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regs、MDSCs、细胞因子水平与铁过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_fire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4、IL-5、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的水平,探讨初诊MDS患者外周血Tregs、MDSCs、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铁过载(Iron overload,IO)的关系及对MDS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初诊MDS患者33例(较低危组18例,较高危组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s、单形核MDSCs(Monocytic-MDSCs,M-MDSCs)和多形核MDSCs(Polymorphonuclear-MDSCs,PMN-MDSCs)细胞比例;采用流式微球分析法(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2、IL-4、IL-5、IL-6、IL-8和TNF-α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SF水平,SF>1000ng/ml即为IO。结果:1.较高危组Tregs和M-MDSCs细胞比例分别是较低危组的3.156倍和4.930倍(P<0.05),PMN-MDSCs和总MDSCs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较高危组Tregs、M-MDSC、PMN-MDSCs、总MDSCs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M-MDSCs和PMN-MDSCs细胞比例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2.071倍和1.105倍(P<0.05);较低危组Tregs、M-MDSCs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MN-MDSC、总MDSCs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01),其中PMN-MDSCs细胞比例是正常对照组的1.094倍(P<0.05)。2.较高危组与较低危组相比,所测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较高危组及较低危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2、IL-4、IL-5水平降低(P<0.05),IL-6、IL-8、TNF-α水平升高(P<0.05)。3.较高危组MDS患者Tregs与M-MDSCs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PMN-MDSCs与IL-6水平呈负相关(P<0.05),余指标相关性分析及较低危组MDS患者所测指标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4.较高危组与较低危组SF水平无明显差异;较高危组和较低危组S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较高危组IO MDS患者M-MDSCs细胞比例高于较低危组IO MDS患者(P<0.05),较低危组IO MDS患者,M-MDSCs与IL-5水平和PMN-MDSCs与IL-6水平呈负相关(P<0.05),不同危险分层IO MDS患者中余指标水平差异及相关性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5.ROC曲线评价提示,当Tregs为6.55%、M-MDSCs为4.66%时,曲线下面积最大,对较高危组MDS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7%和94%,特异性分别为93%和87%,临床上可以结合二者区分不同危险分层MDS;当IL-2为1.72pg/ml、IL-4为1.32pg/ml、IL-5为1.15pg/m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对MDS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7.0%、82.0%和94.0%,特异性分别为67.0%、87.0%和73.0%,临床上可以结合三者作为MDS的诊断手段。结论:1.较低危组MDS患者外周血Tregs、M-MDSCs细胞比例降低,PMN-MDSCs、总MDSCs细胞比例升高;较高危组MDS患者Tregs、M-MDSCs、PMN-MDSCs和总MDSCs细胞比例均升高,提示Tregs和MDSCs可能参与了MDS的发生发展,可结合Tregs和M-MDSCs区分不同危险分层MDS。2.MDS患者细胞因子IL-2、IL-4和IL-5水平降低,IL-6、IL-8和TNF-α水平升高,其中PMN-MDSCs与IL-6水平呈负相关,提示MDS患者存在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可结合IL-2、IL-4和IL-5作为MDS的诊断手段。3.较高危组IO MDS患者M-MDSCs细胞比例升高,较低危组IO MDS患者M-MDSCs与IL-5水平、PMN-MDSCs与IL-6水平呈负相关,提示IO可能影响MDS患者免疫环境。
其他文献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迅速增加,开发一个可持续和生态友好的能源储存和转换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在已研究的能源器件中,燃料电池和锌-空气电池因其理论能量密度高、资源丰富、环境可持续性强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未来电力器件的理想选择。目前,贵金属Pt被公认为ORR的最佳催化剂。但由于其稀缺性和高成本等问题,阻碍了其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开发高效、低成本的电催化剂仍是一个挑战。碳由于其高导电性、高表
学位
目的:探讨盘状结构域受体1(Discoid domain receptor1,DDR1)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选用C57BL/6野生小鼠和DDR1-/-小鼠(6-8周龄,20±2g),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小鼠),分别为:野生对照组(WT NC),野生造模组(WT DSS),DDR1-/-对照组(即DDR1-/-NC),DDR1
学位
目的:探讨血清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 like protein 4,ANGPTL4)水平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T2DM人群中不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群体中ANGPTL4的水平差异,分析ANGPTL4对
学位
不对称相转移催化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大规模合成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本论文分别研究了相转移催化条件下芳基乙酸酯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和非活化酰胺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第一章,综述了相转移催化羰基化合物的α位不对称烷基化反应。主要包括酮类化合物、甘氨酸Schiff碱、1,3-二羰基化合物、芳基乙酸酯以及其他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α-烷基化反应。其中芳基乙酸酯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只有两篇文献报道
学位
中国有丰富的天然药用植物,药用植物的使用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虽然如今的医学高度发达,但是仍然有许多疾病没有治愈,天然产物作为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因其毒作用小,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天然药物也是化学药物的重要先导化合物。自然植物中含有很多化学物质,在生物方面都能起活性作用,例如,抗炎抑菌、抗癌抗瘤等药理方面的作用,同时许多药用植物应用于临床,治疗了很多疾病。橐吾属(Ligularia)植物归
学位
3D打印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增材制造技术,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对催化领域也产生了影响。目前,该技术广泛地与一些相关的催化反应和工艺相结合,来制备化学反应器件和开发催化剂。因此,3D打印技术为催化领域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并为更广泛的催化应用提供了可能。本论文制备了一种聚离子液体衍生的3D打印掺杂自支撑碳电极,并通过它来还原二氧化碳生产合成气。首先,利用SLA技术将由聚离子液体制备的3D打印油墨光固化成三维碳前
学位
主旋律电视剧的生产与传播是当前我国影视行业的热点文化现象,通过讲述红色经典故事来传播国家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在各大卫视、网络平台热播,深受广大年轻群众的喜爱,引发追剧热潮,让主旋律电视剧重新进入大众视野。《觉醒年代》制作团队通过对电视剧叙事内容的个性化创新、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受众诉求的多元满足实现了收视和口碑的双赢,为主旋律电视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期刊
背景:高血压是导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常见病因,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在HFpEF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当细胞内Ca2+超载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结构改变时,活性氧(ROS)的产生增加,这些刺激导致NLRP3炎症小体组装,继而触发下游炎症因子IL-1和IL-18的激活和成熟,放大机体的炎症反应,导致心脏损伤。目前的研究显示钙调控蛋白在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有
学位
目的:探讨DDR1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中选用16只SPF级野生型雄性C57BL/6小鼠和16只SPF级DDR1-/-型雄性C57BL/6小鼠(6-8周龄,20±2g)。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小鼠分为4组(每组8只):野生型小鼠对照组(WT CON组)、野生型小鼠模型组(WT DSS组)、DDR1-/-型小鼠对照组(DDR1-/-CON组)和DDR1-/-型小鼠模
学位
目的:探讨初诊时全新风险分层模型(R2-ISS)及1q21扩增在评估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21年3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55例初诊MM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初诊时R2-ISS、1q21扩增对MM患者预后的影响,并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MM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1.患者基线特征:155例初诊MM患者中,男性占比64.5%,女性占比35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