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宾礼之法律规制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m_72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礼仪之邦,自古非常重视以礼制来调整与规范国家与社会生活,逐渐形成了以吉、凶、宾、军、嘉“五礼”为核心的严密而完整的礼仪规范系统,而且其中大量内容被法律化甚至法典化。作为“五礼”之一的宾礼,属于迎宾待客及外交之礼,主要包括内外王公之间、朝廷官员之间、士庶之间的相见礼,以及中外之间、内地与属国之间、中央与内藩之间交往时所应遵循的礼仪,旨在体现“亲”“敬”为核心的华夏礼仪文明,构建“礼有差等”的和谐秩序,彰显谦谦君子风范与泱泱大国威仪。对于宾礼早期的法律规制可以追溯至三代,西周经“周公制礼”,“以宾礼亲邦国”,形成了朝、宗、觐、遇、会、同、问、视等一系列宾礼制度,在《周礼》《仪礼》中可略见一斑。唐代的宾礼规范主要集中在《大唐开元礼》《唐六典》《唐律疏议》以及令、式等法典、法规之中,包括迎劳、觐见、宴请三个方面。至宋代,朝仪、相见仪、朝贡、宴请等宾礼相关立法主要规定在《政和五礼新仪》《宋刑统》以及敕、令之中,还专门制定了《百官相见仪制》。根据《明集礼》《明会典》等法典以及《明史》《明实录》所载,明代宾礼主要以藩礼和相见礼为主。至清代,宾礼立法日臻完善,有非常丰富的法律法规,其中,既有严格稳定的政典《大清会典》、礼典《大清通礼》以及律典《大清律例》的相关规定,也有作为法典补充的则例、事例及条例,形成了一个非常系统、严密与完整的宾礼体系。宾礼涵盖的内容也大大拓宽,既包括四方来贡的朝仪,也包括与非朝贡国的贸易往来,同时还有对内藩的册封、朝觐、秋狩等礼仪规范,以及君臣士庶的相见礼仪。在承继前代的基础之上,清代宾礼有自己的特色,根据其适用对象身份的不同,大体可以区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清廷与属国之间的“朝贡、册封礼”;二是清廷与藩部之间的“藩礼”;三是与外国的贸易往来,彰显往来双方的政治关系;四是官员、庶人之间相见时的礼仪规范“相见礼”。清廷建立了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宾礼管理体系,礼部下设的专门机构主客清吏司、会同四译馆,负责贡使来清朝贡的仪式及封赏册封各属国国王以爵位的礼仪仪式,各国使臣来京后的住宿、饮食、翻译等接待事务。理藩院则是负责管理蒙古、西藏、新疆等藩部的一众礼仪,鸿胪寺负责宾礼礼仪仪式中的管理、监督及引领。通过这四个管理机构的分工和配合,将宾礼的法律规制得以具体化,以确保宾礼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遵守宾礼的法律规制。清代宾礼的法律规范体系十分完整且严密,按照性质即规范方式可以区分为授权性规范、命令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其他法律规范。宾礼中的授权性规范主要指清廷对属国授权,清代宾礼中的授权性规范主要针对外国贡使对内地的交易方面,清廷准其进行交易,多用“准”和“听”来进行表述。命令性规范是指清廷明确的对于属国及与国的要求,多为清廷对于赏赐及朝贡等方面的积极规定,通过对赏赐及朝贡的具体规制来对宾礼中的仪式、流程等进行详细规范,以此来对宾礼实际实施方面进行法律保障。禁止性规范是指清廷明确禁止属国及邦国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朝贡、贸易、宾馆等方面,其内容包括贡使随从、朝贡国、贡期、贡道等各个外交方面,主要以“不得”“不许”“不准”三种方式来进行表述。其他法律规范包括对宾礼中的礼仪仪式的叙述性法律规范、宾礼中贡物的限定性法律规范以及宾礼中违反法律规范的具体处罚。随着西风东渐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中西方礼仪之争从清代初年就已经初现端倪,至清代晚期,传统的宾礼制度也受到了挑战。清朝与西方国家就外交礼仪展开了激烈博弈,其直接诱因是清庭与西方国家关于“外国公使觐见礼”的具体礼仪方式的争论,这其中焦点问题就在于外国公使觐见清朝皇帝时是否需要行“三跪九叩”之礼。传统的宾礼制度是以“天下秩序”“礼有差等”为基本理念的,因此,在西方追求平等的礼仪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宾礼制度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其他文献
小说这一文学体裁主要以塑造人物为中心,人物语言是人物形象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之一。本翻译实践报告的文本素材是小说《先生的园丁》(『先生のお庭番』)中的节选部分,文本特点是人物语言占整体文本的比例很大。因此,能否恰当地传达人物语言、成功再现人物形象是翻译该文本的关键所在。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从交际翻译视角出发,探讨小说中人物语言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在此次翻译过程中,笔者注重译入语读者的感受,力求再现原作栩栩如
学位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也在持续升温,加之市场经济的不断驱动,传记体裁已经从一个边缘作品类型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历年来,也有很多名人伟人或者各行业的领军人物通过撰写自传的方式记录自己的人生故事。当然,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传记也承载着各样特点,作为译者,为了将国外名人的传记引入国内,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只有将所研究的对象了解清楚之后,方可为国内读者呈现一个比较真实和
