型生物传感器。AP@Hb简单地通过两步模板方法制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其形貌和尺寸,结果表明该微胶囊结构有效实现了对Hb的包裹,从而有利于Hb在传感界面上的固定,同时AP为Hb提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Hb活性的保持。AuNPs对基础电极表面的功能化,不仅提供了负载微囊化血红蛋白的可行性,且有利于促进电极和Hb之间的电子转移,通过AuNPs的电子隧道效应和Hb的催化还原作用,所构建的传感器实现了快速电子转移和对1-PBA的高灵敏度检测,其库伦响应线性范围为23.5 fM~64.2 μM,定量检出限低至23.5 fM,优于现有的各种检测方法,回收率在100.6%-103.0%之间,满足痕量分析准确度要求。因此,该传感器有望应用于实际样品中1-PBA的定量检测;并可能有助于公共卫生机构控制和预防由此引起的某些疾病。第四部分:致力于研发一种新型传感界面,用于研究活细胞的氧代谢。以壳聚糖@TiO2纳米复合材料为载体基质,对氧化铟锡玻璃(ITO)表面进行功能化,该复合材料不仅可通过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壳聚糖有效吸附固定A549细胞于传感界面,其中的TiO2纳米材料作为一种高效的光敏催化剂可有效增强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ECL),且这种增强作用与活性氧(ROSs)直接相关,两者的复合有效地实现了细胞传感器的构建,同时提高了传感器的输出水平。在此平台上,ECL的输出信号强度取决于细胞代谢所产生活性氧的水平,这通过白藜芦醇(一种典型的ROSs清除剂)干预的水平得以证实。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在0.10 nM至2.97 μM的浓度范围内猝灭ECL信号。因此,鲁米诺的ECL信号在此活细胞平台上对含氧物质敏感度响应结果是可信的,可有效应用于对细胞的氧代谢监测。上述研究工作重点关注于生物活性材料(血红蛋白、细胞)与有机材料、无机纳米材料之间的复合和协同作用,对电化学反应界面进行功能化,以获得优异的生物传感性能,作为应用实例,分别实现了对三氯乙酸、1-芘丁酸和活性氧的快速高灵敏传感。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生物大分子或细胞在传感界面上的响应机制、有机材料及无机纳米材料对传感器构建及响应性能的作用,为应用更多生物活性材料构建生物传感器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对拓宽生物传感器的研究领域和应用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无机固体发光材料作为一类重要的功能材料,因其特有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照明、工业显示和日常生活,医学研究中的生物标记以及安全和军事等众多领域。尽管已经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无机固体发光材料,但目前仍然缺乏理性化的设计思想和有效的研究方法,严重制约了新型发光材料的开发速度和实际应用。近年来,构筑和调控微观结构(缺陷、原子及电子结构)是赋予无机固体发光材料优异光学性质的有效策略。本论文基于此背景从缺陷和配位环境的
学位
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氢键官能团化反应具有原子经济性、步骤经济性等优点,极大地推动有机合成方法学的发展。尽管如此,从碳氢键出发直接构建碳碳键以及碳杂键仍然面临着两大问题:反应活性低和区域选择性差的难题。苯环作为基本骨架,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及天然产物中,因此,发展新型、高效的反应策略,区域选择性地实现芳环上碳氢键官能团化反应,是化学家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本论文主要围绕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区域选择性碳氢键官能团化
学位
光学材料在光/电子设备等领域应用广泛,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设备的功能和效率,因而光学材料长期以来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光/电子设备朝着小型化、轻便化、高性能化发展,对光学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映光学材料性能的主要指标包括:折光指数、阿贝数、色散、透过率、机械性能和稳定性。其中,折光指数直接与光通量相关,是衡量光学材料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高折光指数材料由于具有光通量高,反射率低等
学位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发展,促使各行各业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其中,建设行业的发展最为迅速。水利工程的建设也随着需求的加大而大力开展。在该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引水隧洞是整个水利工程最为关键的部分,对整个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和联系。但是在其施工环节中,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较多,例如土方挖掘施工、混凝土施工、钻孔关键等等,还需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挖掘方式。基于此,针对这部分引水隧
期刊
由于新型碳材料具有灵活可调的结构形态、优异的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易于功能化及其与柔性基体的兼容性,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柔性传感领域。因此,开发一种简单通用、灵活可控的新型碳材料及其传感器件制备技术,一直是该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在不断涌现的各种湿法和干法碳材料制备技术中,激光直写碳化技术(direct laser writing carbonization,DLWc)因其特有的图案设计功能、材料
学位
双环[1.1.1]戊烷(BCP)作为苯环、叔丁基以及炔烃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可以改善生物活性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增强药物活性,因此合成1,3-二取代的双.环[1.1.1]戊烷分子在新药物的设计与发现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通过向螺桨烷分子中引入有价值的官能团是合成取代的双环[1.1.1]戊烷分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然而,利用自由基策略高效地合成双官能团化的双环[1.1.1]戊烷分子仍然具有巨大的挑
学位
<正>本文探讨的课堂文化不包括教室布置,如横幅、课桌安排等,也不包括教室内其他硬件建设,如网络等,主要指历史课堂中,教师教和学生学及其二者的互动关系与其所包含的价值观、理想信念、规则机制等方面内容。深度学习强调“触及学生心灵的学习”[1],“与人的理性、情感、价值观密切相连”[2]。传统高中历史课堂中严格根据预设开展教学、教师掌握课堂绝对控制权、学生完全依照教师指令学习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与深度学习
期刊
2000年,哈佛大学的S.L.Schreiber教授首次提出“以多样性为导向的合成”这一理念,该理念致力于利用相同的有机合成子历经不同的化学转化方式构建一系列结构复杂、多样的化合物,这对于当前药物研发的推动以及未来生物医药的衔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随着以多样性为导向的合成实例被逐渐报道,这一前瞻性的合成理念也逐渐被广泛认可。毫无疑问,以多样性为导向的合成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
学位
特异性识别在人体中的各项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探究和理解人体的运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发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试剂对细菌病毒检测、癌细胞标记、靶向治疗、循环肿瘤细胞抓取等众多领域的发展十分重要。目前商业化的特异性试剂,只有抗体和核酸适配体两类,品种十分有限。本论文中,我们利用铜调节的可逆去活自由基聚合(Cu-RDRP),以具有活性的生物体或生物分子为模板指导功能单体和第二单体的聚
学位
有机-无机杂化卤化物尤其是杂化钙钛矿材料由于其优良的光电性能,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及有机发光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三维钙钛矿材料的稳定性一直是困扰其实际应用的问题,而结构稳定的二维及低维杂化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由于有机阳离子的电子限域效应使其光电转化效率低于三维钙钛矿材料。将具有光电活性的有机成分引入到低维卤化物中有望开发具有高效光电活性的新型金属卤化物材料。四硫富瓦烯(TTF)的价态多变,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