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政府城市法案与城市中心区的复兴(1949—1980)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q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是世界上城市郊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郊区化发展极具代表性。20世纪以来,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美国城市郊区化进程加快,二战后得到更加迅猛的发展;同时,城市中心区环境日益恶化,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人口密度高,大量黑人涌入,社会问题突出,城市凝聚力不断减弱。随着美国城市郊区化的发展,白人中产阶级不断向郊区迁移,城市中心区已成了那些以被低收入贫困人口和少数民族所占据的拥挤的住宅为特色的地区的代名词,房屋破败、住房短缺现象呈恶性循环局面,城市中心地带即将变成贫民窟地区,美国出现了城市“郊区化”和“空心化”并存现象。城市中心区的衰败引起了美国联邦政府的高度关注,开始介入城市中心区的复兴。 本文试对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对城市中心区复兴所付出的积极努力进行梳理,以自1949年先后颁布的三个城市法案为切入点,分别是《1949年住房法》,1966年的《示范城市法》,1974年的《住房与社区开发法》,分析法案出台背景,它的实施与城市中心区的复兴状况,及其结果和影响,找出经验教训,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除导言和结语外,共分四章。 导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本文的视角。 第一章“郊区化与城市中心区的衰败”。美国1920年基本实现城市化,全国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在工业化的推动和刺激下,尤其是交通运输条件革新,汽车的普及;联邦政策的鼓励;思想观念的影响;一战后大量黑人的涌入;工业规模的扩大等因素,导致了城市向纵深发展,郊区化发展迅速。二战后由于复员军人和生育高峰,黑人的再次大规模涌入,及政府的政策引导,郊区化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加剧了城市中心区的衰败,中产阶级迁出,就业大幅下降,税收基础薄弱,大量黑人和低收入居民高密度聚集在中心区,使得住房严重紧缺,环境恶劣,贫民窟问题严重。战前政府也着手进行了一些公有住房建设,由于此时政府主要还希望通过加大建筑业投资来缓解失业,而非改善中心区恶劣的住房问题,故远未能满足需要,且由于选址造成居住隔离。 第二章“住房法与‘城市更新’(1949—1965)”。由于战前的公有住房建设远远不够,贫民窟问题依然存在,在这一时间段里,联邦政府开始大规模介入城市中心区的复兴,首先就从紧缺的住房和贫民窟问题入手,推出了《1949年住房法》,而后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它引发了战后第一次城市中心区再开发和更新的高潮,史称“城市更新”运动。“城市更新”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专有名词,它特指始于《1949年住房法》,初衷是为了解决住房紧缺,由联邦政府拨款援助,
其他文献
我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村公共卫生问题所包含的深远意义并不只是体现在“三农”方面,而是涉及国计民生乃至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解决好农村公共卫生问题对社会的稳定和发
建立在数据率转换技术之上的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要求能够实现高截获概率、高灵敏度、近乎实时的信号处理能力。双信号数据率转换技术是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关键技术之一,是解
本文的研究工作来源于“973-无人作战飞机系统”项目,以某型无人机试飞过程中拍摄的着陆场景图像为基本研究材料,综合利用了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射影几何学等方法
民国时期,是中国水利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转型的驱动力是多方面的,转型的过程也是极其复杂的。本文以民国前期关中农田水利为例,利用详细的统计资料、官方档案、文人笔记
教师文化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和重要精神支柱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对于教师文化的研究一直很薄弱。本文探讨新时期条件下中学合作型教师文化建设的若干主要问题,并期望有所发
人力资源对一般企业的发展就很重要,对知识型企业尤其重要。知识型企业作为一种在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新型组织形式,学术界对其研究方兴未艾。但由于目前对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
立体视频技术是未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它是一种能够提供立体感的新型视频技术。但是立体视频的数据量巨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因而立体视频处理技术现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
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
刑法因果关系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当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被确认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时,才有可能让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刑法中因果关系如何建构,
从蛋白质整体动态水平上研究二氧化硫(SO2)对植物的影响,对从分子水平上了解植物对SO2胁迫的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2-DE凝胶分析软件PDQuest及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