学位
本次翻译实践选取的素材为《公共社会学2——少子高龄社会的公共性》的第一章——《全球化和个体化——福利国家和公共性》。本书为社会学领域的学术著作。学术著作是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对社会的进步与变迁常常具有重要影响。本书探析了少子化和老龄化加剧下的福利国家应有状态,虽然国情有所差别,但仍对即将迎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篇实践报告从翻译素材自身的特点出发,剖析原文本,确定翻译的难点与重点为
学位
本篇报告基于2021年9月石家庄市“中小学英语素质教育交流会”口译实践。笔者为春辉教育机构中外教师发言和家长提问进行了交替传译,会后笔者参照录音转写文本,分析和总结本次口译实践,完成本篇报告。笔者在该机构有工作经历,在负责人求助下,义务承担口译任务。会议负责人和参会人员比较认可服务质量并给予好评,但笔者认为本次口译服务存在诸多挑战。报告着重分析了此次口译过程中存在的三类主要问题:语义冗余、逻辑混乱
学位
随着国际化的日益加深,各国在文化交流层面也互相学习借鉴。语言不通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因此口译员的角色尤为重要。由于语言和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翻译需要完成的不仅是语言模式的转换,同时也是文化模式的转换。本文的素材为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加林·提哈诺夫教授的讲座,译者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大一新生做文学讲座有稿同传。译者将历时近55分钟的口译实践录音,转写成文本,随后对该口译实践报告进行了分析。本实
学位
撰写翻译实践报告是MTI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检验理论与实际相关联的重要步骤,也是为日后口译实践提供经验的重要参考。本次口译任务是对吉林大学国际留学生线上学术交流及经验分享座谈会进行交替传译,由于巴基斯坦母语者和韩语母语者发言时出现了音变,导致笔者遇到听辨障碍而影响了口译质量。为了解决此类由于语音音变而造成的听辨障碍问题,笔者在译后搜集到相关口译理论,并认为图式理论能够很好地指引译员通过合适的口
学位
该报告基于2021年9月22日长春城市规划展览馆导游口译实践经历。南非籍外教Calvin Smith有意了解长春历史及城市规划,其同事向笔者求助,于是笔者主动为Calvin提供了义务口译服务。此次导游口译受到Calvin的赞赏和好评,尽管口译过程充满问题和挑战。口译开始之前,笔者搜集了长春的历史文化相关信息,整理词汇并建立词汇表,查阅并学习相关文本。虽然已经尽量充分地准备,在译后转录音文本时还是发
学位
本篇口译实践报告为汉英英汉双向交替传译实践,选取2021年8月28日吉林省长春市鸿德汽车照明有限公司外宾产品审核会议作为材料。此次会议的总时长约为2小时,内容包括公司情况简介和车灯产品生产情况的问答。根据丹尼尔·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型,交替传译的过程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听解+笔记+短期记忆+过程协调和记忆读取+笔记阅读+译语产出。在会议交替传译过程中,由于车灯产品生产过程术语较多,车间生产现场设备噪音和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作为一种最便捷的文化多样性体验形式,越来越受到青睐。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语言差异。由于导游口译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口译员作为文化传递的使者,需要直面文化障碍,并在讲解的过程中解决这类问题,以保证文化传播顺畅、高效。因此,对于旅游口译的策略、方法和技巧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合作原则”是语用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为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会话双方必须遵守一
学位
本文的语料是基于笔者为一位在北京工作多年的英国人提供的一次导游口译服务,主要参观地点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展厅。此展厅丰富的历史文物可以让参观者系统性地了解中国古代,从而很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本文从语境顺应这一角度对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语境顺应论由比利时著名语言学家维索尔伦提出,强调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让听众更清晰地理解发言人所表达的意思,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