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高校教学楼建筑的节能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建筑与工业、交通运输并列为中国三大高能耗行业。尤其是随着建筑总量的逐年攀升和对建筑室内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更是呈现急剧上升的态势[1]。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统计,1993年中国建筑耗能仅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16%,2012年这一数据已经上升至28%[2]。此外中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与此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时期,高校招生数量的激增,为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校园规模也在迅速扩张,在城市周边新建、扩建的大学校园也是屡见不鲜。教学楼建筑是大学校园的主体建筑,同时也是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物质载体,为高等教育事业提供物质基础。教学楼建筑的使用者主要为在校青年大学生,因此对教学楼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舒适度要求较高。教学环境的舒适健康对使用者的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4]同时,由于数量多,体量大,教学楼建筑每年的能耗也不容小觑,因此,高校教学楼建筑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5]西安市处于我国民用建筑热工分区中寒冷地区的边界,且与夏热冬冷地区距离较近。因此建筑热工设计既要满足冬季保温,也要兼顾夏季防热。通过西安地区建筑气候分析图,明确了西安地区的建筑气候设计策略是传统采暖+被动式太阳能+自然通风。通过对西安地区教学楼的现状的调研,掌握了西安地区高校教学建筑的类型和能耗特征。通过调研,本文选择了两栋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楼建筑进行了冬夏两季热环境的实测,通过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设置不同的工况条件,分别对自然通风、夜间通风降温、室内遮阳、地下空间的利用等几种被动式策略对改善室内热环境效果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发现了冬夏两季室内热环境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本文还建立了典型高校教学楼建筑模型,通过De ST软件模拟,对朝向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做了定量分析。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改善设计的经济效益做了对比和评价。最后,本文从建筑规划布局、朝向、体形控制、平面分区、外围护结构设计、被动式太阳能蓄热、自然通风等方面总结了适合西安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策略,以期对实际工程起到参考作用。
其他文献
位于三门峡库区的华阴市,地处陕西省关中东部,西岳华山北麓,水土资源丰富,素有“西汉粮仓”的美誉。自从1960年三门峡工程运行后,这里变成一片荒滩。此后,三门峡水库被迫改变运行方
学位
工业遗存建筑改造成为当今建筑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不仅要求建筑师发掘旧建筑的历史价值,更要在改造后的建筑中注入新的生命。目前,国内的众多理论研究多从宏观层面探究工业
当下,伴随着城市化的逐步深化,我国城市的功能结构机械分区向复合、多元、混合的空间类型转换,空间整合、空间重组导致城市空间的剧烈变革,城市公共空间网络也随之发展和变化。而
在1994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经济适用房的概念,明确要求“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
随着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要求的日益提高,夜间城市中所发生的公共活动越来越丰富,城市商业地段的外部环境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容纳城市公共活动的主要发生容器之一,也应对城市活动
本研究尝试探讨一种建筑设计的辅助手段,用于设计前期或者展览策划时对不同布局方案的比较,以预测参观者的行为方式。   选择首都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建筑空间与使用
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西方建筑师大量涌入中国,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日渐增多。芬兰被弗兰姆普顿评为四大设计强国之一,芬兰建筑事务所在中国创作的建筑作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
中国戏曲和戏曲舞台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数以千百计的古代舞台文物遍及城乡。我国的戏曲植根于自身的文化系统,是与历史文脉紧密相承的。而传统的戏场和戏曲共同演化出来,相互
建筑形态的传承和创新一直是作为人类文明载体的城市建筑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概念和内涵上,现代建筑形态传承和创新意指其现代性和传统地域性的关联性表达,即包括与特定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