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西进士人数与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ock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代,进士的地位非常高,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推崇。只有通过科举考试考中的进士才有资格当上中高级官员。因此,进士在清代被视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尽管清代广西进士的人数在全国范围内来看是倒数的,但在整个广西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进士数量占广西所有进士数量的一半以上。因此有必要对清代广西进士的人数、籍贯、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中式科年、中式甲次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更加全面地认识清代广西的进士群体。
  关于有清一代广西考中的进士人数,学界有不同的结果。笔者对学界目前统计所得的清代广西进士人数及其数据来源进行列表分析,发现这主要是学者们使用的参考文献、统计标准和统计区域不同造成的。因此,笔者对清代广西进士的统计标准做出了界定,然后以华文书局1969年版《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为底本,参校《清朝进士题名录》等进士名录工具书及相关文献来对清代广西考中的进士人数进行统计。《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中进士籍贯的错误较多,如误将外省进士作广西进士或广西误作外省进士等,对《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中存在的进士籍贯错误之处进行详细考辨后得出有清一代广西考中568名进士。根据《词林辑略》及相关文献的记载,清代广西约4名进士中就有1人入选庶吉士,而庶吉士的时空分布有其自己的特点,因此笔者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
  《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以及清代、民国时期的广西地方志对进士的中式科年、中式甲次的记载同样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中记载的清代广西进士的中式科年、中式甲次基本正确。而清代、民国时期的广西地方志记载的进士的籍贯与人数、中式科年、中式甲次等舛误较多。主要是其进士籍贯的著录标准不一,使得进士人数与《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存在出入。除此之外,方志成书时间较早或编者失误等同样会造成失载、漏载进士的问题。但各方志中关于清代广西进士中式甲次的错误较少。此外,笔者对清代、民国时期的广西地方志中关于进士籍贯记载的错误之处进行订正,并对进士名录工具书中存在的进士籍贯错误进行列表统计。
  清代广西各府、直隶州产生的进士人数在时间和空间上各有不同的特点。总的来说,清代广西进士人数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的,但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特点。从时间上看,顺治、康熙时期是低谷期,雍正、乾隆时期是平稳期,嘉庆、道光、咸丰时期是快速增长期,同治、光绪时期是鼎盛期。从空间上看,桂林府进士分布最为密集,梧州府、鬱林直隶州、浔州府等进士人数分布一般,太平府、镇安府等进士分布稀疏。而这些时空特点又是与国家和广西的政局变化,乡会试政策的变化导致中额人数增减,广西各地的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发展情况紧密相连的。
其他文献
19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正式批准成立英属北婆罗洲特许公司。关于该公司的相关研究,学术界主要专注于公司本身的个案研究,分析英国在北婆罗洲地区的殖民政策,对公司的发展历程与英国殖民政策之间的联系则缺乏整体性认识,进而忽视了公司在北婆罗洲历史上和英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探讨英属北婆罗洲特许公司的兴衰历程,将公司的成立、主要活动和结束与英国殖民政策的演进联系起来,进一步探究公司在北婆罗
学位
自君士坦丁大帝确立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之后,基督教作为拜占庭帝国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力量,贯穿了历史发展的始终,皇权与教权的交织也是拜占庭历史中较为突出的特点。纵观早期拜占庭的历史,皇权在对教权的控制方面常常处于主导地位,皇帝们为了帝国的统一、教会的统一,积极参与教会事务、调解教会矛盾。但是随着基督教羽翼渐丰,其对皇权的反抗也渐渐显露出来。本文期望以塞萨洛尼卡大屠杀事件作为核心,分析早期拜占庭帝国政教关
