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运动式治理的政策效用、运行机制及适配路径研究

来源 :王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ryonech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中,公共政策执行异化是我国环境治理面临的核心挑战,进而影响环境政策的生命力。近年来,运动式治理作为我国本土特色的政策执行模式,愈发频繁地实践于环境治理领域。事实上,运动式治理的具体模式和执行机制并非是固化的,而是根据治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不断地调整、完善政策内容和执行机制。实践是检验政策执行模式的试金石,在长期的环境治理实践中,运动式治理模式面临三点挑战:一是环境运动式治理的治理效用存在争议;二是尽管研究者呼吁客观评析运动式治理的优势和局限性,但现有文献并未从参与主体行为的视角系统分析环境运动式治理的微观运行机制,因而无法有效回应这一呼吁;三是在环境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环境运动式治理这一执行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现有文献缺乏对其适配路径的分析。面对环境政策执行的现实挑战,本文聚焦环境运动式治理这一政策执行模式,结合我国央地政府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分别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起的环境运动式治理两个维度,具体讨论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是否有效:在长期的环境治理实践中,不同的政策执行方式下环境运动式治理的政策效用如何?(2)缘何有效:环境运动式治理微观运行机制是什么,其如何借助制度体系来约束、改变参与主体的环境行为,进而实现政策效用的?(3)如何优化:在诸多的实践案例中,环境运动式治理实现政策效用的适配路径是什么?全文借助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来实现研究目标,研究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文献梳理和问卷调查,这一阶段对现有国内外政策执行及运动治理的经典、前沿成果进行分析,厘清环境运动式治理长期在我国环境治理实践中长期存在的渊源。同时,学习和借鉴新制度主义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形成本文的理论框架。在文献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设定的环境运动式政策效用、运行机制和适配路径的研究目标,借助田野调查等方法获取地方官员、企业、公民的相关数据,奠定全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数据基础。第二阶段为不同政策执行方式下环境运动式治理效用的实证研究,在收集案例相关的宏微观数据基础上,借助计量模型,检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起的环境运动式治理效用。第三阶段基于已设定的理论结构,通过计量模型、质性分析等方法,聚焦参与主体行为逻辑,探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因素如约束、改变参与主体行为,进而实现环境治理目标,最终剖析出环境运动式治理实现政策效用的微观运行机制。第四阶段寻找环境运动式治理的适配路径,采用多案例质性分析环境运动式治理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因素的联动效用,需找最优路径。本文主体部分包括四个部分,即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来看,第三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提出环境运动式治理政策效用、运行机制研究的理论结构,并提出全文分析框架。本章第一节集中讨论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并结合我国环境运动式治理的现实情况,探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实践历程,进行理论分析。本章第二节主要讨论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并从理论角度探讨环境运动式治理演化历程。本章第三节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提出环境运动式治理政策效用及其运行机制研究的基本理论结构。本章第四节,基于我国央地政府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环境运动式治理的实践事实,提出核心研究维度:执行方式之一“运动式治理(中央政府)-运动式治理(省级政府)-运动式治理(市级及以下政府)”;执行方式之二“常规治理(中央政府)-运动式治理(省级政府)-运动式治理(市级及以下政府)”;执行方式之三“常规治理(中央政府)-常规治理(省级政府)-常规治理(市级及以下政府)”,从而奠定了全文的分析框架。第四章至第五章是分别验证执行方式之一和执行方式之二的环境运动式治理政策效用、运行机制,其中执行方式之二的效用检验以政策执行模式之三作为参照组。第四章验证政策执行方式之一:中央政府发起的环境运动式治理的政策效用和运行机制,具体以中央环保督察(China’s Cent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pection,CEPI)为案例。在设定的理论结构基础上,依次验证中央环保督察的政策效用,以及实现政策效用的微观运行机制。首先,采用2010年至2018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Logit、OLS模型验证中央环保督察的政策效用。实证结果证实中央环保督察显著地降低了工业废水排放量、PM2.5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及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其次,进一步借助新制度主义理论,从参与主体行为的角度分析中央环保督察的微观运行机制。