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血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对mTOR基因功能研究的应用效果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无论是高等哺乳动物还是低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均离不开相应的体外细胞培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作为一种典型的甲壳动物,其体外细胞培养技术非常薄弱,影响了其基因功能研究。本文筛选和优化了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和条件,然后以雷帕霉素靶蛋白(Metazo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为重点分析对象,研究了该基因在中华绒螯蟹活体和培养血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和对RNA干扰的响应效应,探讨了培养血细胞用于中华绒螯蟹相关基因功能研究的可行性,分析了mTOR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蜕壳与生长方面的生物学功能。论文的具体研究结果如下:一、中华绒螯蟹血细胞体外培养及管家基因检测为探索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原代培养所需的适宜培养基和关键培养条件,为后续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本章分析了5种培养基(1×L-15、2×L-15、3×L-15、Sf-900和TC-100培养基)、5个渗透压条件(原渗透压、569、803、991和1215 m Osm/kg)和5个血清浓度(0%、5%、10%、15%和20%)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体外培养效果,并检测了培养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TC-100培养基培养的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形态最佳,存活率最高;以TC-100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筛选出渗透压为991 m Osm/kg和不添加胎牛血清(0%)时培养的细胞形态更好,培养至10 d天的成活率仍在50%以上;3个管家基因(β-actin、S27和UBE)在血细胞培养过程中(0-10 d)均稳定表达。结果表明,本研究筛选的培养基及关键培养条件能更好的培养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培养的细胞能进行初步的基因功能实验。本研究为中华绒螯蟹为mTOR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二、中华绒螯蟹mTOR基因的克隆与组织、培养血细胞的表达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培养血细胞进行基因功能表达研究的可行性和探究mTOR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蜕壳与生长过程中的潜在功能,本章首先对中华绒螯蟹mTOR基因进行克隆,并通过RT-PCR对mTOR基因在四个蜕壳时期(蜕壳前期、蜕壳期、蜕壳后期、蜕壳间期)的12个不同组织(眼柄、肝胰腺、心脏、鳃、胃、肠、步足肌肉、鳌足肌肉、胸部肌肉、胸神经节、表皮和血液)的时空表达进行分析,最后通过RT-PCR对培养血细胞与活体血液中mTOR基因的时空表达作了进一步比较。研究发现,中华绒螯蟹mTOR基因的ORF长度为7026 bp,5′端非编码区(5’-UTR)为1449 bp和3′端非编码区(3’-UTR)为1667 bp,编码2342个氨基酸;mTOR基因在4个蜕壳时期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肠、胸神经节和血液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蜕壳间期的步足肌肉、鳌足肌肉和胸部肌肉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蜕壳时期,而蜕壳期表达量最低,表明mTOR基因在肌肉处于萎缩状态的蜕壳前期和蜕壳期的表达量低,而在肌肉生长和代谢旺盛的蜕壳间期和后期的表达量高。mTOR是肌肉生长的正向调控因子,在中华绒螯蟹蜕壳与生长过程发挥作用。对培养血细胞与活体血液中mTOR基因时空表达分析表明,培养血细胞中的mTOR基因表达与活体组织血液中的表达基本一致,表明体外培养血细胞可以用于中华绒螯蟹的基因功能研究。三、mTOR基因在活体与培养血细胞的RNA干扰效果研究为比较活体与培养细胞对RNA干扰的响应效应,探究mTOR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蜕壳与生长中的作用,本章利用RNAi技术对中华绒螯蟹在一个蜕壳周期的mTOR基因进行敲降实验,并对干扰后的肌肉与肝胰腺组织中的生长相关基因(P38,IGF2)、蜕壳相关基因(ECR,RXR,MIH)以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LP,CPT,FABP3)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敲降mTOR基因后,河蟹的蜕壳时间显著延长(P<0.05),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存活率和肝胰腺指数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敲降后河蟹肌肉和肝胰腺组织中的蜕壳相关基因(ECR和RXR)表达量有所降低(P>0.05),其中MIH基因表达下降显著(P<0.05);生长相关基因(P38和IGF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步足肌肉中的三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干扰mTOR基因后,培养血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干扰血细胞。
