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culin对炎症性肠病小鼠炎症反应和病理进程的影响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y0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和活化的一种先天防御机制,过度的炎症反应会造成器官功能损害,进而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威胁生命。炎症反应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大部分创伤、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之相关。研究表明,炎症主要是机体对伤、病介导的各类免疫应答的外在表现,涉及到免疫功能的方方面面,包括固有免疫(又称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其中适应性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因此,对机体炎症的精准调控必须与免疫系统的作用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纠正后续机体的病理性损伤,维护内环境稳定。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累及回肠、结肠和直肠的一种慢性、复发性胃肠道疾病,是炎症性疾病的典型代表。虽然其治疗方法多样,但因其发病机制仍在拓展中,而且影响因素多样,往往局限了有效防治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目前IBD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已经逐步发展为全球性疾病,危害不容忽视。因此,基于黏膜免疫系统在肠道屏障中的重要性,系统探索IBD发生后该系统免疫细胞的干预因素和调控机制可以为有效防治IBD提供新的免疫调理策略。
  我们的前期工作发现,新型转录因子Musculin能够影响调节型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辅助型T细胞(helper T cell,Th)17平衡;在初始T细胞(Na?ve T cell, Th0)体外定向诱导实验中,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刺激Musculin敲除小鼠来源的Th0后,IL-17A和IL-17F的表达显著降低;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IBD模型研究中,Musculin敲除(knockout,KO,-/-)组小鼠的死亡率低于Musculine正常(即野生型,wildtype,WT,+/+)组小鼠,而且Musculin缺失可以影响小鼠肠道集合淋巴结(peyer’ s patch,PP)中IL-22、IL-10和叉状头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forkhead box P3,Foxp3)的表达。上述结果提示,Musculin不仅影响T细胞的功能,并且可能在肠道炎症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检测了小鼠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和周围免疫器官(包括脾和淋巴结)中Musculin的表达情况,然后使用Musculin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研究其对高表达Musculin的小鼠免疫器官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周围淋巴结(peripheral lymph nodes,LN)高表达Musculin(P﹤0.01),且TSA能够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后LN细胞的分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Musculin调控IL-17A和IL-22的表达变化有关。接着,为了进一步研究MusculinKO小鼠对伤、病介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通过条件性敲除打靶策略成功制备Musculinfl/flloxp小鼠(本研究仅利用其MusculinKO属性)。通过该小鼠分别与Foxp3-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敲入(knockin,KI)小鼠和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etinoidrelatedorphannuclearreceptorγt,RORγt)-GFPKI小鼠繁育,制备出MusculinKO-Foxp3-GFPKI小鼠、MusculinKO-RORγt-GFPKI+/+基因小鼠,并确保上述品系小鼠生长状态良好,繁育正常。另外,我们通过DSS诱导IBD模型,探究Musculin对IBD病理进程的影响,结果发现Musculin缺失后可以促进肠道过度炎症反应,加重结肠上皮损伤,这可能与Musculin调控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s,MLN)中3型天然淋巴细胞(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ILC3)对IL-22和IL-17A的分泌有关。本研究首次将IBD发生后Musculin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关系结合起来,可为有效延缓甚至阻止肠道炎症反应进程和不良预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干预靶点。
其他文献
《诗经》被称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滥觞,也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瑰宝。《诗经》中纷繁复杂的含有深厚文化含义的意象可以帮助我们窥探古人生活状况、精神境界和价值观,其中很多意象都体现了古人的隐喻思维。隐喻是一个古老的学术名词,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重视,但隐喻的研究在很长时间内难以踏出语言修辞的界线。真正让隐喻研究重获新生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
