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裁判中解释融贯性与贝叶斯网络应用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叶斯网络和解释融贯性是两种进行因果推理的计算模型。贝叶斯网络是基于概率的因果计算模型,解释融贯性是基于联结主义和ECHO的计算模型。本文以“冯·布洛世纪谋杀”案为例,运用贝叶斯网络和解释融贯性理论进行司法裁判的案例分析。公正是法律追求的目标之一。法律要想实现公正,就要依靠法律理性。法官需要根据法律对案件作出裁决,具有独立性的陪审团要据自身朴素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意识和原始的判断思维对冯·布洛案中的事实作出裁决。在冯·布洛案中,陪审员依据其朴素的思维过程,在一审和二审中分别基于证据的差别作出对事实的不同裁定。由于概念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法律语言和日常语言的交融、法律推理结果的非唯一性,原本以确定性为旨归的法律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确定性。法律的不确定性为逻辑方法在司法判决推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必要和可能。法官们要在法律不确定性条件下探寻解决当前案件的裁决理由,而逻辑方法能够有效帮助人们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冯·布洛案的推理过程就是陪审员和法官依据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逻辑所做出的司法裁判的因果推理过程。贝叶斯法则是由贝叶斯创立的一种用所观察到的现象对相关概率的主观判断进行修正的方法,它构成了贝叶斯推理的逻辑基础。贝叶斯推理正是贝叶斯法则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逻辑展开,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司法裁判中。贝叶斯网络则是贝叶斯推理的应用,是以可视化的概率网络方式展示问题中变量间相互依赖的关系的计算模型,包括了贝叶斯网络学习和贝叶斯网络推理。贝叶斯网络包含因果结构图和条件概率表。贝叶斯网络学习包括因果结构的学习和概率表展示的参数学习。司法裁判的过程是法律决策的过程,其实质是不断收集信息的过程,若信息足够完备,则不难做出决策。以冯·布洛案为例进行贝叶斯网络建模和应用分析,初步验证了贝叶斯网络运用于司法裁判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萨伽德将其融贯性定义为“约束满足性”。解释融贯性是融贯性的实现途径之一。萨伽德的理论评价模型具有可操作的平台,利用解释融贯理论分析科学理论中的命题系统的变化机制,并利用可执行的联结主义算法(ECHO计算机程序)使融贯计算得以实现。解释融贯性包括对称、解释、类比、数据优先级、矛盾、竞争和接受7大原则。为将解释融贯性和ECHO计算模型应用于冯·布洛案中,ECHO模型需要输入诸如((H1 H2)E1),即假设H1和H2共同解释证据E1。ECHO程序成功模拟一审和二审陪审团判决裁定。解释融贯性展示了如何整合不同类型的因果关系,得出被告是否无罪的判断。贝叶斯网络能够通过网络得到计算执行,解释融贯理论也通过联结主义程序ECHO的运作表明了解释融贯度在命题网络中的得出。通过冯在·布洛案中的应用比较,得出解释融贯性更适宜司法裁判的应用。
其他文献
复核计算是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评估手段。本文对某电站坝顶门机进行了应力有限元和抗倾覆稳定性计算,复核计算结果为该门机的安全评估提供了客观依据,对消
正视岭南 ,不仅包括深入总结岭南文学的风格与特性 ,同样也包括面对其欠缺和局限。一方面是对岭南文学深度的开掘 ,另一方面是对创作向度的把握。在岭南文化的基础上 ,对岭南
2013-2014年,受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大环境影响,富阳区造纸行业正面临严重挑战。特别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出口商品包装需求随之大幅下降,二种需求减少的叠加,造成该区造纸企业增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投资重点,平台被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所覆盖,造成运维管理难度的增大,为了帮助用户尽快解决平台告警,并建立企业知识共享平台,设计了基于文本信息的知识文档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省资源,还能将隐性知识转换成显性知识进行存储和利用。因此,该文主要是针对知识文档管理系统中的开发需求进行设计和实现。首先,针对知识文档文本信息利用率
家蚕(Bombyx mori)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和鳞翅目模式生物。滞育和变态发育是家蚕重要的特性,其分子机制的研究一直是蚕业科学领域的难点和热点,迄今仍未完全阐明。家蚕是典型的卵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卖油郎独占花魁》均是明代拟话本中的优秀作品,通过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刻划了逻辑思维的荒谬和人生的无奈。两相比较,高下自见。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几种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存在状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法检测94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3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肝肾
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而言,班级建设更有挑战性,这是由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整体偏差的特点决定的。在高职院校班级中,学生也可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笔者分别针对这
外语教学中,母语迁移现象是一个普遍的、必然的认知过程。过分排斥母语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的下降,我国翻译人才质量降低,跨文化交际的失衡和国家认同感的减弱。只有正视这一
我始终认为,学校发展的希望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质量,而教师的专业成长质量只有在深度学习中才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