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量燃烧天然气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xd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量燃烧是指发动机缸内燃料和空气按化学当量比燃烧。它匹配三元催化器可实现极低的排放污染物,但对于商用车点燃式天然气发动机,存在发动机热负荷很大、可靠性差难题。论文依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和重庆市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专项重点研发项目等项目,以某柴油机为基础机型,开发满足国六排放的天然气发动机,针对当量燃烧天然气发动机的关键技术特别是热负荷过大难题和排放性能进行深入研究,选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针对开发的商用汽车天然气发动机初始样机方案,建立发动机热力学开发及仿真的Boost模型和Fire模型,对天然气发动机的性能、排放进行了仿真预测,分析了压缩比、配气相位对发动机扭矩、燃气消耗率、HC、NOx排放的影响和燃烧室形状对发动机的动力性、放热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发动机缸盖、活塞、凸轮轴重叠角及点火系统、供气系统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对活塞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为解决无EGR当量燃烧发动机的热负荷大的行业难题,对活塞进行了机油冷却腔结构优化设计,缸盖采用双层水套结构,大幅提升了冷却效率。进行了天然气发动机电控单元ECU软件和硬件开发。硬件方面,采用模块化硬件设计思路,对电源模块、微处理模块、信号采集处理、功率驱动、通讯接口等模块进行详细设计,为当量燃烧控制策略的实现提供基础。在壳体方面进行了加强筋散热设计,在接插件衔接处进行了密封槽设计,提高了ECU散热和防水性能。软件方面,构建了天然气发动机闭环电控系统,可以实现对空气进气量、天然气喷射量、点火提前角等的精确控制和调整。算法上采用基于孔板流量方程进行空气量预估,配合进气歧管的压力传感器实测值对充气模型的虚拟歧管压力进行闭环修正,并考虑了CNG惰性气体在歧管压力的分压作用,确保了进气量的精确测量;通过线性氧传感器闭环确保瞬态空燃比控制窗口在催化器最佳转化效率窗口内,实现了暖机排放接近为零的目标。对天然气发动机专用三元催化器载体进行了小样模拟试验,分析讨论了催化器的起燃特性、高效转换窗口、NH3的产生因素。试验表明不同空速对CH4和NOx的起燃温度影响较大,对CO的起燃温度影响相对CH4和NOx小。对于前级催化剂,不管是新鲜还是老化催化剂,在相同贵金属含量下,Pt/Pd/Rh方案的催化剂性能优于Pd/Rh方案,包括起燃性能和λ窗口性能。在起燃测试过程中,NH3生成温度区间在150-300℃之间,催化剂经老化后,NH3的生成峰值向高温方向偏移。进行了当量燃烧天然气发动机的标定和性能试验。分析了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最高爆发压力的影响和对排放的影响。进行了天然气发动机的排放试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无EGR的条件下,经过活塞和缸盖的结构创新设计,天然气发动机不会发生爆震,可以可靠地运行。排放试验结果与国六排放限值相比,发动机的CO、NMHC、CH4、NOx、PM、PN、NH3排放量分别是限值的16.13%、3.38%、10.38%、28.11%、12.5%、25.17%、58.7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进行了三元催化器的发动机台架匹配试验,在热启动条件下,对CO、CH4、NOx的转换效率分别达到98.06%、97.05%和98.84%。开展了国六新增排放物NH3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WHTC循环试验时,天然气发动机原始排气中没有NH3,三元催化器会产生NH3排放,最高可以达到近400ppm。冷起动试验的NH3排放低于热起动试验。NH3排放随着天然气空燃比减稀而减小,采用微浓目标空燃比+ASC后处理策略,可满足国六法规新增NH3的排放要求。
其他文献
水环境的适应性营造是生态适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究晋东南水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在现场调查和建筑测绘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分析选址布局与水环境物质底板的关系,将晋东南传统聚落水适应性环境营造总结为"双层循环子系统"的宏观框架和"单一元素多功能使用"的系统特征,同时将其微观呈现归纳为四个方面。得出结论:第一,城市化背景下传统聚落的变革模式应该延续"缓慢渐进的适应模式"来创造和改善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指不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转录产物,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其异常表达与许多疾病有关。lncRNA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过程,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可在mRNA转录、蛋白质翻译和修饰等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且可与转录激活物共同作用于基因座的敏感位点,调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这
随着微纳器件的快速发展,电流发热问题越来越严重,只利用电子电荷属性的传统电子器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元器件超低能耗、精确局域化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促使人们研究电子的自旋属性,期望能够整合和利用它们各自的优势开发出新的元器件。传统情况下,我们利用电流产生磁场来控制自旋,电流的热损耗以及磁场的非局域化本质都不利于微纳器件的发展。磁的电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多铁性材料中电性和磁性可以共存并且相互耦合
可控核聚变能被公认为是解决人类未来能源危机的最佳途径之一,聚变反应堆中的结构材料在高强度快中子场中辐照的损伤问题是决定聚变堆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截至目前为止,由于中子源通量等条件的限制,有关聚变堆结构材料快中子辐照损伤实验研究仍无法开展。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提出了研制小型高通量快中子材料辐照装置(CMIF)的研究计划,该装置将利用超导直线加速器加速强流氘离子轰击流动的金属铍颗粒靶,发生9B
近年来,随着对撞机实验能量及精度的不断提升,已有越来越多的新粒子被人们发现。这包括目前了解仍不透彻的X,Y,Z等一系列新强子态,还包括大量近阈的普通强子。这些近阈普通强子的衰变性质与远离阈值的粒子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对于在阈值以上的高激发态重夸克偶素(粲偶素和底偶素)而言,它们跃迁衰变的分支比和ππ不变质量谱就很反常。虽然QCD多极展开在描述低激发态重夸克偶素的强跃迁时非常成功,但到高激发态,QC
油菜素类固醇(Brassinosteroids,BRs)是一类植物必需的多羟基甾醇类激素,它们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并且调控许多涉及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过程。拟南芥中BR信号诱导细胞表面定位的受体BRI1(BRASSINOSTEROID INSENSITIVE 1)结合共受体BAK1(BRI1-ASSOCIATED KINASE 1)并通过相互磷酸化激活BRI1,被激活的BRI1启动以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
中低能离子微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的研究对其在锥形管中的输运机制尚未有明确的认识。本论文主要对中低能区离子在锥形管中的输运机制以及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基于自主编程和蒙特卡洛方法,计算了中低能区质子以及低能高电荷态离子在锥形管中的动态输运过程。模型中主要考虑了三种物理过程,即表面沉积电荷长程库仑力作用、表面原子集体散射以及表面以下随机碰撞。为了对离子输运物理机制进行细致分析,程序中对离子运动轨迹进
学位
张居正伦理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经典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代表,对后来社会的价值取向与实践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张居正出身平凡,这让他更能深刻体会到民众的苦难和抓住时弊的症结所在,进而对症下药,对国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改革,开辟了为期十年的“万历新政”,可谓功勋卓越。张居正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就是当时明朝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张居正生活在明朝中晚期,他目睹了明朝自正德、嘉靖以来国势日趋衰微的局面。此时的明朝,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