其他文献
道路交通系统是融合“人-车-路”的综合系统,交通事故发生通常是这个系统中元素共同作用产生的。为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本文从“人-车-路”系统出发,采用现场行驶试验采集被测路段线形数据、被测人员心率、眼动数据及被测车辆周围交通流状况。选取驾驶员心率、瞳孔直径和视点坐标及交通流粘滞系数来表征驾驶员行车过程中受交通流及公路环境影响的应激反映,为更客观的研究驾驶员视点变化情况,将注视点坐标分组,计算出驾驶员
21世纪1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准确刻画用户的精准模样,带来了科技发展的新变革。金融领域素来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对于金融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金融企业的运营效率,金融科技发展的空间大有可为。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金融机构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技术为各自打造的资产管理投资方案,从而获得最大化投资回报。我国对于人工智能发展也提出了高度重视,积极规划,并且在国家战略
草鱼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可诱发草鱼细菌性败血症。大量研究证实mi RNA参与调控细菌感染后的免疫应答。本论文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中草鱼免疫相关的mi RNAs,筛选并鉴定mi R-462的靶基因,研究其在A.hydrophila感染后的调控机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基因结构和不同养殖密度下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结合草鱼全基因组对靶基因家族进行功能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和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的情况日益严重。而车车间通信和车路间通信的研究可以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更人性
纳米介孔二氧化硅(MSN)有着高的比表面积、表面易于修饰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得到了生物医用领域研究者的青睐而被广泛研究。本研究通过金属离子掺杂和表面修饰制备了不同功能化的MSN,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在炎症反应和骨关节炎治疗方面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将不同量的锶成功掺入MSN骨架中(Sr-MSN)。
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低频机械能量是低功耗电子设备的潜在能源之一,但是如何高效地采集这些低频机械能量一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向旋转式转子结构,旨在构造一种能够高效采集低频机械能量的旋转式俘能器(Rotational Energy Harvester,REH)。该转子结构由转轴、盘状转子、非弹性缆绳和弹性缆绳组成,可以将低频振动或线性往复运动转化为转子的双向旋转运动而无需借
为响应“海绵城市”的号召,透水混凝土材料作为生态环保型的路面铺装材料已经广泛的运用在城市轻型路面、公园、人行道以及停车场等领域,但是这些普通的透水混凝土普遍存在力学性能较低、透水系数较小等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难题,更好的服务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本文通过正交试验法分析透水混凝土在不同配合比下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提出一种纤维聚合物透水混凝土,并对纤维聚合物透水混凝土的应用进行试验分析,主要的
我国轨道交通已成为国民经济与公共交通的主动脉,运营里程及完成客运量均居世界第一。随着运营环境的日趋复杂,轨道交通呈现出超大规模客流常态化和延误传播机理复杂化等新特征。面对超大客流的运营需求,一旦站内客流量超过车站的承载能力,极易产生乘客拥堵现象甚至引发突发情况下人群踩踏等安全事故。车站站台和楼扶梯等典型场景是乘客高度密集的区域,乘客运动交汇、对向冲突和路径选择的不平衡性很容易引发拥堵现象。站内乘客
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视频设备的不断增加,视频应用的不断涌现,视频流量正成为全球互联网流量的主宰。由于全景摄像技术的出现与廉价交互式显示设备的普及,360°全
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技术由于其高速的传输速率和低能耗的优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VLC系统中,通信质量非常依赖完备的信道状态信息。然而,在实际的通信过程中,传输光束可能会被障碍物遮挡,导致接收端获得的信道信息部分缺失,从而严重影响通信质量。因此,需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消除遮挡带来的影响。在室内VLC系统中,考虑到人或其他障碍物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