砾石覆盖农田水热气过程与相互影响及作物生产力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砾石覆盖技术是我国西北地区一种独有的保护性耕作方法,不同于其它农田覆盖技术,其土壤水热条件也必然有所不同。目前,砾石覆盖在大田实践上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善,其影响作物生长及产量形成的机理还不明确。此外,砾石覆盖通过改善土壤水热条件,进而影响土壤碳氮转化及微生物呼吸过程,会对土壤的碳释放产生何种影响尚不清楚。据此,本文开展了连续2 a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的大田试验,在监测土壤水热动态、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评估砾石覆盖对作物生长、产量、生态系统生产力(NPP)、生态系统净交换(NEE)等的影响,并结合全球增温潜势(GWP)、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农田碳足迹(CF)和碳排放强度(CI)等指标,评估砾石覆盖技术的温室气体减排作用和碳足迹减缓潜力,并量化了砾石覆盖对多尺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包括四个不同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即WUEveg(NPP/ET0),WUEeco(NEP/ET),WUEbio(生物量/ET)和WUEyield(经济产量/ET)。本研究可为评估砾石覆盖对农田生态效应和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支撑。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分析了5个砾石覆盖度水平下土壤温度和土壤贮水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深度土壤剖面水分运动规律和逐层温度变化规律,探讨农田土壤在砾石覆盖条件下应对干旱胁迫、水分胁迫以及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能力。结果表明:砾石覆盖度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100%砾石覆盖处理土壤贮水量最高;干旱胁迫条件下砾石覆盖度越高土壤的保水性越好,降雨条件下砾石覆盖度越高土壤截留雨水的能力越大。砾石覆盖具有明显的土壤温度调节效应,4个砾石覆盖处理的土壤平均温度大于CK处理,100%砾石覆盖处理土壤平均温度最大;砾石覆盖处理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温度调节方式,具体表现在低温(-5~0℃)条件下100%砾石覆盖处理较CK处理土壤温度增加5℃,高温(40~45℃)条件下GM4处理较CK处理土壤温度降低3.7℃;在寒冷气候和水分亏缺的情况下4个砾石覆盖处理增温能力均大于对照。(2)研究砾石覆盖条件下作物生长和产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砾石覆盖度越高,作物生长各项指标(株高、叶面积、生物量)越大,100%砾石覆盖处理产量连续2 a最高,且第2季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均高于第1季产量,其中,100%砾石覆盖处理效果最好。各处理冬小麦株高差异不明显,但叶面积指数随着砾石覆盖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均随砾石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大。砾石覆盖处理的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显著提高,100%砾石覆盖处理的两季冬小麦和夏玉米平均产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58.55%和22.50%。证明了砾石覆盖技术可以有效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3)在整个试验期间,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孔隙度含水率(WFPS)显著相关。这些相关性很好地解释了土壤温室气体(CO2,N2O和CH4)排放的季节变化受土壤温度和土壤WFPS的变化驱动。与对照相比,砾石覆盖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同时能有效减少土壤CO2排放,促进土壤CH4的吸收,而土壤N2O排放则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小麦生长季差异不明显,夏玉米生长季土壤N2O排放增加。这也直接导致了GWP结果的差异。尽管GWP波动,但由于系统产量较高,砾石覆盖处理的GHGI仍显著降低。此外,砾石覆盖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和碳排放强度(CI)(CF/产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CK处理相比,WCK,GM和WGM处理的GHGI在第1季分别降低了35.1%,53.7%和55.9%,在第2季分别降低了16.7%,19.6%和37.2%。WCK、GM和WGM处理的CF的两年平均值分别比CK处理低69.5%,45.5%和11.2%。考虑到农业系统碳平衡的需求,2个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条件下,砾石覆盖显著降低了农业生产的CF,但值得注意的是砾石覆盖的减排效果随时间推移而不断降低。(4)比较了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2 a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的多级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砾石覆盖对年度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净生态系统交换(NEP)有积极贡献,并且两个轮作周期砾石覆盖处理均实现了水分高效利用。不同处理的WUEveg非常接近,在第1季的变化范围为12.2±2.7至14.4±0.6 kg CO2 ha-1 mm-1。对于第2季,WUEveg受总生物量和年NPP的影响大幅增加,WCK,GM和WGM处理的WUEveg分别比对照增加5.40%,24.32%和29.73%。就WUEeco而言,两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之间存在很小的差异。WUEbio与WUEveg和WUEeco略有不同,它随砾石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加,因灌溉处理而降低。对于4种处理,砾石覆盖显着提高了WUEyield。WUEyield在第1季的变化范围为11.8±2.5至18.6±0.9 kg ha-1mm-1,第2季为13.8±1.1和20.9±2.7kg ha-1 mm-1。综合考虑作物产量、生态效应和水分利用情况,砾石覆盖能提高不同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提升小麦—玉米轮作模式的生产力。
