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we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温室效应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控制和减少碳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以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均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制订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实施方案,努力争取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我国逐渐进入“总量减排”时期,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层面。一些研究表明,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有45%来自化石燃料和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仅次于化石燃烧成为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探究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关措施,对于减轻国家碳减排压力,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基于东北三省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五期遥感数据,利用GIS软件提取并分析近18年东北三省土地利用现状,然后参考前人经验系数以及采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相关碳排放测算方法测算出东北三省近18年各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情况,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东北三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变化状况,最后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东北三省2000-2018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空间效应差异并针对东北三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土地利用碳减排建议措施。主要结论如下:(1)2000-2018年间,东北三省整体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其中除了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之外,林地、草地、水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来看,2000-2018年期间东北三省共有165363.13km~2土地进行了相互转化,其中林地转出面积最大,其次是耕地、草地、未利用地、水域,转出面积最小的是建设用地;耕地与林地相互转换,草地主要转向林地与未利用地,未利用地则通过土地利用整治等主要转化呈耕地,而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是耕地。(2)2000-2018年东北三省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2000年的29730.37万t增长到2018年的39027.43万t,增长率达31%。空间上高、中度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省会城市以及齐齐哈尔、大庆和大连等城市;研究期内,东北三省土地利用碳吸收呈下降的趋势,由2000年的23.08万t下降到2018年的22.21万t,下降率为4%,空间上,碳吸收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长白山等山地、林地资源丰富的地区;2000-2018年东北三省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时空变化差异较大,东北三省地区土地利用净碳排放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与碳排放变化基本一致。碳吸收量无法抵消碳排放量,导致土地利用净碳排放较2000年增长了9297.92万t,增长率达31.3%。空间上,东北三省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沈阳和大连,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和长白山等碳吸收较高的地区。(3)从土地利用净碳排放区域空间关系来看,2000-2018年东北三省土地利用净碳排放Moran’s I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说明其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且各地区之间碳排放整体差异在逐渐拉大;从局部相关性(冷热点分析)来看,高碳区主要集中在辽宁省的阜新市、锦州市、鞍山市、营口市和大连市,低碳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的鹤岗、双鸭山、鸡西和佳木斯以及吉林省的白山市和通化市。(4)东北三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利用强度>工业结构>总人口。总人口因子相邻各地市系数差异较小,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研究期各年份系数范围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说明总人口因子影响作用在逐步增大。工业结构整体上系数区域变化较大,部分地区由正值转变为负值,负值区系数范围在不断扩大,说明近年来东北三省尤其是辽宁省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占比不断降低,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在节能减排中的优势。土地利用强度相对于总人口和工业结构来说,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最大,空间变化也最为明显,整体系数范围呈不断缩小的趋势,空间上高值区呈现先减少后增加,低值区在收缩,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不少学者在各种各样的农产品中发现气单胞菌的存在,甚至在动物和临床患者体内也有检出。气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它的广泛分布会对人们和动物的生存构成威胁,其引起的腹泻和菌血症是世界性疾病。为了解上海浦东新区动物源食品中气单胞菌的分布以及遗传多样性、耐药性和致病性,本研究以从上海6家菜市场的农产品中分离到的气单胞为供试菌株,采用串联gyrB-cpn60测序法对79株动物源食品分离株进行分种并利用
学位
大猿叶甲(Colaphellus bowringii),属鞘翅目叶甲科,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严重时吃成网状,仅留叶脉。每年春秋两季农作物受害较为严重,夏冬两季因为温度不适会发生滞育。目前主要的防治方法只有通过清除其食物来源以及化学药剂杀灭。所以开展对大猿叶甲具有杀虫活性的新菌株和蛋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一类新型杀虫蛋白分泌期杀虫蛋白Mpp5A于2006年被首次发现,其主要对
学位
植物病害尤其是根腐病是由多种病菌复合侵染引起的,单一化学药剂难以实现广谱抗病效果,且过量使用会对环境以及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为响应我国“十四五”提出的绿色防控政策,本研究目的筛选出具有广谱抗菌能力的微生物作为微生物菌肥使用,从而实现对植物的全面防护,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本研究对紫苏叶、茎和根的内生放线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平板对峙的方法筛选出两株具有广谱拮抗活性的菌株ZSY13和ZSG18,接着通
学位
角蛋白(Keratin,KRT,K),又叫做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是一个多基因的大家族(Mr:40-70 kDa),构成了最大的中间丝蛋白亚群。角蛋白19(KRT19)是Ⅰ型角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广泛表达于正常和癌变组织的上皮细胞中,作为上皮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员,不仅维持着细胞结构的完整和稳定,还参与细胞分裂、迁移、分化和凋亡等过程。目前尚不清楚Krt19在胚胎着床与蜕膜化中的功
学位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乳脂合成受到多种信号网络的调控,因此研究乳脂合成相关重要功能基因及其调控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部分转运蛋白为乳蛋白和乳脂的合成提供前体物质,并且参与乳合成代谢调控。溶质载体家族16成员1(Solute carrier family 16member 1,SLC16A1)主要功能为转运单羧酸,其分布广泛,在多种组织中介导短链脂肪酸的转运。Collectrin主要功能是与转
学位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水稻秸秆资源储量丰富。水稻秸秆含有丰富的木质纤维素,若能实现秸秆还田则有益于改善土壤营养结构,但在自然环境下水稻秸秆降解效率极低,大量的秸秆不能被充分利用而堆积在土壤中,给下茬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带来了不利影响。东北地区秋收时间晚,温度低,此现象更是尤为突出。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有机物分解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若将其制成秸秆降解菌剂,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为土壤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有效调
学位
X染色体失活(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XCI)是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生物学事件。XCI主要由长非编码RNA XIST启动建立。XIST从X染色体失活中心(X Inactivation Center,XIC)转录,招募多种调控因子覆盖在拟失活X染色体上并建立以H3K27me3为主的异染色质相关修饰。但不同物种的XCI建立存在较大差异。首先,XCI建立的具体起始时间
学位
真核生物体内的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 RNA)的末端通常包含多聚腺苷酸[Polyadenylation,poly(A)]尾巴,这些poly(A)尾巴在真核生物m RNA转录后调控的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对m RNA的形成、稳定、运输以及翻译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除了poly(A)尾巴的长度能够起到调控作用外,poly(A)尾巴中存在的非A碱基修饰(例如鸟苷化修饰
学位
胚胎玻璃化冷冻是辅助生殖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自1983年首次报道冷冻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临床妊娠以来,胚胎冷冻已成为人类辅助生殖领域中常见的技术手段。二次冷冻是指对解冻复苏后的胚胎进行再次冷冻。1990年,首例二次冷冻的胚胎成功妊娠。临床中,胚胎二次冷冻主要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1)随着单胚胎移植的逐渐普及,解冻胚胎数有时会多于移植胚胎数,对解冻移植后剩余
学位
推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乡村公共服设施中乡村广场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承载者,不仅是乡村居民休闲娱乐、体育锻炼的场地,也是促进乡村居民文化交流,展现乡村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是乡村无形精神面貌的具体形化,对于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人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