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铜铋基多元硫化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x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吸光层多为无机半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铜基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多元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分支,大多具有储量丰富、成本低廉、工艺简单、环境友好、抗干扰性强、光吸收系数高等优点,因此受到广泛研究。然而,主流铜基太阳能电池如铜铟镓硒(Cu(In,Ga)Se2,CIGS)中的原材料In和Ga较为稀缺、昂贵,而铜锌锡硫硒(Cu2Zn Sn(S,Se)4,CZTSSe)经过多年的广泛研究,其效率也仅从12.6%提升到13%。另外,两种器件结构中Cd S缓冲层的使用均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的进程。因此,进一步开发低成本的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势在必行的。金属Bi绿色无毒且化学性质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通过Bi取代Pb,不仅可以降低毒性还可以有效提高器件稳定性。本文基于铜铅锑硫(CuPbSbS3)进行元素替换来解决化合物的毒性问题,使用更为环境友好的金属Bi对同族元素Sb进行替换,首先制备出了铜铅铋硫(Cu Pb Bi S3)半导体薄膜。然后通过调研Cu Pb Bi S3的伴生矿发现可以使用Ag对Pb进行替换,首次制备出了铜银铋硫(Cu5Ag Bi6S12)半导体薄膜。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首次研究了Cu Pb Bi S3和Cu5Ag Bi6S12两种新型铜基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研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1.通过将Cu、Pb、Bi、S单质溶解于乙二胺(EDA)和1,2-乙二硫醇(EDT)中制备前驱体溶液,并使用旋涂法制备Cu Pb Bi S3薄膜。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厚度可控,溶液环保等特点,适合高效光电器件的大规模制造。首先通过热重分析(TGA)测试获得薄膜的退火温度范围,并进行旋涂工艺优化获得了高质量的薄膜。随后通过调控Pb/(Cu+Bi)元素比例,可以基本消除二次相(Pb S)。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Cu/Bi比例,首次合成了纯度较高且光电性能优异的新型Cu Pb Bi S3薄膜。紫外-可见光光谱仪(UV-Vis)测试结果表明,目前获得的Cu Pb Bi S3薄膜光学带隙为0.92 e V,结合紫外光电子能谱仪(UPS)确定薄膜的能带结构及为n型半导体材料。瞬态表面光电压谱仪(TSPV)测试结果显示正的光电压信号,证实获得的新型铜基CuPbBiS3薄膜样品为n型半导体,并发现薄膜富铋和消除Pb S,均能显著延长载流子复合时间、提高载流子浓度。使用Cu Pb Bi S3薄膜组装太阳能电池,最终获得了0.17%的光电转化效率(PCE)。2.通过磁控溅射仪向FTO玻璃上溅射Cu-Bi合金和Ag单质薄膜,使用管式炉对金属薄膜进行硫化制备了Cu5Ag Bi6S12薄膜。该薄膜具有成本低、绿色环保和带隙合适等特点,是一种合适的太阳能电池吸光材料。通过优化硫化工艺获得了高结晶性的Cu5Ag Bi6S12薄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Cu+Bi)/Ag元素比例,基本消除二次相,首次获得了纯度较高的新型Cu5Ag Bi6S12薄膜。通过UV-Vis测试获得了Cu5Ag Bi6S12薄膜光学带隙为1.23 e V,结合UPS、TSPV确定薄膜能带结构、载流子寿命,发现并验证了该材料为p型半导体,是一种潜在的理想太阳能电池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器件组装并对比Spiro-OMe TAD、P3HT作为空穴传输层的性能。最终以FTO/TiO2/Cu5AgBi6S12/P3HT/Au器件结构,初步获得了0.07%的PCE。
其他文献
电致变色器件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其颜色发生可逆、稳定的变化。电致变色器件因其低功耗、颜色可调节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电子标签、防眩目后视镜、军事伪装等前沿领域。器件性能很大程度上由电致变色材料决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研究者已开发出过渡金属氧化物、有机小分子、导电聚合物和金属-超分子等多种类型材料。特别地,金属-超分子因具备有机材料的易加工性和颜色可调性以及无机材料的稳定性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学位
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二极管(QLED)因具有色域范围更广、色纯度和稳定性更高、能耗更低等优势,逐渐成为照明显示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QLED的整体性能(如亮度、外量子效率、工作寿命)得到极大提高,目前红、绿、蓝三基色QLED的最大EQE和亮度分别达到30.9%和3300000 cd/m~2,23.9%和1680000cd/m~2,20.2%和88900 cd/m~2,并且红色和