经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先证实了中央环保督察有效地改变了参与主体行为(企业环保投资行为、官员环境治理动员行为和公民参与行为),继而回溯到中央环保督察的制度体系,验证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参与主体行为的影响。从而说明中央环保督察的微观运行机制:其借助制度体系约束、改变参与主体行为,进而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目标。本章系统的探讨了中央政府发起的环境运动式治理的政策效用和运行机制。第五章研究执行方式之二:地方政府发起的环境运动式治理的政策效用、运行机制,并在效用检验中以执行方式之三作为参照组,检验环境运动式治理与常规治理的效用差异。本章以秸秆禁烧运动为案例,一方面,以安徽省L县为例,从2019年至2021年的田野调查,获得一手调查数据;另一方面,借助2011年至2016年356个县级的MODIS卫星、农业经济社会相关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及质性分析的混合研究法,实证证实环境运动式治理相较于常规治理来说,有效地降低秸秆焚烧火点数量,且这一治理效用逐年加强,具有长期效用,并对村民的其他环境治理行为具有积极的溢出效用。关于秸秆禁烧运动的微观运行机制,在理论分析和田野追踪调查基础上,本章重点从参与主体行为视角,先论证秸秆禁烧运动改变了参与群体行为(村干部政策执行行为和村民秸秆焚烧行为),继而回溯到秸秆禁烧运动的制度体系,证实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改变影响参与主体行为,最终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目标。特别的,本章发现非正式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传统的面子文化促使村民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在这种平衡中,如果其他人也不烧秸秆,就没有人愿意烧秸秆。从而说明秸秆禁烧运动的微观运行机制:其借助制度体系,约束、改变参与主体行为,进而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目标。本章系统的探讨了地方政府发起的环境运动式治理的政策效用和运行机制。第六章为本文的落脚点,探讨环境运动式治理的适配路径。在第四章和第五章验证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皆是环境运动式治理的重要运行机制基础上,本章进一步分析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联动效用。本章选择32个环境运动式治理案例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 QCA)。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兼容型路径是环境运动式治理实现长期治理效用的最优路径。从而说明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正式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相互兼容作用。本文系统论证了环境运动式治理“是否有效”-“缘何有效”-“如何优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理论意义上,本文从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论证了环境运动式治理的微观运行机制,既论证了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因素的独立影响,又证实了两种制度因素的联动效用,丰富了本土治理语境下的新制度主义理论探讨。同时,基于央地政府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验证激励有效性和信息有效性政策对参与主体行为的影响,拓展了委托-代理理论中信息不对称和激励约束不完善问题的解决思路。实践意义上,本文分别论证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起的环境运动式的政策效用、运行机制,反映了现阶段环境运动式治理的实践全貌,为环境政策执行模式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如借助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引导、改变参与主体行为,进而提高运动式治理政策效用。此外,本文通过多案例研究,剖析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兼容型路径,为“转型期”环境运动式治理实现长期治理效用提供适配路径选择。本文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鉴于案例研究中囿于样本范围,未能够从田野调查的角度,了解和把握官员主观上对环境运动式治理的认知和评价。同时,本文重点关注了常规治理和环境运动式治理两种执行模式,并对这两种政策执行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在我国的环境治理历程中,仍存在一些其他的执行模式,本文缺乏对这方面的探讨。在后续的研究中,本文计划总结和学习其他环境政策执行模式,并横向比较不同执行模式的异同点,以典型案例为基础,系统剖析环境政策执行模式的优缺点,推进环境政策执行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对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而言,由于心脏供体严重缺乏,植入血泵代替心脏移植已成为治疗心衰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在临床上广泛采用的连续流血泵的工作模式与人体自然心脏不同,其植入会影响到人体心脏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血泵输出的低脉动性血流会引起一系列临床并发症,进而影响了血泵的实际治疗效果。通过血泵叶轮转速调控增强血液脉动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叶轮调控涉及的血泵单驱
