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825/825*在蜡质芽孢杆菌AR156介导的系统抗病性及OsAGO2在水稻稻瘟病抗性中的功能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j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蜡质芽孢杆菌AR156是一株植物根围促生细菌,可以诱导植物对病原物产生广谱抗病性,其中最主要的是诱导系统抗病性(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ISR)。ISR是由根围有益微生物介导的系统诱导抗病性,它对病原菌并没有直接的杀死或抑制作用,而是通过诱导植物的抗病反应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小分子RNA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的免疫反应,但它在AR156诱导的拟南芥对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系统抗病性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小分子RNA是必须与Argonatue蛋白(AGOs)结合发挥作用,才能调控靶标基因的沉默。因此研究AGOs在抗病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于阐述小分子RNA在其中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miR825/825*在蜡质芽孢杆菌AR156介导的ISR中的作用机制。因此在拟南芥中,对影响ISR的miR825/825*进行了详细的功能分析;在水稻中,对OsAGO2缺失突变体的稻瘟病抗病性表型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对OsAGO2互作蛋白进行了筛选和鉴定。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AR156介导拟南芥对灰霉病的诱导系统抗病性研究。诱导抗病反应是植物响应病原菌侵染的一种有效的植物防卫反应。前期研究发现蜡质芽孢杆菌AR156能够诱导拟南芥产生对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DC3000(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 DC3000,Pst DC3000)的系统抗病性。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是一种死体营养型病原菌,能引起灰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然而,AR156是否介导拟南芥对灰霉病菌的诱导抗病性还是未知的。本研究发现通过对拟南芥根部灌根AR156预处理后,可诱导拟南芥产生有效的ISR增强植物的抗病免疫反应。这种保护机制是通过AR156灌根预处理和灰霉菌侵染后产生了有效的ISR防卫反应,例如PR1蛋白的积累、活性氧的积累和胼胝质的沉积。本研究还发现,在sid2-2缺失突变体和NahG过表达株系中,AR156能诱导拟南芥产生有效的ISR来抵抗灰霉菌的侵染;而在jar1,ein2和npr1三种缺失突变体中,AR156丧失了对灰霉菌的诱导抗病能力。本研究表明了 AR156介导的ISR是依赖于JA/ET信号通路和NPR1,而不依赖于SA信号通路。此外,本研究也发现用AR156预处理的植物能快速增强MAPK信号级联反应,以及FRK1和WRKY53基因的表达,它们都是参与PTI反应的关键因子。这些研究结果表明,AR156介导的ISR是依赖于JA/ET信号通路和NPR1,并且激活PTI参与拟南芥抗灰霉病的免疫反应。二、miR825/825*在AR156诱导的拟南芥系统抗病性中的作用。为了分析小分子RNA在AR156诱导植物系统抗病性中的作用机制,前期研究发现miR825/825*在AR156诱导拟南芥产生对Pst DC3000的系统抗病性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然而,在AR156介导拟南芥产生对灰霉病菌的诱导抗病性过程中miR825/825*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还是未知的。为了研究植物内源miR825/825*在调控植物诱导抗病性的机理,本研究通过对 Col-0(野生型)、miR825/825*OE(过表达)、miR825/825*STTM(功能抑制)等转基因株系进行了致病性测定、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ROS积累和胼胝质沉积检测,发现miR825/825*功能抑制突变体表现出对病原真菌灰霉病菌的抗病性,与此相反,miR825/825*过表达株系对灰霉病菌更敏感。此外,本研究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了 MPK6和MPK3蛋白的表达,以及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结果显示miR825/825*参与调控AR156激活的PTI。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拟南芥中,AR156可以通过抑制miR825和miR825*的表达,引起其靶标基因的上调,从而激活植物体自身的防卫反应,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病性。三、OsAGO2参与调控水稻对稻瘟病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发现OsAGO2在稻瘟病菌亲和菌株Guy11侵染后被显著诱导表达,在稻瘟病菌非亲和菌株JS153侵染后被显著抑制表达。osago2缺失突变体株系对亲和菌株Guy11的抗病能力、活性氧积累量和胼胝质的沉积明显增强,而对非亲和菌株JS153的抗病能力、活性氧积累量和胼胝质的沉积明显减弱。从而说明OsAGO2参与调控水稻抗稻瘟病的免疫反应。然而,为了进一步探究OsAGO2在响应水稻对稻瘟菌的免疫反应过程中依赖的具体信号通路。通过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稻瘟菌侵染osago2缺失突变体中的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信号通路相关防卫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在亲和菌株Guy11侵染后SA合成和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被显著诱导表达,在非亲和菌株JS153侵染后则呈现相反的趋势;JA合成和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相对较弱。由于SA是植物先天免疫反应的一个重要信号分子,受活体和半活体病原菌的侵染诱导产生,是PAMP诱导的免疫(PTI)、效应因子诱导的免疫(ETI)及系统获得抗病性(SAR)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检测了分别在Guy11和JS153侵染不同时间段后,水稻日本晴(NPB)和osago2缺失突变体中SA和SAG的含量。通过研究发现在Guy11侵染条件下,与NPB相比,osago2缺失突变体中的SA和SAG的含量均显著增加;而在JS153侵染条件下,与NPB相比,osago2缺失突变体中的SA和SAG的含量均显著减少。这些结果表明OsAGO2在参与调控水稻抗稻瘟病的免疫反应过程中主要是依赖SA信号通路的。四、OsAGO2互作蛋白的筛选与鉴定。为了分析OsAGO2介导的RNA沉默信号通路及分子机制,本研究分别利用酵母双杂交和亲和纯化的方法对水稻OsAGO2的互作蛋白进行筛选。本文首先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OsAGO2为诱饵蛋白,筛选水稻日本晴cDNA文库,从而获得与OsAGO2互作的蛋白OsPAL1;其次,利用亲和纯化的方法来筛选OsAGO2物理互作的蛋白。通过质谱分析,鉴定到了一系列候选蛋白,如蛋白翻译起始因子OsIF4A1,并对其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随后成功地在烟草中对OsPAL1及候选蛋白进行了表达,并利用免疫共沉淀(Co-IP)的方法对酵母双杂交和亲和纯化的结果进行了验证。本研究结果证实了 OsPAL1与OsAGO2互作、OsIF4A1与OsAGO2互作。
