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介技术演进与艺术生产观的变革——以本雅明、麦克卢汉和尼葛罗庞帝为视角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ly198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这样的艺术家永远怀有崇敬:无论他是由于神灵凭附而进入迷狂状态的柏拉图式的诗人,还是像米开朗琪罗一样声称从第一次灵感冲击到最后一次灵感冲击都独立地完成整个作品的旷世奇才。以至于后世日益衍生出两个神话:一个是将艺术家视为前现代时期的萨满教巫师,他们参与神圣的过程,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灵感都来自于神授;另一个从视天才为艺术观念新成分的文艺复兴时代开始就一直为人们所信奉,即艺术家乃是浪漫主义的英雄,疏离于社会之外,独自在小阁楼里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但是,艺术生产的现实过程要比“神圣的迷狂”和“天才为自然立法”要错综复杂得多,包含着社会的、历史的、心理的等建构性因素。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20世纪一百年里,媒介技术的演进不仅从整体上冲击、改变着艺术生产的存在方式和走向,并逐步使艺术生产的大众化、市场化成为可能;而且频繁地向以往的艺术观念发起一次次的挑战,引发了人们对艺术本质、特征与功能进行再思考。因此,站在媒介技术演进的视角来看待艺术生产的历史与现实过程,从而揭示艺术生产变革的动因与影响有着独特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立足于艺术社会学的视角,同时借鉴媒介文化研究的成果,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中对艺术生产的现实过程以及包含在其中的物质性规定因素的兴趣入手,从媒介技术演进与艺术生产变革密不可分的20世纪中选取了三位无法绕开的里程碑式人物——本雅明、麦克卢汉和尼葛罗庞蒂。并以他们的相关理论为线索,勾勒出媒介技术演进影响艺术生产观变革的脉络,并力求通过由时代更替与理论嬗变所形成的张力凸现这样一个事实:在艺术生产的历史和现实过程中,媒介技术作为一种基础性条件,正一步步由间接动力因素向直接建构因素转变着,并促进了艺术生产的重大变革。  引言部分在直面“技术日益决定着生活方式和人的活动世界。在技术与文化之间的条件关系中,技术的发展是自变量,而社会文化的发展是因变量”的现实景况之下导入艺术社会学视角。明确指出,工具的改进,技术的提高,不仅促进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且带来了人类精神领域的创造性活动——艺术生产的变革,艺术生产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艺术和技术不断碰撞、交融的历史,这使人们在当代艺术生产语境之下,不能不将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来研究。同时特别强调,关注艺术生产中非意识形态方面,并非在宣扬“技术至上”的神秘主义,而是希望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考察艺术生产,也更深刻地领悟艺术的本质。  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旨在通过对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观和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的分析,在马克思主义框架之下阐明两者的异同及由此导致的分野。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确立,机器工业崭露头角的时期,马克思首先将艺术活动看作一种生产活动,并把它放到整个社会结构及其历史范畴之中,从而将其有效地整合进了他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模式里。然而由于“马克思艺术史的基本任务在于揭示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功能”,因此,对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联系采用的是何种方式,或者物质的存在状况又是怎样影响艺术生产的现实过程等具体的争论点并未得到马克思的关注。不过物质化的生产过程中“神圣意味的消解”成为了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媒介技术演进的视角观照艺术生产变革,深入到艺术与技术这一命题内部的重要起点。本雅明正是继承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将技术变化作为决定性因素纳入到了他的艺术生产理论中。在20世纪上半叶,技术社会的特质迅速在现实层面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的时候,这位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机械复制这一概念的阐述,深入考察了艺术生产对物质技术手段的依赖以及媒介技术在艺术生产理论中所占有的特殊地位,并由此预言了艺术现代性裂变的发生。  第二部分主要以对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和技术乌托邦思想的阐释为基础,依据对他“媒介即是信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地球村”、“内爆”、  “冷媒介和热媒介”、“放大-过时-再现-逆转”、“后视镜”等诸多洞见的剖析,指出在电子传播媒介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20世纪后半叶,媒介技术通过对空间、时间和人类感知这些与艺术生产活动息息相关的方面的影响,使艺术生产过程日益呈现出媒介整合的趋势。并且指出,麦克卢汉最大的理论贡献就在于他的媒介四定律,因为这一定律不仅保持了对曾经占据优势地位的媒介强大的追溯力,而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媒介(如网络)表现出了卓越的前瞻力。  第三部分把时空的坐标轴被放在了20世纪末数字媒介技术迅速崛起的时代,将著名未来学家尼葛罗庞蒂令人眩晕“数字化生存”理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结合当代新媒体艺术实践的特点和影响,分析指出,未来艺术生产的希望和尊严就在于将自身纳入到技术整合所带来的虚拟性、体验性和公共性的互动框架之中,在更高的层次上融合机械复制技术所产生的覆盖面和电子媒介技术所带来的瞬时性这两大优势,从而使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成为可能。由此也证明,数字媒介技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实实在在地成为艺术生产过程的一大建构因素,早已超出了它作为大众传播的功能范围,从而使艺术之美与技术之力真正开始走向一种完美的融合。  论文结语通过回顾20世纪媒介技术迅速更新并促使艺术生产发生重大变化的这一百年指出,在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广泛的媒介技术动荡时期,艺术生产又到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媒介技术其对艺术生产的建构性影响仍然以大多数人难以预料的速度和程度进行着。艺术生产早已经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和超然的过程,媒介技术作为一种基础性条件,正一步步由间接动力因素向直接建构因素转变,并促进着艺术生产的重大变革。
其他文献
为研究板件冲压连接技术中冲压力和模具几何参数对连接点质量的影响规律,结合实验与数值模拟综合分析了板料连接工艺中冲压力和模具形状尺寸对连接点的颈厚值、互锁量和X值的
趋向补语就是由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趋向动词所构成的句法成分。这种补语结构独特、历史悠久,运用十分广泛,因此显得极为重要,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点。  本文以趋向补语
学位
土家语目前是民族语言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而土家语在藏缅语族内部的支属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一个难题,这篇论文针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本文第一章运用曾晓渝
本文以中国绘画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董其昌与中国文学史上的公安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董其昌的绘画理论与公安派的文学理论的研究,力图考察出晚明文艺思潮中艺术批评与文学批评
通过对U形件模具表面进行激光复合造型处理,有效的控制模具表面各区域的摩擦系数,从而改善了板料的回弹,同时提高了模具的寿命。利用ABAQUS10.0有限元模拟软件对U形件进行数
拍摄时间:2012年11月25日拍摄地点:南极,雷麦瑞海峡相机型号:佳能600D焦距:45 mm光圈:F/9曝光时间:1/250s感光度:100出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我来到了南极,恰逢当地多年不遇的
在20世纪波澜壮阔的生态思潮中,生态美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甚至成为掀起和推动这一思潮的主要动力。它于1960-70年代随着生态学的发展而出现在主要的欧美国家,在1990年代中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近年来,湖南澧县县委以新一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为契机,加大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工作创新力度,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澧县县委始终把农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