狄奥多西一世统治时期,基督教与多神教的宗教冲突最为剧烈。四世纪最后二十年,因为统治者压制多神教的举措,统治者与罗马元老贵族的矛盾不断升级。在狄奥多西一世统治时期,帝国不断蚕食罗马元老贵族的宗教特权,搬走罗马元老院的胜利祭坛,撤销对神庙祭司的财政支持,到392年狄奥多西一世下令取缔多神教。而罗马元老贵族作为多神教的坚定捍卫者,对持基督教信仰的统治者打压多神教的行为感到不满。罗马元老贵族为恢复多神教,
本文在整合桂东北民族村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聚焦桂东北民族村寨20世纪前、1900-1949年、1949-1978年、1979-2000年这四个重大历史时期,分析桂东北民族村寨从业选择的演变趋势,从而理顺从业选择与乡村产业转型的关系。根据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将桂东北民族村寨划分为山区民族村寨和坝区民族村寨。在20世纪前,山区民族村寨以“刀耕火种”的粗放型农业经营方式为主,辅以杉、松、竹木、茶等林木种植
学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南亚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南亚格局发生急剧变动,其中以印巴分治及冲突最为凸显。可以说,印巴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贯穿于南亚格局变动的始终。1947年,英国势力退出南亚后,印度试图继承英印殖民政府特权,实行南亚的“门罗主义”,为此对尼泊尔等南亚内陆小国在经济、外交和国家安全实行直接控制;对巴基斯坦处处打压,以期巴基斯坦无力支撑,重新回到印度的怀抱。印度与巴基斯坦作为南亚最强大的两
长期以来,关于越南高台教、和好教的研究,学术界主要专注于其宗教问题,而对于长时段的两大教派政治参与的历史进程缺乏整体性的认识,进而低估了两大教派政治参与对越南现代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力。本文拟对身处二战和冷战时代背景下的越南这两大教派政治参与进行研究,从中考察其政治复杂性和矛盾性,进一步评析两大教派政治参与对越南独立与统一历史时期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  20世纪40年代中期,高台教、和好教创建了军
学位
何谓“野蛮”,这是研究西方文明发展史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对“教会史之父”优西比乌的史学著作之梳理与研究,尝试厘清这位早期基督教史学家对“野蛮”所进行的文本叙事及意蕴阐释,继而揭示其历史意义。  基本上,优西比乌笔下所指涉的“野蛮”,在以下两方面得以区别与展开,即“异教的野蛮”与“基督教异端的野蛮”。异教的野蛮,主要包括史前人类的“野蛮”以及异教罗马统治者的“野蛮”;基督教异端的野蛮,则主要涵盖
学位
民国处于一个社会转型和变革的时代,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极大的变化。土匪是当时社会转型和变革下所产生的畸形产物,也是当时社会失衡和失控的一个病态反映。土匪问题成为了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土匪作为社会特殊群体,游离在行政权力之外。通过对土匪的类型、来源、管理制度、日常生活和特点的探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四邑地区土匪的概况,把握土匪的活动规律,有助于窥探和剖析土匪这一社会特殊群体的独特性,更加
学位
19世纪40年代电报正式被发明应用。作为近代一种最早用电的方式来传送信息的、可靠的、先进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一经面世则风靡全球,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架起了联通世界主要国家的电报网络。而中国由于清廷的保守之风,使得其与藩属越南与朝鲜要比世界晚十年才在国内开始敷设电报。但在晚清有识之士体验过电报传递信息之后,都热衷于推动中国自己的电报建设。这是由于传统地通过邮驿系统传递信息的方式显得过于缓慢,且常常
学位
全面抗战时期,桂林文人荟萃,人才济济,文艺团体众多,出版事业空前繁荣,各类演讲、话剧和讲座层出不穷,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被誉为“文化城”。而这个“文化城”的主要标志就是其发达的出版业。从1938年至1944年,短短六年时间里,桂林出版了大量的书报刊,类型多元,题材广泛,是全国闻名的出版重镇,与重庆一道占据了当时中国出版业的半壁江山。地方出版史,尤其是影响全局性的历史上的出版中心是出版史的重要组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