其他文献
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引起的猪免疫抑制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和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CT)、母猪繁殖障碍、肠炎、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等。PCVD自二十世纪末爆发以来,在全球广泛发生与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依据遗传距离P值≧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作为定居固着生物需要进化出更为精巧的适应性机制以提高它们抵御不同环境胁迫(如病菌侵入、养肥缺乏、干旱等)的能力。植物对这些环境挑战的进化适应之一是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真菌形成共生的相互作用。菌根共生的主要优势在于营养物质的获取:菌根真菌能够促进宿主植株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尤其是磷素和氮素营养的吸收,而作为回报,宿主植株给菌根真菌
梨品种资源具有广泛的遗传变异,是形成不同性状表型的重要基础。为全面解析不同梨品种资源的遗传差异,筛选与重要性状关联的遗传变异和重要基因,服务于梨的分子育种,本研究利用基因组学研究手段,从梨的基因组DNA、叶绿体和线粒体DNA、以及表达序列变异等不同层面揭示了梨的遗传差异。第一,通过对312份砂梨品种资源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共获得1,273,308个SNP位点;基于梨的群体结构、主成分分析、进化树构建
盐胁迫是植物在自然环境中面临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自我保护机制。植物可以通过感受盐胁迫刺激并传递信号,进而启动下游一系列基因去适应盐胁迫。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外围的厚壁,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然而,关于植物在受到外界胁迫时细胞壁作用的研究却非常少。虽然有研究表明,纤维素在植物响应盐胁迫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半纤维素、果胶等其他组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通常是指由甲基转移酶催化的胞嘧啶环上的甲基修饰,形成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eC)。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修饰在胚乳基因印记、转座子运动、转基因沉默以及mRNA加工过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与DNA甲基化过程相反,高等生物体内还存在着一个拮抗DNA甲基化的过程,被称为DNA去甲基化(DNA demethylation)。
钾(K)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梨树对钾素需求量大,钾对梨果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梨园土壤中钾素分布不均匀,有效钾含量变动范围大(19~547mg/kg),缺钾现象时有发生。杜梨是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砧木品种,其根系对土壤养分的高效吸收对提高接穗的养分高效利用有重要意义。HAK/KUP/KT钾转运蛋白及Shaker钾通道在K+吸收过程中起重要
金针菜为百合科(Liliaceae)萱草属(Hemerocallis)植物,其幼嫩花蕾作为可食用组织,具有对乙烯不敏感的特性。尽管与干制金针菜产品相比,鲜食金针菜维持了组织更好的口感及叶绿素、抗坏血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但市场上鲜食金针菜的销售较少。这是因为金针菜的采收期正值高温季节,采后常温下组织极易开花衰老,从而影响金针菜的加工、销售半径和货架期,也严重制约着鲜食金针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了
有机酸是梨内在品质的评价标准之一。我国的梨品种较为丰富,不同品种间有机酸积累的差异各不相同。多年来,国内外关于梨果实有机酸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有机酸的组分和含量上,而与梨果实有机酸积累相关的基因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首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我国5个栽培种中9个梨品种的有机酸含量的差异,明确了苹果酸和柠檬酸为梨果实的主要有机酸;然后,以‘砀山酥梨’为实验材料,克隆了PbrALMT9,PbrTDT1和
类受体激酶(receptor-like kinase,RLKs)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信号分子,在植物的许多生长发育及生理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按照胞外配体结合结构域的不同可将RLKs分成22个亚类,其中富亮氨酸重复序列类受体蛋白激酶(Leucine-rich repeat receptor-like kinase,LRR-RLKs)亚家族的 BAK1(BRI1-associated recepto
糖分的合成与积累是影响果实品质和商品价值的核心因素,也是遗传育种和基础理论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科学问题。由于果实糖的合成代谢途径复杂,涉及长距离、跨膜运输,并受多基因协同调控,导致对其作用机制研究难度较大。目前,研究更多的集中在果实糖的合成,对其转运调控的机制研究比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以及转基因等研究手段,重点开展了梨果实糖转运蛋白基因家族鉴定和功能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