学位
前列腺粒子植入是使用穿刺针将具有放射性的粒子送到癌变区域的一种放疗手段,属于微创外科手术的范畴,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伤口恢复快的特点。由于手术中常用的斜尖穿刺针会在穿刺过程中发生挠曲形变,不能很好的跟随术前规划的从进针点到靶点的直线路径,医生在术中对穿刺针施加矫正力以修正穿刺路径,但施加矫正力的大小及时机不易控制,增加了徒手操作的难度。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使用机器人操控穿刺针,替代医生的徒手操作
学位
开展智能研修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是人工智能助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而精准教研是落实教师培养和智能研修的切入点和方向标。精准教研任务包括了教师教学能力精准评估以及教师画像建模等。教师课堂教学表现是教师教学能力最直观的外部表征,且契合教师画像的内涵,能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体现出课堂教学生态的过程性与动态性特征。虽然当前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表现方面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事件或教学结构的自动化识别与智能分析方
学位
随着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组织间跨越产业边界的协同合作成为了商业新常态。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参与跨组织、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而建立跨界联盟,并借助联盟中各创新主体间形成的协同创新网络获取资源,完成新产品与服务的开发,实现价值增值。在这种以多元异质主体协同互动为核心的网络创新模式下,各网络行动主体基于不同类型的资源行动,通过网络关系协调,进而实现跨界联盟的价值共创。如何使跨界联盟协同创新网络合
学位
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许多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绿色消费也成为消费者和企业关注的重点。尽管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表现出明显的追求和喜爱,但现实是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尽管企业发展绿色产品市场的意愿较强,但绿色产品的市场发展程度仍然不够。与非绿色产品相比,绿色产品的成本和价格都较高,再
学位
为了预防、治疗传染性疾病和促进家畜生长,兽用四环素在规模化养殖场广泛使用,通常40%~90%的兽用四环素以家畜排泄物(尿液或粪便)方式进入土壤,土壤中残留的四环素通过富集作用对土壤质量、生物多样性及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较单一使用微生物而言,“植物-微生物”降解四环素具有效率高、适应能力强、使用范围广且不会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因此,筛选复合菌系是“植物-微生物”降解四环素的关键策略。本研究以规模化
学位
生殖健康是种族延续和子代健康的基础。人群广泛暴露于大气污染是生殖健康的重大威胁。基于自然生育人群的研究发现大气污染可影响男性和女性的生育力,并且与子代出生缺陷增多有显著关联。采用试管婴儿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出生人群逐年增多,但大气污染暴露与采取IVF-ET助孕女性的临床妊娠结局研究鲜有报道,另外大气污染对IVF-ET出生人群的出生缺陷的影响未见专门研究。大气污染也是男性精子质量
学位
现如今,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作为未来储能系统的最佳候选电池之一,锂硫电池具有2600 Wh·kg-1的较高理论比能量。此外,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中硫元素具有无毒、成本低且易于在地球上获取等优点。然而,在锂硫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包括硫/硫化锂的绝缘性、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锂负极枝晶生长以及电解液的安全性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电池的使用寿命
学位
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量转换技术,燃料电池被阴极氧气还原反应(ORR)缓慢的动力学以及作为阴极催化剂的Pt的高昂价格所限制,其大规模应用一直进展迟缓。近期研究表明Pt的高指数晶面可能比(111)等低指数晶面具有更高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因此制备具有高指数晶面的Pt基合金催化剂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本论文致力于结合合金化与构建高指数晶面两个策略,开发具有优良氧还原催化性能的催化剂,并结合实验结果与DFT计
学位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在5岁以下儿童间传播。目前,EV71感染导致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释清楚。研究表明,非编码RNA中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和微小RNA(Micro RNA,m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