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芝黄曲霉毒素降解酶的定向改造及高效表达工程菌的构建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fengl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具有高度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特性,通过侵染大米、花生等农作物,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研究发现生物酶法降解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效特异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实验室前期已克隆了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的部分基因,命名为黄曲霉毒素降解酶基因(TV-AFB1D),并表达了能够降解AFB1的TV-AFB1D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TV-AFB1D酶进行了定点突变并将其与AFB1进行分子对接研究,辅助理解活性中心与AFB1的作用机制,获得了酶活性和稳定性提高的TV-AFB1D突变体;构建了枯草芽孢杆菌p HCMC04-TV-AFB1D表达载体,探究了TV-AFB1D酶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的蒙脱土K-10(MMT)中的固定化应用;设计了两种TV-AFB1D表达框架利用CRISPR-Cas9技术整合到酿酒酵母基因组中,将基因工程酿酒酵母应用于霉变大米的原位脱毒实验探究效果。主要结论如下:(1)TV-AFB1D突变体的构建及活性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以二肽基肽酶Ⅲ(PDB ID:5yfb.1A)为模板构建TV-AFB1D的同源模型,模型可靠性为73.88%。三维图谱显示TV-AFB1D的活性中心由锌离子与H440、H435和E493配位组成,选择距离小于5?的突变位点Y305,E436和H554将其突变为丙氨酸获得七个突变体。其中H554A、Y305A/H554A、E436A/H554A和Y305A/E436A/H554A突变体的去折叠自由能分别为-4.83、-4.05、-8.69和-8.88kcal/mol。将其与AFB1进行分子对接,探究突变体与AFB1的相互作用模式。研究得出,TV-AFB1D和AFB1对接中主要的作用力为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力,其中E436A/H554A突变体305位置的酪氨酸苯环与AFB1苯环之间形成π-π相互作用力。四种突变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77 k Da的蛋白,TV-AFB1D突变体的最适温度和p H值分别为32℃和7。H554A、Y305A/H554A、E436A/H554A和Y305A/E436A/H554A突变体的比酶活性在最适条件下分别为22 U/mg、23.9 U/mg、36 U/mg和28.6 U/mg,野生型TV-AFB1D比活为19.6 U/mg。在这四个突变体中,E436A/H554A突变体比活最高。本研究初步探究了TV-AFB1D酶降解AFB1的机制。(2)TV-AFB1D在枯草芽孢杆菌168中的表达及固定化研究。设计了带有SpeⅠ和Bam HⅠ酶切位点的引物用以扩增p ET-28a(+)-TV-AFB1D重组载体中的TV-AFB1D基因,将其导入p HCMC04质粒中构建了p HCMC04-TV-AFB1D重组载体,并将其整合到枯草芽孢杆菌168基因组中,表达了77 k Da的TV-AFB1D酶。通过CTAB对MMT进行了改性并对改性前后及固定化前后的结构变化进行了表征。MMT-CTAB的FTIR光谱显示2928 cm-1、2852 cm-1和1474cm-1处出现CTAB特征峰分别为C-H键的不对称拉伸、对称拉伸振动的峰和C-N拉伸振动,这表明CTAB成功修饰了MMT。在MMT-CTAB-AFB1D光谱中1715 cm-1处出现的峰与羰基C=O的弯曲振动对应,表明MMT-CTAB表面被戊二醛修饰,TV-AFB1D被成功固定到MMT-CTAB中。此外研究了戊二醛浓度对MMT-CTAB固定化效率、TV-AFB1D酶活性及AFB1的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V/V)戊二醛交联的条件下,MMT-CTAB固定TV-AFB1D的效率达到92.36%,固定化TV-AFB1D的酶活性达到5.48 U/mg,AFB1的降解效率为97.76%。经改性蒙脱土固定化后的TV-AFB1D酶降解AFB1的效率明显提升,更有益于工业应用。(3)TV-AFB1D表达框的构建及基因工程酵母原位脱毒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将组成型Ca MV(包含Ca MV 35s启动子序列,TV-AFB1D基因和Ca MV poly A信号肽序列)和诱导型AOX1(AOX1启动子序列,TV-AFB1D基因和AOX1终止子序列)表达框架以敲除HXK2基因的方式整合到酿酒酵母基因组DNA中,构建了两种工程酿酒酵母菌株。研究结果表明将表达框整合到HXK2位置中对工程酿酒酵母的生长、葡萄糖消耗和乙醇产生影响较低。AOX1和Ca MV工程菌与野生型酿酒酵母的生长曲线保持一致,发酵24 h,OD600分别为2.14,2.10和2.11。AOX1和Ca MV工程酿酒酵母最高的乙醇产量为8.35和8.43 g/L,为野生型菌株(8.57 g/L)的97.4%和98.4%。起始浓度为20 g/L的葡萄糖均在48 h内消耗完全。发酵液中AFB1的初始浓度为7.4μg/g,发酵24 h后,野生型,AOX1和Ca MV工程酿酒酵母的AFB1含量分别降为6.1,3.4和2.9μg/g,降解效率分别为18%,54%和61%。本研究为AFB1污染大米的原位降解和乙醇生产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其他文献
