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是语言的自然属性,它扩大了语言表达的信息容量,拓宽了语言表达的想象空间,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特殊效应。文学语言的模糊性逸出诸多美学元素,最终实现文学语言的审美效应,故模糊美成为文学艺术的内在美学属性之一。 目前对模糊语言的研究主要在于模糊的起源,模糊与清晰的关系,或是从语用学的角度讨论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模糊性及其美学功能的关系的探讨较少, 尽管在模糊语言学及其相关领域内已经有许多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还不足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因此,模糊美仍旧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由于语言的模糊性能激活人脑的知性和理性的各种活动,因此从认知学的角度探讨语言的模糊美极具意义。认知语言学以体验哲学为基础,讨论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体验。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思维,认知和概念是联系语言和现实的中间环节,从认知视角分析语言的模糊美成为有效的途径。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旨在从认知框架理论的新视角探讨语言的模糊美,着力于理论和实例分析汉语文学语言在原文中的模糊美及其在英语译文中的磨蚀。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认知框架理论的新视角探讨语言的模糊美。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及意义,并对语言的模糊性和模糊美做了界定。第二部分综述语言模糊性和模糊美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国外的两个可供解释语言模糊美现象的基本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和接受美学,并涉及到国内对此理论的发展应用。最后通过对比当前理论的共性,指出当前研究之局限性,为本研究的可行性提供依据。同时,简要论及本文的理论依据,即创新点。第三部分详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即框架理论,涉及基本概念的发展和其它相关概念。第四部分简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设计,包括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第五部分为本论文的核心部分。首先运用框架理论对语言模糊美的成因进行理论解释,然后对文学语言模糊美的美学元素以及汉语文学语言的模糊美在英语译文中的磨蚀进行具体的实例分析。第六部分为结论部分,涉及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