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建筑中的空间流动意象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mufeng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空间”作为一种明确的空间概念,出现于1929年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中,自此,建筑逐渐摆脱传统封闭的空间形式,建筑师开始用新的空间理念进行建筑创作。当今,建筑设计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逐渐摆脱传统建筑审美习惯的基础上,产生了大量的新建筑,部分建筑师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尝试新技术、新材料、新形态在建筑中的运用,创作出了许多形态与空间异于一般建筑的不规则建筑。这些建筑虽然在外部的形态上各不相同,但在内部空间特征上,大部分建筑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连续而动态的空间特征。   本文的研究就是基于当代不规则建筑大量出现的这种社会背景。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不规则建筑空间的探讨,寻找其关键性空间特征背后的本质,补充并完善对不规则建筑的空间认识,总结当今建筑空间设计的新方法,以助于对以往建筑设计方法的总结和以后的建筑设计方法的改进。文章以建筑空间为切入点,以理论阐述的方式并结合实例来说明当代不规则建筑的“流动空间”特征;在明确了上述特征的基础上寻找影响当代不规则建筑中的“流动空间”的建筑因素,并对这些建筑因素作相关的研究;进而讨论在当代不规则建筑中,构成流动空间的新方式;然后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阐述当代不规则建筑中流动空间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这篇论文主要关注在城市和环境危机背景下,如何对城市中碎片化绿地进行生产性及生态改造。从偿还自然和耕地、减少食品运输、增加社区行为角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载体。城市用地是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具有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满足城市建设和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本
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落占我国乡村的绝大多数。相较于“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名镇”,这些村落在聚落形态、建筑特色上缺乏“亮点”,长期被认为是不具有保护研究价值的。在普通
在城市人口的聚集、资源紧缺的时代背景下,人均居住空间必然压缩,中国住宅建设要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而中小套型政策的颁发促进了设计师从家庭生活需求这一本
在中国长江上游与长江中游的交接地区存在一条北起大巴山、南止于五岭的文化“沉积带”,沅水是“文化沉积带”中最长的一条河流。沅水中上游地区在地理上相对封闭,历史文化具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我国各省市的社会经济都在快速的发展。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也随之而来。吉林省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近年来,随着城市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过程中高层建筑比例的增加,日照遮挡问题变得复杂,严重影响到各地城市规划管理的效率。本文针对高层高密度环境,以方位角日照方式为基本出发点,对相邻地块日照权
作为城市的重要形象窗口,滨水公共空间的开发设计在当今世界受到日趋广泛的关注。但是,大多数案例的关注点仅仅局限于视觉、美学角度,但对于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重视不足。因此,我
2005年10月,国际古迹理事会(ICOMOS)第15届大会在古都西安召开,大会通过了《西安宣言》,宣言将古迹遗址本身价值外延扩大,承认周边环境对古迹遗址保护的重要性和独特性。随着
伴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大量不适宜城市发展的产业搬离城市,而遗留在城市中的产业建筑及区域在城市快速发展中被拆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