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偏压大断面黄土隧道地震响应特征与震害机理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onnyliu2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分布于我国西部,是强震易发区,容易诱发大规模密集连片的黄土滑坡震害。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西部黄土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迅速发展。隧道作为交通生命线工程的主体结构之一,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区修建时,进出口部位不可避免地容易形成傍山的黄土偏压隧道。而震害调查显示,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是隧道震害的易发部位,且黄土具有动力易损的力学特性。因此,对黄土隧道浅埋偏压段地震响应特征和震害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的实际震害现象出发,运用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浅埋偏压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地震响应特征以及震害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如下成果:
  (1)在搜集隧道震害实例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的震害类型,并对每种震害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浅埋偏压大断面黄土隧道震害特征和震害机理的研究提供指导。
  (2)总结了隧道抗震分析中常用的几种边界条件,分析了几种边界条件的优缺点。基于粘弹性边界条件推导了SV波倾斜入射时的地震动输入方法,并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实现了粘弹性人工边界和等效节点荷载的自动施加。
  (3)基于SV波倾斜入射的地震动输入方法,计算了地震波分别从迎坡面和背坡面输入时浅埋偏压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地震响应特征,得到了地震波背坡面输入对浅埋偏压隧道的抗震不利;分析了地震波入射角度、偏压角度和覆土厚度对浅埋偏压大断面黄土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得到了衬砌结构的应力分布特征、加速度响应特征、隧道衬砌的易损部位、各因素对动力响应的影响顺序(地震波入射角度>偏压角度>覆土厚度),以及围岩和坡面的破坏特征与地震波入射角度和偏压角度之间的关系。
  (4)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浅埋偏压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得到了坡面和坡体内加速度放大系数的变化规律、隧道结构对坡面放大系数的影响区域(水平向为0.2~0.8H,竖直向为0.2~0.6H)及影响最大的位置(0.4H)、坡顶加速度放大系数随加载幅值的变化规律、隧道衬砌的变形受力特征、隧道衬砌特征部位处的加速度响应特征。
  (5)通过对浅埋偏压大断面黄土隧道振动台模型试验过程中隧道边坡、隧道衬砌的破坏演化过程和破坏特征的归纳和总结,提出了地震荷载作用下浅埋偏压大断面黄土隧道边坡和隧道结构的破坏模式及震害机理,并结合震害实例,对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所得的隧道边坡的破坏特征和隧道衬砌的易损部位进行了验证。
其他文献
随着高速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毫米波无线收发机中锁相环型频率综合器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分频器是锁相环型频率综合器中工作频率最高、功耗最大的模块之一,它的优劣直接影响了频率综合器与收发机信号源的整体性能。在分频器中,注入锁定分频器凭借其工作频率高、功耗小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注入锁定分频器的锁定范围较窄,限制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因此,本文对宽锁定范围注入锁定分频器的设计技巧进行了深入研究
近年来,CMOS图像传感器凭借其噪声小、集成度高、成本低等特点,市场份额已经赶超CCD图像传感器,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成像领域。对于CMOS图像传感器来说,像素的性能对传感器的成像质量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故本文针对像素的量子效率、满阱容量、暗电流和电荷转移特性,进行了像素的设计和优化,并重点研究了强曝光下影响图像拖尾的电荷回流现象。  本文通过采用六管像素结构使全局曝光CMOS图像传感器能够兼容微光成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其物理层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累积产生了海量的多源异构数据。然而,如何选择、利用更合适的传感器数据,以及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协同,是目前物联网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利用不同类型的神经网络对多源异构时间数据、时间与空间数据之间进行协同处理。本文以动态草畜平衡系统为例,通过对卫星传感器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与地面气象传感器产生的降雨量数据进行协同处理与分析,
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新型的微机总线接口规范.随着客户对系统数据采集速度要求的不断提高,USB以其使用方便、易于扩展、速度快等优点而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数据采集系统中.该文介绍了一种基于USB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法.该文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基于USB接口的高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研制过程.一般来说,USB接口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硬
学位
USB
视频监控系统是城市治安防控、重点区域监测的主要手段,广泛用于平安城市、军事国防、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视频设备的IP化和广域互联导致视频监控系统面临严峻的信息安全问题。视频内容篡改伪造是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攻击手段。基于视频指纹的视频篡改伪造检测方法因其视频指纹提取算法复杂度高、效率低而无法实现视频篡改伪造的实时检测。本文聚焦于视频监控系统的视频篡改高效检测与恢复技术研究,具体工作如下:  利用高斯差
学位
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的进步使得对不同组织类型和不同细胞状态的基因表达在单细胞水平上的高通量获取得以实现,这令生物学家能够在细胞群中剖析细胞的异质性,也因此催生了许多单细胞方面的工作。其中,通过单细胞数据识别细胞类型是很多研究工作的基础,细胞类型识别的精准与否对下游工作的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识别细胞类型的方法受单细胞测序技术的限制,仅能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当然这些丰富的研究工作
现如今,互联网成为了人与人之间共享知识、分享内容的主要平台,大量的文本数据被互联网所记录,对于这些结构复杂且内容多样化的信息,如何被用户所查阅或检索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网络问答社区中包含了大量的文本信息,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利用多标签文本分类技术可以对文本信息进行分类,帮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问题话题。  多标签文本分类技术是指为每个文本打上一个或多个不同的标签,使得这些标签可以大
长期以来,我国的煤矿城市大多采取“缘矿而建”的开发模式,由此形成较为分散的城市空间结构。随着煤炭资源优势的减弱,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新经济制度与产业结构对煤矿城市的空间产生新的发展动力,促使煤矿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论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深入研究煤矿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演化机制和发展趋势,探讨煤矿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寻求引导煤矿城市空间健康、持续发展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r(Ⅵ)废水、废渣由于人类的随意排放、堆放使水体和土壤中Cr(Ⅵ)含量超标,破坏自然环境,进而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解决水体和土壤Cr(Ⅵ)污染势在必行。兼具还原性与吸附性的海绵铁和生物铁泥材料在一些水处理行业研究成果丰硕,生物铁泥是在普通活性污泥中加入海绵铁,在生物和铁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强化吸附、凝聚、生物降解及沉降作用,但在治理Cr(Ⅵ)污染还鲜有报道。  本论文针对海绵铁
学位
随着箱梁桥向长悬臂、大腹板间距、薄壁轻型化等方向发展,其力学特性和计算方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现有文献对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部分已被纳入到桥梁设计规范中,但对箱梁弯曲变形时翼板横向位移的定义及其对静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还极为缺乏,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本文基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1468032、51508255)和兰州交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18017),结合薄壁箱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