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甲斑蝥素对肝癌HepG2细胞RASSF1A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few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NCTD)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进一步分析NCTD处理对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初步探讨NCTD对RASSF1A基因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选取肝癌HepG2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含不同浓度(5μg/ml、10μg/ml、20μg/ml、40μg/ml及80μg/ml)NCTD的培养基连续培养24h、48h及72h,倒置显微镜观察NCTD处理肝癌HepG2细胞株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组(5μg/ml、10μg/ml、20μg/ml、40μg/ml及80μg/ml)NCTD对肝癌HepG2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绘制生长抑制曲线。   2.透射电镜观察浓度为20μg/mlNCTD处理肝癌HepG2细胞株48h前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3.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PCR,MSP)法检测不同浓度组(10μg/ml、20μg/ml、40μg/ml)NCTD处理肝癌HepG2细胞株72h后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变化。   4.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组(10μg/ml、20μg/ml、40μg/ml)NCTD处理肝癌HepG2细胞株72h后RASSF1A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1.形态学变化: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癌细胞体积缩小,多角形趋于规则,核固缩,核质比例增大,染色质边集成块状,以上表现随浓度增加变化趋于显著;②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器肿胀,溶酶体增多,核质不均匀,线粒体空化。   2.MTT法检测发现NCTD明显抑制肝癌HepG2细胞株的增殖,而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对肝癌增殖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具有剂量依赖性(F=829.043,P<0.05)。同一浓度作用时间越长,抑制率越高(F=8.756,P<0.05),具有时间依赖性。   3.MSP显示空白组未经NCTD处理的肝癌HepG2细胞中RASSF1A基冈启动子区域呈甲基化状态,而实验组经NCTD处理72h后,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得到有效逆转。   4.Westernblot显示对照组未经NCTD处理的肝癌HepG2细胞中RASSF1A基因蛋白表达缺失,而实验组经NCTD处理72h后RASSF1A基因蛋白恢复表达,且实验组和对照组RASSF1A蛋白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Z=10.324,P<0.05),实验组间两两比较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去甲斑蝥素能够抑制肝癌HepG2细胞株的增殖,且其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或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2.NCTD能够有效地逆转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同时恢复该基因蛋白的重新表达。
其他文献
笔者针对电视摄影中摇臂的一些处理艺术进行分析和阐述。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elaborates some of the art of handling rocker arm in television photography.
目的:   有研究发现巨噬细胞(M(φ))存在两种不同的激活途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大鼠SAP肾损伤时M(φ)
一年一度的春运,在我国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终于在2010年3月10日顺利落下了帷幕.完成了这项任务,所有参与单位似乎向全国人民交了一张高质量的答卷,他们更期盼着人们给这
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980年统一布置参试品种7个,试验点17处。纤维品质鉴定由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协作进行。黄、枯萎病抗性鉴定由陕西省棉花所协作进行。1980年全棉
我国大豆地方品种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些品种,我们进行了夏大豆地方品种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范围、遗传力及预期遗传进度的研究,并对地方品种中系统选育的效果进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目的:总结新辅助治疗达almost-cCR(near-cCR)后分别行缩小手术和根治手术的低位直肠癌病人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和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无
作为首开地产在杭州的第三个作品,首开·望宸的面市可谓姗姗来迟。早在2013年4月,首开地产就以11057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拿下田园板块的这块地,历经三年悄无声息地精心打磨,首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两种毁灭性病害。由于其症状类型多、病菌习性顽、传播途径广,比常年流行的苗期根病、中期铃病和后期红叶茎枯病防治上困难更多,对棉花生产威胁更大。
目的:初步探讨运用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检查对于评估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搜集54例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