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降血糖特性,可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延缓葡萄糖的扩散,吸附葡萄糖,抑制碳水化合物消化酶的活性;膳食纤维在消化道中可被肠道菌群降解利用进而调节肠道菌群的生理代谢和结构组成。对小麦麦麸膳食纤维进行改性,提升其生理活性可进一步挖掘小麦麦麸的综合利用价值。本论文以羧甲基改性小麦麦麸膳食纤维为研究对象,从体内体外两个维度调查了羧甲基改性小麦麦麸膳食纤维降血糖和降血脂活性,并进一步立足肠道菌群探
学位
在新时代国企改革发展新征程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文针对我国在供应链金融大背景下的商业保理行业进行了深度研究,对商业保理面临的主要风险和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给出国有商业保理公司发展路径的意见建议,以期为国有商业保理公司促进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食品包材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农产品、食品包装,以提高产品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延长保质期的包装材料。长期以来,食品包材以石油基合成塑料为主,但由于该类包材的生物难降解特性,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而,开发环境友好的新型食品包材成为食品包装领域研究的热点。为进一步提升食品包材的性能,向包材中添加活性成分,开发具有抗氧化和/或抗菌性能的生物活性包装膜尤为受到当前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特别关注。茶多酚(TP,T
学位
博雅教育历史悠久,其课程体系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文章通过梳理博雅课程体系发展历史,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高职院校博雅课程体系的构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博雅教育分为通识教育和全人教育两个模块,前者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拓展知识面为主,后者通过体验课程、竞赛、社团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
期刊
巨噬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吞噬脂质,一旦脂质吸收与清除失衡,异常积累的脂质能导致细胞发生泡沫化,泡沫细胞的形成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关键病理基础。研究表明,自噬是细胞脂质代谢的关键途径,自噬障碍会导致脂类积累,进而引发巨噬细胞泡沫化。Ca2+-calpain-Gsα信号途径是调节细胞自噬上游的重要通路。课题组前期发现从海带中分离纯化出的多糖均一组分LJP61A具有抗动脉粥
学位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农村基础教育仍面临诸多困难,比如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师资队伍建设不如人意,地区发展严重不均衡,这些都将严重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基于基础教育所提供的产品的公共性,政府作为主要投资者应率先落实教育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对各类教育相关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为了法律法规的施行与教育政策的落实,加大宣传力度;坚定不移的将教育
期刊
本研究以茶多酚为主体材料,通过体外降血糖活性试验筛选出葛根提取物作为复配物并验证了其两者之间的体外协同降血糖作用,此外通过动物试验验证了葛根提取物与茶多酚在体内的降血糖活性及协同作用,并以葛根提取物与茶多酚为芯材,筛选出GA作为壁材进行包埋,以包埋率为指标优化了工艺参数,同时对得到的微胶囊功能性固体茶饮料的物理性质、贮藏稳定性与包埋效果进行分析。对葛根提取物与茶多酚协同作用时体内外降血糖效果与降血
学位
本文针对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优化路径进行了相关问题论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从确定绩效考核指标内容和目标、明确绩效考核指标方法和周期、建立交流和沟通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旨在为国有企业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本文以从黑米花青素粗提物中分离得到的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为研究对象,通过脂肪酸酶法酰基化对其进行分子修饰,并研究了不同链长脂肪酸酰基化花色苷的稳定性、抑菌性和益生元活性。(1)酰化C3G的制备及稳定性的研究。以黑米花青素粗提物中纯化得到的C3G为底物,不同链长的饱和脂肪酸(丁酸C4、己酸C6、辛酸C8、癸酸C10、月桂酸C12和肉豆蔻酸C14)为酰基供体,在Novozym 435脂
学位
高尿酸血症(HUA)及痛风极易引起包括高血压、脂肪肝、慢性肾病和心脑血管等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高嘌呤饮食、酒精和果糖的摄取过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嘌呤的合成与代谢,高嘌呤饮食控制是预防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主要手段,尿液中的尿酸含量被作为评价24 h体内尿酸排泄情况的有效指标,持续尿液中尿酸检测可以为有效控制高嘌呤饮食提供直接参考依据,已报道的尿酸检测方案都需要在实验室进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