学位
量子点具有量子产率高、单色性好以及发射光谱连续可调等优异的光学性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照明及显示等多个领域。其中,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s)作为其一个重要的应用方向倍受关注。InP量子点是一种安全低毒的-族半导体纳米材料,有着与Cd Se量子点类似的优异光学性质,在纳米光电器件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是受限于现有的合成技术,所制备的InP量子点晶核表面存在较多的缺陷并且稳定性较差,严重阻碍了In
学位
锂金属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 Ah g-1)以及较低的还原电位(-3.04 V相对于标准氢电极),是新能源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 Wh Kg-1的关键性候选材料,被视为下一代的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圣杯”负极。然而,在锂金属负极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循环稳定性差、库伦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锂金属负极与电解液存在着严重的副反应,导致不稳定固态电解质层不断生成、破裂
学位
构建原子级催化剂是减少金属用量,降低催化剂成本,优化催化性能的重要方案。作为原子级催化剂的研究热点,单原子催化剂(SAC)通常是指过渡金属(TM)以单原子形式均匀分散并稳定固定在载体表面构成活性中心的催化剂。由于100%的金属利用率,SAC对于降低金属用量和催化剂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由于孤立的活性位点以及活性位点独特的电子结构,与传统金属纳米颗粒相比SAC对于很多重要反应具有很高的活性、选择性和
学位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兴起,含量丰富、不受地域制约、环保清洁可循环的太阳能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中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家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由铜铟镓硒[Cu(In,Ga)Se2,CIGSe]太阳能电池演变而来的铜锌锡硫硒[Cu2Zn Sn(S,Se)4,CZTSSe]太阳能电池,因其具有低成本、无毒、元素含量丰富等优点引起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然而,CZTSSe太阳能电池目前的世界最高认证效率只有
学位
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字是中国目前所了解到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考释甲骨文字对探究汉字形成以及汉字演变过程有着重要的价值,也是认识中华古代文明的窗口。在甲骨学领域,甲骨文的考释一直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经过一代又一代研究学者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已成功识别出来约1/3的甲骨文字。截止到目前仍然有约2/3的甲骨文未知其语义,由于文字断代的原因,考释工作进展艰难。同时,传统的考释方法(如因袭比对法),研
学位
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具有发射光谱连续可调、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佳、光化学稳定性好以及可溶液加工等优点,被认为是显示照明领域的新星材料之一。随着量子点合成技术、表面配体修饰及器件结构的不断发展,目前红色、绿色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的器件性能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基本满足显示照明的应用需求,但是蓝色QLED的
学位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s)因具有可溶液加工,稳定性好,色纯度高,发光颜色随量子点尺寸连续可调等优点,在新一代照明与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QLEDs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望成为下一代固态照明和显示的主流技术。但目前研究的QLEDs仍面临工作效率低、寿命短等问题,限制了进一步的商业化应用。目前全溶
学位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s)是一种以胶体量子点(Quantum dots,QDs)为发光材料的新兴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光谱覆盖范围宽、色纯度高、能耗低等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发光显示与照明技术。在典型QLEDs中作为空穴注入材料的PEDOT:PSS,由于其本身具有的酸性和吸水性,会对ITO电极造成腐蚀进而影响器件的寿命。因此,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