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自血回输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_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常规治疗组和臭氧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压积(HCT),全血粘度(低、中高切),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数值,以TCD中PI值的变化,经过数据分析,探讨臭氧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上述检查项目的影响。
  研究对象及方法:将济宁市中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05月住院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臭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15天的临床症状、体征,红细胞压积(HCT),全血粘度(低、中高切)值,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数值,以TCD中PI值。
  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臭氧组较常规治疗组临床疗效好,X2=4.32,P<0.05(3)红细胞压积(HCT)、全血粘度(低、中高切)、低密度脂蛋白(LDL-C):臭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臭氧治疗组较常规组下降更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臭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臭氧治疗组较常规组升高更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I值: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的PI值:臭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臭氧治疗组较常规组下降更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级别为1级。
  结论:(1)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臭氧自血回输(臭氧组)治疗较单独常规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2)臭氧组治疗可降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并较常规治疗组效果明显。(3)臭氧组治疗可降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全血粘度低、中、高切值,降低红细胞压积,并较常规治疗组效果明显.(4)臭氧组治疗可降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左右大脑后动脉的PI值,降低血管阻力,并较常规治疗组效果明显。(5)臭氧组治疗安全。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对患者屈光状态的改变情况,为后期进行光学校正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方法:  1.病例选择  临床病例回顾性对照分析研究。对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玻璃体切割的患者86例,按玻璃体切割是否联合晶状体切割一以及硅油填充分为单纯玻璃体切割组A组(17例);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组B组(38例)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组C组(
学位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表面肌电图在评估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40例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吞咽训练,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NMES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周。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进行吞咽功能评价和表面肌电信号(sEMG)检测
目的:比较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不同遮盖时间、检查方式和注视距离所测斜视角的差异,寻找合理、准确和快捷的检查方法。  方法:收集2013-06到2014-09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65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运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方法分别测量单眼遮盖30min、1h和2h,大度数三棱镜反转外斜视,注视室内30m视标和注视户外视标,以及不遮盖单眼的斜视度,用LSD-t检验统计分析视近、视远的斜视角差
目的:  观察巨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 PED)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中巨大PED(PED面积大于1个视盘)患者55例(58眼)的临床特征,包括眼底彩色照相(fundu
目的:  观察手术导航系统引导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foldable intraocular lens, F-IOL)植入术中同时在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上行对向透明角膜切口矫正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  方法:  实验组:选择35例(40眼)术前角膜散光度1.0D及以上者,在表面麻醉下于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上做2.8mm对向透明角膜切口,为实验组;选择术前角膜散光度1.0D及以上的患者27例
目的:采用小干扰RNA技术(siRNA)特异性沉默OCM-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观察不同供氧条件下OCM-1细胞中HIF-1α表达变化,以及沉默HIF-1α前后人OCM-1细胞中c-Met表达及肿瘤细胞运动能力的变化,初步探讨HIF-1α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体外模拟常氧及缺氧环境培养OCM-1细胞,细胞分为常氧培养组,缺氧培养细胞分为单纯缺氧组,干扰组(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眼内硅油取出术前后黄斑区形态的变化(包括黄斑区中心凹厚度和存在黄斑裂孔时的裂孔底径),与硅油取出术前后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进行比较,分析硅油取出术前后黄斑区的形态变化与最佳矫正视力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曾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再行硅油取出术的患者22例(22眼),其中男性5人,女性
目的:本课题通过过氧化氢(H2O2)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眼小梁网细胞(TMCs)氧化损伤,利用α-硫辛酸(α-LA)对氧化应激的小梁网细胞进行干预,观察TMCs形态学变化,检测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改变,研究氧化应激、NF-κB、TNF-α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α-LA对TM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期为临床青光眼防治提
目的:探讨胸腺瘤中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87例胸腺瘤组织石蜡标本中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情况,分别分析其在胸腺瘤中的表达与胸腺瘤发生发展及侵袭和转移之间的关系。  结果:E-cadherin和β-catenin在胸腺瘤WHO分型和Masaoka分期中的表达情况:E-cadherin在上皮性胸腺肿瘤中的表达情
学位
目的了解本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SCCmec分型和α型-酚溶调制蛋白(PSM-α)的基因检测及PSM-α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治疗及明确本地区MRSA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00株MRSA菌株,采用PCR方法鉴定SCCmec分型和检测PSM-α基因,并通过细胞形态学方法和乳酸脱氢酶释放法研究PSM-α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