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壤碳库为地球表层系统中最大的碳储库。土壤中的有机碳库对于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水稻土是我国特殊的人为湿地土壤,面积2987万公顷,生产着我国1/4的粮食,其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已认识到,水耕土壤的表土有机碳库高于旱地土壤;近年来中国水稻土有机碳库呈现明显的增长。土壤呼吸的CO释放是陆地生态系统快速而活跃的土气交换途径,培养试验常用来讨论土壤的有机碳矿化及其温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碳库为地球表层系统中最大的碳储库。土壤中的有机碳库对于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水稻土是我国特殊的人为湿地土壤,面积2987万公顷,生产着我国1/4的粮食,其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已认识到,水耕土壤的表土有机碳库高于旱地土壤;近年来中国水稻土有机碳库呈现明显的增长。土壤呼吸的CO<,2>释放是陆地生态系统快速而活跃的土气交换途径,培养试验常用来讨论土壤的有机碳矿化及其温室气体产生潜力。通常的培养试验大多是将供试土壤过筛混匀处理进行培养,这样往往破坏了土壤原有的团聚体结构,而土壤团聚体的物理保护作用对土壤碳固存和循环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因此,本文选取太湖地区一个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代表性水稻土,在水稻收割后采集土壤,分别进行常规(磨碎土)和原状土恒温好气培养,探讨不同前处理的两种土壤有机碳矿化与CO<,2>释放的差异,从而为合理评价稻田土壤固碳的全球变化效应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原状土和常规培养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C、N的动态变化不同。原状土培养与常规培养土壤微生物量C、N分别介于115.1~599.9 mg·kg<-1>、6.1~24.9 mg·kg<-1>和316.0~539.7 mg·kg<-1>、7.9~30.6 mg·kg<-1>。培养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C随时间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微生物量N都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达到稳定状态的趋势。原状土和常规培养过程中LOC(易氧化态碳)分别为7.25~15.69 g·kg<-1>和7.32~16.84 g·kg<-1>,两种处理培养过程中LOC都随培养时间先升高然后降低,但两种处理间的差异不大。而原状土培和养常规培养LOC/SOC动态变化与易氧化态碳相似,都随培养时间先升高然后降低。
2、原状土和常规培养过程中在常规培养CO<,2>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介于2.2~4.5CO<,2>-C mg·kg<-1>和13.4~15.4 CO<,2>-C mg·kg<-1>。不同施肥处理下,原状土培养的CO<,2>释放速率变化为:化肥区>秸秆区>常规区>无肥区,而常规培养为:化肥区>常规区≈无肥区>秸秆区。原状土培养条件下土壤呼吸作用强度约是常规培养的1/6~1/3,而且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差异更为突出。
3、原状土与常规培养在培养期间有机碳矿化均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速率较高,持续时间较短;第二阶段:速率趋于下降但持续时间较长;第三阶段:培养后期速率最低但较为稳定。不同施肥处理在常规培养下主要在培养前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而原状土培养下则三个阶段的都存在明显差异。原状土培养下呼吸速率在三个阶段均低于常规培养,且施肥处理间的差异也明显增大。这也表明土壤条件的差异更影响培养条件下不同处理间土壤CO<,2>释放的变化。
4、常规培养的微生物代谢熵和矿化率分别是原状土培养的3~7倍和3~6倍。供试水稻土中土壤保护的可矿化碳占微生物学可矿化碳的1/6~1/3,占土壤总有机碳的1.5%~2.1%。在原状土培养下,不同施肥处理间土壤代谢熵和矿化率间的差异均大于常规培养。这表明常规培养下磨碎土减少了不同施肥处理间微生物利用土壤有机碳能力的差异。在不破坏土壤结持性的情形下,供试水稻土中相当部分的微生物可矿化碳是被土壤所保护的,因而微生物学可矿化碳并不一定都能成为CO<,2>释放的源。这可能是水稻土固碳而产生温室气体减排作用的重要机制。
其他文献
酸肉是西南地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乳酸发酵猪肉制品,发酵这一方式既是酸肉风味品质形成的基础,也是酸肉保藏的方法。传统酸肉主要在冬季腌制,从发酵15天左右便开始食用,并以发酵的方式保藏,直至食用完毕,食用周期有时会长达半年以上。在自身酶系和微生物胞外酶系的影响下,酸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质会被降解和氧化,加上长时间的微生物产酸和外加食盐的胁迫作用,其营养、安全以及食用品质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产生食品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又称呕吐毒素,主要是由镰刀菌属所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其广泛存在于各种粮谷类原料及其制品中。长期摄入DON污染的食物会对人体以及动物的健康造成巨大的损害。目前关于去除DON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方法。生物脱毒因具有效率高、特异性强、对饲料和环境无污染等优势,已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DON的生物脱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
低温贮藏是采后果蔬用于保鲜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桃果实本身是一种冷敏性果实,对低温非常敏感,长期贮藏在不适宜的低温下容易引起果实的冷害,从而失去商品和食用价值。本文以“白凤”水蜜桃为试材,研究了外源钙和钙调素拮抗剂处理对冷藏期间桃果实耐冷性的影响,并探讨了 Ca2+-CAM复合体减轻桃果实冷害的可能作用和机理,以期为桃果实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外源钙和钙调素拮抗剂处理对冷藏
Bacillomycin D是一类由芽孢杆菌属(Bacillus)产生的强抗真菌活性的脂肽,具有高效、安全、不产生耐药性、抑菌谱广以及易降解等特点。目前,Bacillomycin D在生物防治、抗氧化、抗肿瘤和真菌感染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十分广泛。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单一靶标的传统抗真菌药物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和耐药性,关于药物组合,特别是不同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已成为热点。Bacillomyc
本文采用以降低上部叶烟碱为目的的农业技术(试验一)和化学控制(试验二)两种措施对烤烟K326进行处理,研究了各因素对上部叶化学成分的影响效应。试验一结果表明:各处理上部叶的烟碱、总氮、蛋白质、还原糖、总糖、淀粉、K+含量及单叶重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三因素中以伤根面的影响最大,除淀粉外,伤根面对其余化学成分的影响都达显著以上。留叶数和采收方式只对烟碱或石油醚提取物有所影响。试验二结果表明:各处理上部叶
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是保证水稻高产的前提。具备快速、简便、经济、准确的种子纯度检测方法是合格杂交水稻种子供应的保证。本论文选用生产上主推的2个杂交组合汕优63F1、特优559F1以及它们相应的不育系和恢复系作为试验材料,对它们的不完全叶长度分布进行了研究;同时对6个杂交组合特优559、Ⅱ优559、Ⅱ优084、协优084、丰两优1号、两优培九的F1以及它们各自的亲本之间的SSR多态性进行了研究。主要
本文通过2003和2004年的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对地理远缘大豆杂交F4、F5和回交BCF3、BCF4的大豆株型性状、生理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株型性状表现:株高这一性状在后代中表现更倾向于父本。F4的株高由美国品种作父本的组合高于中国品种作父本的组合。BCF3株高的遗传表现是用美国品种回交好于中国品种。2、生理性状表现:从各组合看,正反交间叶绿素含量在F4代的
本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辣椒遗传育种课题组利用远缘杂交和诱变技术所选育的3个辣椒雄性不育材料3A、4A、5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3B、4B、5B为试材,基于同源序列的候选基因克隆的方法,分离并克隆到了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的线粒体基因片段,利用反向PCR技术扩增其侧翼序列,并研究了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建立一种利用辣椒叶片提取线粒体DNA(mtDNA)的方法。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