其他文献
头孢克洛(cefaclor)是口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等症。头孢克洛的吸收与代谢均较快,为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美国Lilly公司研制了头孢克洛缓释片(商品名Ceclor CD),并于1998年在美国上市。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中规定289品种在2018年底需完成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头孢克
学位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遗传研究的主要对象。玉米胚乳细胞在双受精后会依次经历非动力学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及内复制等细胞周期活动,它是有丝分裂向内复制转换研究的一个模式系统。内复制是指细胞进行正常的DNA复制,却没有经历有丝分裂而形成多倍体核的现象。从玉米籽粒的发育进程来看,内复制发生的时期与籽粒干物质线性积累期完全同步,是籽粒膨大的关键性动力,与玉米籽粒的建成和产量密切相关。此外,研究表明,内复制
学位
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出,中国农村地区宅基地闲置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合理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以提升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当前乡村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将闲置宅基地分为批而未建的闲置、外出务工或经商的季节性闲置、进城安居落户或子女继承的长期闲置、“一户多宅”和面积超标闲置以及易地扶贫搬迁闲置等不同类型,借鉴四川仁寿“收回”路径、安徽三十岗乡“共享农房”模式、重
期刊
棉花(Gossypium spp.)是世界上重要的纤维作物。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作为最主要的栽培棉种,其产量约占全球棉花的95%以上。棉纤维是纺织企业最主要的原材料,其品质决定着棉纺织品的质量以及纺织企业的命脉,因此,生产更多更好的棉纤维变得至关重要。纤维长度是品质的主要指标,为了改良陆地棉纤维长度,科研工作者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其分子机制仍然有待完善。近年来,高通量
学位
为了解新品种拉萨白鸡在高原地区的生理特点,笔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拉萨白鸡和藏鸡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拉萨白鸡血液生理指标不同个体间及公、母鸡间的差异性不显著;拉萨白鸡公鸡与藏公鸡,拉萨白鸡母鸡与藏母鸡间血液中MCV、MCH、MCHC存在显著与极显著的差异性;拉萨白鸡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不同个体间差异性不显著;拉萨白鸡公鸡与藏公鸡间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期刊
牡丹(tree peony)是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ion Mouton DC.)的多年生落叶灌木,原产中国,组内包括9个野生种及1个栽培种。作为栽培牡丹起源与演化的遗传资源,野生牡丹更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为破坏及自然演化,野生牡丹现存自然分布地与前人记载的有较大差异,因此本研究对中国现有的9种野生牡丹天然居群的分布进行了
学位
对2016—2020年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碳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监管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提高碳信息披露质量水平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环境监管度通过加强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同和支持,在碳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可为我国钢铁企业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和获取经济效益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牛的胃肠道具有消化植物资源,转化植物细胞壁中杂合多糖为单糖、短链脂肪酸的能力;同时,能吸收利用低生物价值的无机氮,生产高生物价值的微生物蛋白等供机体利用,具有极高的生物学意义。从犊牛到成年的过程中,牛胃肠道微生物随着胃肠道功能的发育也发生着变化。研究犊牛和成年牛胃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代谢调控的差异,有利于从微生物角度揭示影响瘤胃、大肠功能发育的相关调控机制,对微生物资源挖掘、微生物相关技术在科
学位
企业碳信息披露是实现“双碳”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作为“减碳”主战场,能源行业占碳排放总量比重超过80%。能源企业实施碳信息披露并提高碳信息披露质量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对能源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评价和系统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上市能源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其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问题。第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
学位
如何通过有效利用宅基地来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是乡村振兴的一大难题。将宅基地闲置问题置于昆明市乡村振兴试验区Y村的实践中加以考察发现,闲置宅基地的利用受到以政策压力和项目资源为载体的“行政驱动力”和由产权关系明晰、地权整合以及公共服务供给而产生的“乡村内生力”的共同作用,“公司化集体”、产业融合、利益联结等中介机制将两股动力在村庄场域内进行融合、发挥和维持,实现了农村闲置宅基地利用的有效性。研究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