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ppk1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ngan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肠埃希菌是机体正常肠道菌群之一,属于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肠道内感染一腹泻;肠道外感染一多为内源性感染,以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最为常见,还有胆囊炎、新生儿脑膜炎、腹膜炎、败血症等。引起尿路感染的大肠杆菌,以部分血清群为主,大部分是属于O血清型,称之为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UPEC)。尿路感染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尤其多见于女性,其次是老年人及儿童,并且复发率高。革兰阴性及阳性菌均可导致UTI,但是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占了其中的80-90%[1]。UPEC的感染路线是非常明确的:UPEC与共生的大肠杆菌共同定居于肠道——在毒力岛编码的各种活性因子的作用下移行至尿道-膀胱-沿输尿管上行进入肾脏,大多数感染发生在下尿路的膀胱(膀胱炎),但是也会发生上尿路感染。UPEC拥有许多不同的毒力因子,包括Afa/Dr粘附素、Ⅰ型菌毛、细胞毒性坏死因子1、α-溶血素、脂多糖等,这些毒力因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UPEC粘附、侵袭宿主细胞。其中UPEC对尿路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是其致病的先决条件,其有助于UPEC附着于尿路上皮避免被尿液冲刷清除[2-3]。近几年来,发现有些表面上看来是胞外菌的病原体被证明是胞内条件性致病菌,作为UTI的主要病原菌,UPEC也位列其中[4]。UPEC能够侵入宿主细胞以及尿道上皮组织,并在其中生存繁殖,这有助于其在宿主体内有效扩散。另外UPEC是生物膜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细菌感染形成生物膜后,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形成复杂有序的立体结构,逃避免疫系统攻击,具有较高程度的耐药性,并可在生物膜解离后播散,导致其他系统的感染[5]。UPEC导致的尿路感染有强烈的复发倾向,通常发生在初次急性感染后的几周或几个月期间,尿路感染的反复发作会导致瘢痕肾,还可增加发生膀胱癌的风险,加之UPEC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尿路感染的治疗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揭示新的毒力因子及其在尿路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是现在的首要任务。聚磷酸盐激酶1(polyphosphate kinase1,PPK1)是某些细菌体内负责催化ATP脱磷酸残基形成聚磷酸盐(polyphosphate,poly P)的一种主要激酶,其主要负责聚磷酸盐的合成与ATP的代谢[6]。某些ppk1基因缺失的病原菌,其poly P合成量明显减少,而且存在毒力缺陷,如生物膜形成、捕食能力、对外界不利条件的抵抗力、运动性等均有减弱[7-8]。那么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的ppk1基因缺失,是否会对其致病性产生影响,目前并不清楚,而这也正是本文所要探求的问题。UPEC分离株 CFT073基因组测序已完成,这为我们构建基因缺失株,进一步研究其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可能性。  方法:以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CFT073)为研究对象,利用 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CFT073的ppk1基因,构建缺失株△pk1;根据革兰染色及镜检观察野生株和缺失株的形态,比较野生株、缺失株的菌落形成能力,并分别绘制出野生株、缺失株的生长曲线;以人膀胱癌上皮细胞5637为体外模型,根据菌落数计算细菌的黏附率和侵袭率,比较野生株、缺失株的粘附与侵袭力;体外比较野生株、缺失株在高热、高渗透压及酸性环境压力条件下,两者的生存率变化;采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分析CFT073 ppk1基因的缺失对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结果:⑴以pET28a载体为模板,利用含有同源重组臂的引物通过PCR扩增技术成功构建具有卡那抗性1602bp大小的ppk1基因打靶片段。利用卡那霉素抗性挑选出10个克隆子进行正向筛选和反向验证。正向筛选结果显示第1、2号克隆的PCR片段变小,与预期结果一致(1978bp)。判断这两个克隆为ppk1基因缺失的菌株。第1,2号克隆的反向验证扩增无1254bp长度的PCR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这说明第1、2号克隆在PCR水平被验证了ppk1基因已经缺失。最后选取第1号克隆的正向筛选PCR产物,用两侧扩增引物进行测序。经序列测序验证可知第1号克隆为ppk1基因缺失菌株,因为第1号克隆基因组上ppk1基因ORF区域按设计已完全被卡那抗性基因序列替代,而且CFT073本身的基因组序列在测序范围内未发生任何突变,说明成功构建了CFT073 ppk1缺失株△pk1。⑵革兰染色显微镜观察,野生株和缺失株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并无差别。两菌株在LB固体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大小相近,形态均为乳白色、湿润、表面光滑的圆形菌落,菌落边缘整齐,且表面和背面一致。