学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各国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的落实与深入,欧洲各国政局逐渐稳定,经济发展步入正轨并逐步领先于其他仍在处于战乱或动荡中的国家,社会福利逐渐完善与健全,以法国为代表的“高福利发达国家”逐渐被熟知。事实上,法国的福利制度在200多年前就已经建立,近代以来,国家更重视用法律来规范保障福利制度的实施,从而推动了法国福利保障水平一直位居世界前列。50多种福利项目伴随着每一个法国人从出生到死
学位
2014年7月,法国出台了一部《社会和团结经济法律》(Ia Ioi Economie sociale et solidaire,简称为Ia Ioi ESS),并成立了法国社会和团结经济委员会,旨在整合本国社会和团结经济领域的资源,促进该部门的进一步壮大发展。社会经济和团结经济的概念在西方国家由来已久,二者融合而成的“社会和团结经济”这一表述也已经在法国和欧洲广泛使用。然而这一概念对于中国人而言还颇
学位
在中国,英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外语,因此它被列为学校的必修课.学生们为了通过高考及大学四、六级等重要考试而不得不努力学习英语.在压力面前,一些学生变压力为动力,取得了较好的英语成绩.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只是由于别无选择才学习英语,这就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对英语的兴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班级由于学校扩招而变得越来越大,学生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他们英语学习上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在这种
学位
框架的概念起源于认知心理学和人类学的有关论述,此后,框架理论吸收了社会学、经济学、语言学、社会运动研究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较为成型的框架理论。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框架就是个人将社会生活经验转变为主观认知时所依据的一套规则和结构。媒介的新闻报道框架是由框架的概念延伸而来,通过对信息的筛选、组合、强调,形成媒介对于新闻事件的认知体系,对受众认知产生影响。经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演进,框架概念已经发
在各类话语主张纷呈的国际社会中,一国的国际话语如何才能上升为国际社会共同遵循的普遍共识,不仅关系到当事国的国家利益,而且对于国际政治特别是国际格局的稳定与转换具有深刻的战略性影响。从话语在大国崛起为世界性强国进程中的战略价值入手,论文提出话语传播及由之而生成的国际话语权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标志和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战略性影响的重要手段。作为当今国际社会中最为成功的话语权拥有者,美国不仅是今天的世界舞台
学位
在农村实地调研中发现线性传播模式在当下中国农业技术传播中面临如下窘境:一是难以反思我国农、科、教脱节的突出问题;二是难以揭示农业技术传播蕴含的风险。“创新的扩散”是发展传播学领域最著名的研究范式,本文指出“创新的扩散”研究范式具有三个局限性:一是以线性创新模式为前提条件;二是依赖线性因果逻辑分析;三是隐藏着技术的话语霸权。  本文通过一个在逆境中崛起的村办茶场的发展历程呈现农业技术非线性传播的现实
学位
大陆综艺娱乐节目自1958年电视首播开始,就在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如今综艺娱乐节目呈现出了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内容多、播出时间长、覆盖面广、收视率高、在受众中影响力大;二则是在这份火爆背后,创新能力匮乏、盲目跟风从众、缺乏自主意识的困局越来越深的困扰着从业者们进行综艺娱乐节目的创作。从一个生产者视角展开的问题由此提出:如何引领大陆综艺娱乐节目创新困局突围?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
中国是多民族共存的民族国家,国家认同既是民族问题的核心,也是国家统一和稳定的重要保证。因此,建设、巩固和提升国家认同,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认同,是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  历史上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以下简称傣泐)一直处于土司的统治之下,历代中央政权都未能把政治影响深入到傣泐社会基层村寨。这种情况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发生根本改变,党和国家通过一系列民族政策的有效传播,最终把政治影响渗入到
学位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和互联网时代的双重宏观背景下,互联网传播赋权理论研究及实践行动在中国社会现实情境中逐步拓展与深化。参与式网络传播的个体赋权价值及其对中国社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影响这一研究议题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野。本研究在多重理论视角下选取中国大陆网民为研究对象,尝试结合问卷调查法与焦点小组访谈法对网民个体的互联网传播赋权实践进行实证考察。  互联网传播赋权是以参与式网络传播为过程,以个体赋权为结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