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PR)已被广泛应用于无标签的生物与化学传感之中。这主要是由于表面等离子体谐振传感器有着对于环境折射率变化的高灵敏度,生物兼容性以及易于制作的特点。近些年来,大多数市场上的SPR传感仪器都是采用全反射结构,比如Kretschmann结构(Kretschmann and Raether,1968)。为了克服此种仪器的高价格,复杂的机械系统要求以及过大的体积,许多的科研工作者已经开始了其他类型的SPR传感结构的研究。特别是一种已经被广泛研究的可以在垂直入射光下利用周期性结构激发SPR的结构,比如光栅,纳米孔阵,或者纳米点阵等等(K. M. Byun and Kim,2007; Hu and Liu,2010; Kim,2005; A. P. Blanchard-Dionne and Meunier,2011; Y. Lin and Lindquist,2010; A. Dhawan and Russell,2008)。另一种已被广泛研究并关注的与光纤相集成并利用光纤进行信号传输的SPR传感器是利用了光纤的柔软性,小型性,以及可以简单并可靠传输光信号的特点。然而,大多数与光纤集成的SPR传感器件都是制作在光纤侧壁之上。一般来说,此类传感器都有着毫米级别的传感区域,因此并不适合与微流体进行集成。在这种情况之下,设计并制造集成于光纤端面的周期性SPR器件变得尤为吸引人。然而,此类结构却很少有成功的报告出现。在此论文中,我将介绍集成于光纤端面的纳米线槽栅格结构的设计,制造以及性能。此器件可以在背光照射下激发在金属层另一面的SPR并达到与商业SPR传感器等同的传感灵敏度,以及相较于其他集成于光纤的折射率传感器更高的传感性能。一种自行开发的可以直接,廉价,高质量并且更简单地将金纳米结构制作于光纤端面的方法(称之为“剥离-粘贴”)也将在我的论文中介绍。文中还将介绍集成于1060nm单模光纤上的纳米线槽栅格结构的实验测量结果,其显示此种单模光纤传感器件有着714nm/RIU的传感灵敏度,以及60nm的SPR全宽半高值。除此之外,本论文还囊括了单模光纤传感器件与微流体相结合的实验以及纳米线槽栅格结构与多模光纤相集成以希望得到更好传感性能的初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