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辉橄榄岩高温高压相变实验研究:对中国东部地幔转换带结构的启示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520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辉橄榄岩是俯冲大洋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板块的俯冲和地幔对流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俯冲作用进入地幔深部的方辉橄榄岩不但会改造原生地幔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热状态,还与中深源地震的成因、地幔深部水循环等一系列地球动力学问题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全球层析成像研究结果表明,地幔深部(从上地幔至下地幔底部)存在广泛分布的高速异常,由于这些高速异常多与俯冲带密切相关,因此通常被认为是滞留在地幔中的俯冲大洋板块。然而,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对真正意义上的方辉橄榄岩在高温高压下的相变行为开展实验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方辉橄榄岩在地幔深部条件下的相变、演化和物理性质以及相关地球动力学问题的认识。为了探索俯冲方辉橄榄岩在地幔转换带条件下的矿物学特征及其物理性质和赋存状态,我们以天然方辉橄榄岩为实验起始材料,在高温高压相变、超声波速度测量和矿物物理计算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初步的工作,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方辉橄榄岩高温高压相变实验研究、方辉橄榄岩窒温高压超声波速度测量实验研究和中国东部地幔转换带滞留板块的速度和密度特征。(1)对方辉橄榄岩的高温高压相变实验研究初步确定了方辉橄榄岩在地幔转换带条件下的矿物组成,在此基础上我们初步建立了俯冲方辉橄榄岩的密度和速度剖面。1400℃时:在约14-16GPa条件下,方辉橄榄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瓦兹利石、石榴石和高压单斜辉石,其中石榴石的含量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高压单斜辉石的含量随着压力的升高而而减少;至约19GPa时,高压单斜辉石消失,石榴石的含量达到最多:随着压力的继续升高(-20GPa),瓦兹利石相变为林伍德石,部分石榴石相变为斯石英+林伍德石,这导致林伍德石含量增加和石榴石含量的减少;在22GPa时,斯石英与林伍德石反应生成秋本石,造成林伍德石含量的减少和石榴石含量的增加;随着压力的升高,秋本石的含量逐渐减少,在约24GPa时,剩余的秋本石相变为钙钛矿(严格讲为具钙钛矿结构的硅酸盐,本文简称“钙钛矿”),林伍德石也分解为富镁钙钛矿和铁方镁石,部分石榴石也逐渐相变为钙钛矿。1200℃时:在18-20GPa条件下,方辉橄榄岩主要由林伍德石、斯石英和石榴石组成,且斯石英和石榴石密切共生;当压力升高至22GPa时,部分斯石英和林伍德石反应生成秋本石,但仍有部分斯石英和石榴石共生;在约24GPa时,秋本石消失,林伍德石开始分解为钙钛矿和铁方镁石在高温高压相变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利用三阶高温Birch-Murnaghan状态方程以及前大对相关矿物热弹性参数的结果计算了方辉橄榄岩沿典型俯冲带地温曲线的密度剖面。结果表明,在约420-650km深度范围内,俯冲方辉橄榄岩的密度比正常地幔岩的密度要高约0.1g/cm3;在约650-680km深度范围内,方辉橄榄岩的密度约比周围地幔低0.2g/cm3,这意味着密度是大洋板块深俯冲的重要驱动力;在地幔转换带底部,由于方辉橄榄岩温度较低,后尖晶石相变的压力偏高,导致方辉橄榄岩的密度低于周围地幔岩,这为俯冲板块在转换带中的滞留提供了浮力作用;方辉橄榄岩在转换带底部所受浮力随着滞留板块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方辉橄榄岩层的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70-80km),浮力逐渐小于重力,此时方辉橄榄岩将在自身重力的拖动下进入下地幔。我们还利用Voigt-Reuss-Hill (V-R-H)公式计算了方辉橄榄岩沿典型俯冲带地温曲线的速度剖面。结果表明,在地幔转换带中俯冲方辉橄榄岩的速度比止常地幔岩高。在转换带上部,方辉橄榄岩P波速度约比Pyrolite高5-6%,S波速度比Pyrolite高6-8%;在转换带下部,方辉橄榄岩P波速度比地震学模型高约3-4%,S波速度比地震学模型高约4-5%;这意味着俯冲方辉橄榄岩是地幔深部高速异常的重要来源。结果还表明,方辉橄榄岩相变难以在转换带下部形成地震波速度不连续面,这意味着转换带’下部与俯冲板块相关的复杂地震波不连续面(比如中国国东北地区地幔转换带)可能并非是方辉橄榄岩相变造成的。(2)在二维俯冲板块热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将方辉橄榄岩高温高压相变实验结果和矿物物理参数相结合,建立了中国东部地幔转换带滞留板块的矿物物理模型。1)滞留板块的矿物学模型表明,在水平层状模型中(模型Ⅰ),滞留板块的主要矿物组成为林伍德石、斯石英、石榴石。波浪形滞留板块模型(模型Ⅱ)相对复杂一些,在转换带上部主要有瓦兹利石、石榴石和高压单斜辉石组成,在转换带底部主要由伍德石、斯石英、石i榴石和部分秋本石组成。2)密度模型结果表明,在模型Ⅰ中,玄武质洋壳的密度比周围地幔高约5-8%,方辉橄榄岩由于具有较低的温度,因此其密度比正常地幔高约1-3%,而下部二辉橄榄岩层的密度仅比正常地幔高约0-1%。对于模型Ⅱ,在转换带中上部,滞留板块的密度比正常地幔高约4-6%,这主要是由于方辉橄榄岩中含有有较多的瓦兹利石,在转换带底部,由于方辉橄榄岩具有较低的温度以及较高的林伍德石含量,因此其密度比正常地幔高约0-2%。3)速度模型结果表明,在模型Ⅰ中,玄武质洋壳的P-和S-波速度比正常地幔岩低约2-3%,中部方辉橄榄岩的P-和S-波速度分别比正常地幔岩高约3-5%和4.5-7.5%,这主要是因为方辉橄榄岩的温度相对较低,且含有较多的林伍德石以及部分斯石英。在模型Ⅱ中,方辉橄榄岩部分P-和S-波速度分别比正常地幔高约2-3.5%和3-5%,二辉橄榄岩的速度和密度和周围地幔比较接近。