根据所测得的OD600值所绘制的生长曲线,可知野生株和缺失株在营养丰富的LB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曲线基本一致,这说明ppk1基因的缺失并不影响菌株营养丰富时的生长。但是ppk1基因敲除株△pk1在低营养的MOPS培养液中的生长能力较野生株明显减弱。⑶经吉姆萨染色后镜下观察比较两者的粘附菌数,实验结果表明△pk1对5637细胞的粘附能力较CFT073显著减弱,提示ppk1可影响UPEC对宿主细胞的粘附能力。根据公式计算出菌株对膀胱癌上皮细胞5637的侵袭率,利用SPSS13.0对所得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缺失株侵袭率为(0.18±0.04)%,明显低于野生株侵袭率(0.48±0.09)%,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ppk1基因的敲除明显减弱了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CFT073的侵袭能力。⑷比较ppk1缺失株和野生株在热刺激、高渗透压以及酸性培养条件下的生存率结果显示,ppk1基因敲除后在这些压力条件下的生存率均明显下降,这也表明ppk1在CFT073抵抗外界环境压力中具有重要作用。⑸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野生株与缺失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差异,结果显示两菌株在生物膜形成稳定之前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但缺失株在各时间段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均比野生株明显减弱。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野生株与缺失株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①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可成功敲除CFT073的ppk1基因,从而成功构建ppk1基因缺失株△pk1。②ppk1基因对于 CFT073的形态和生长规律并无太大影响,ppk1缺失株的菌体和菌落形态以及在LB培养液中的生长能力与野生株一致,只是ppk1基因缺失株△pk1在低营养的MOPS培养液中的生长能力较野生株明显减弱。③ppk1与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CFT073的致病性有重要联系, ppk1的缺失可以使CFT073的粘附、侵袭尿路上皮及生物膜形成能力均减弱。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是一组不同病因引起的机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的缺陷为主的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红髓容量减少和外周血全血
目的构建肠道病毒71型双中和抗原表位嵌合型人3型腺病毒载体,为人3型腺病毒衣壳嵌合载体的应用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前期构建的人3型腺病毒骨架质粒pBRAd△E3
目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海马区神经发育的异常是绝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的发病因素之一。而间充质干细胞已被验证具有潜在神经元样分
【本刊讯】(记者丁兆威)全国公安民警书法大赛于11月20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本次大赛由公安部政治部、中国书法家协会、全国公安文联主办,陕西省公安厅政治部、陕西公安
目的:应用角膜地形图仪研究正常发育少儿的角膜前表面形态学特征;分析正常发育少儿角膜前表面的屈光力与屈光不正的关系,角膜非球面性、不规则性与屈光不正的关系;探讨屈光不
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随着中国政治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不断加强,新闻采访中的质疑性提问逐渐多起来。本文在分析质疑性新闻采访和话语相关
目的和意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常见致盲眼病。已有的研究表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乳头局部血流量减少,到底是由于视乳头血管闭塞,抑或是血管形态改变所致
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是高血压左室重构的主要表现,研究表明高血压左室重构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有关.该文主要探讨长期应用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Photodynamic therapy with 5-aminolevulinic acid (ALA-PDT) offers promising result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ndyloma acuminatum.However,pa
随着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顺利召开,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股体育运动的热潮,全民健身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而这些必然都会反映到体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