为了把根据矿物物理模型计算的结果和地震波层析结果相对比,我们分别对模型Ⅰ和模型Ⅱ中的P波速度异常数据进行高斯滤波,以消除高频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Ⅰ中玄武质洋壳产生的低速异常消失,方辉橄榄岩层产生的高速异常约为1.5-3.5%,比滤波之前降低了约2倍,但从整体上看,滤波之后的结果依然明显高于地震波层析成像的结果,因此作者认为模型Ⅰ难以代表中国东部地幔转换带滞留板块的真实赋存形态。仡模型Ⅱ中,滤波之后由波浪形滞留板块产生的比较尖锐的速度异常特征消失了,P波异常在整体上也呈近似水平的形态,最大异常值约为1-2%(俯冲板块刚进入转换带的部分除外):与模型相比,模型Ⅱ的P波异常幅度大大减小,与中国东部地震波层析成像的最新研究结果十分接近。从整体上看,模型Ⅱ比模型Ⅰ更接近地震波层析成像的结果,这意味着中国东部地幔转换带的滞留板块很可能也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弯曲变形。(3)为了进一步约束中国东部地幔转换带高速异常的成因,我们计算了俯冲pyrolite模型的地震波速度特征。计算结果表明,水平层状模型(模型Ⅲ)引起的P波速度异常约为+1-3%,弯曲波浪形滞留板块模型(模型Ⅳ)引起的P波速度异常约为+0.5-1.5%,这意味着地幔岩中单独的温度异常也可以引起与滞留大洋板块类似的速度异常,因此仅从地震波速度异常方面难以区分中国东部地幔转换带高速异常的成因(温度异常还是化学成分异常?)。为了厘清中国东部转换带内高速异常的成因,我们计算了不同滞留板块模型中Vp/Vs的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利用Vp/Vs是识别地幔中不同起源速度异常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滞留Pyrolite板块模型(模型Ⅲ和Ⅳ)形成的Vp/Vs异常低于最近地震波层析成像的研究结果;弯曲波浪形滞留大洋岩石圈模型(模型Ⅱ)所引起的Vp/Vs异常约比正常地幔低1-2%左右,与地震学研究结果比较一致。这意味着中国东部地幔转换带的高速异常应该代表滞留的太平洋俯冲板块,而非单纯的温度异常现象。同时,这一结果再次表明,波浪形的滞留板块模型(模型Ⅱ)比水平层状滞留板块模型(模型Ⅰ)更能代表中国东部地幔转换带滞留板块的真实赋存状态。(4)我们在室温高压条件下对具有“林伍德石+斯石英+石榴石”组分的方辉橄榄岩进行了超声波速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方辉橄榄岩的零压P和S波速度分别约为VP0=9.8km/s和Vso=5.7km/s,波速对压力的导数分别约为aVp/(?)P=6.8×10-2kms-1GPa-1,(?)Vs/(?)P=2.4×10-2.kms-1GPa-1;方辉橄榄岩的零压体积模量K0和剪切模量G0分别约为194GPa和123GPa,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对压力的导数分别约为(?)K/(?)P=4.9和(?)G/(?)P=1.5。与具有MORB成分的石榴石岩相比,方辉橄榄岩的P和S波速度分别要高8%和10%左右;与pyrol ite地幔岩相比,方辉橄榄岩的P和s波速度分别要高5-7.5%和5.5-9.5%左右,这意味着转换带滞留方辉橄榄岩和周围pyrolite地幔岩之间的岩性界面能够引起较大的速度突变。作者认为在利用相变成因解释与滞留板块相关的速度不连续面时,地幔岩-方辉橄榄岩这一岩性界面对地幔转换带速度结构的影响也不能被忽视,这很可能是形成俯冲带区域复杂速度不连续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期刊
对福建省高校学报审稿单的设计状况进行调查,结合笔者所在编辑部审稿单的使用情况,分析审稿单设计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科学设计学报审稿单的作用和意义,针对不足,提出审稿单
高明的《琵琶记》[1]被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界定,认为它是一个社会悲剧、伦理悲剧、性格悲剧等。笔者认为,《琵琶记》还是一部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展现人类永恒生
目前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应用剂量较大,不但产生副作用,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而且易于复发[1].为了减少副作用,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我科自1986
《琵琶记》对明清戏曲的理论、创作和舞台表演等方面影响深远,有"曲祖"之誉。从脚色体制和音乐结构两方面分析明清传奇对《琵琶记》结构范式的接受途径,可以看出《琵琶记》在中
目的探讨SICU(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留学生临床见习带教方法。方法对62名护理留学生实施“专职带教实践-目标性授课教学-教学评价”带教模式,见习结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5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350)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n=214),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在农业节水灌溉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农业节水灌溉的软硬件条件以及农业节水灌溉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包括位置信息、地理信息、生长信息和自动化控制。
<正>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插图进行思想教育数学教材中的一些插图,不仅具有形象性、直观讲解知识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教育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持续高血糖,胰岛功能衰竭。出现胰岛素抵抗(IR),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微炎症状态以及高甲状旁腺素等都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心血管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