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作为传统媒介之一的乡村广播/乡村喇叭也被卷入到了历史的转型中,并且在相当多的村落里,广播依旧发挥着作用。笔者研究个案中的乡村喇叭,不仅仍是作为村落重要的公共媒介,以及乡村基层工作者主要的行政工具在被使用,而且一直在响、每天都响,并伴随着一些新的喇叭形态出现。本文选取通海县六一村和四寨村,利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田野方法进行个案研究。从“通海乡村地区的喇叭一直在响、每天都响,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作为传统媒介之一的乡村广播/乡村喇叭也被卷入到了历史的转型中,并且在相当多的村落里,广播依旧发挥着作用。笔者研究个案中的乡村喇叭,不仅仍是作为村落重要的公共媒介,以及乡村基层工作者主要的行政工具在被使用,而且一直在响、每天都响,并伴随着一些新的喇叭形态出现。本文选取通海县六一村和四寨村,利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田野方法进行个案研究。从“通海乡村地区的喇叭一直在响、每天都响,并伴随着一些新的喇叭形态出现”这一现象为切入点,试图在研究个案这个有限范围内,从六一村、四寨村这两个村落中呈现的不同喇叭形态,以及喇叭媒介与乡村日常生活的互动,来探寻喇叭媒介是如何嵌入乡村社会生活里面的?进而影响到乡村的日常生活和公共空间的建构,塑造一种媒介化的乡村。基于对研究个案的实地调研梳理发现,通海县乡村广播的发展基本都经历了一致的变迁,在六一村和四寨村中,还分别存在一些独特且成功的广播案例。文章将结合这些广播案例,从广播对乡村社会的整体观照出发,通过梳理其发展历史,及其对村民行为的行塑,重点讨论喇叭媒介是如何嵌入乡村日常生活里面的?喇叭媒介如何重新建构起村民们的公共交往空间?喇叭媒介如何在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其治理功能?研究发现,乡村喇叭作为一种国家的在场,以“行政下乡”和“自治下沉”的方式,使“官方”和“民间”的声音形成有效互动,成为联结个体与整体之间的桥梁;不仅如此,大喇叭在乡村有其深刻的社会基础,并作为乡村社会常规性的政治信息传播媒介,有效锻炼了村民参与政治生活和参与村庄治理的能力,增强“村民自治”的自信心。乡村喇叭还被严丝合缝地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并和村民们的日常生活相互交织。不断发展变化的乡村喇叭形态,形成了乡村喇叭在乡村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多元化嵌入,对村民们观念的形成和行为的产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喇叭媒介为主要载体的公共参与,建构出了一个个全新的公共交往空间,形成新的公共舆论场,对于乡村“公共性”的重构以及公共精神的培育有着重要作用。乡村广播在应对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中,还发挥着其独特的传播动员优势。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传统的喇叭媒介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式传播,不仅为村民们营造了新的公共舆论平台,而且由喇叭媒介激起的乡村社会记忆也被再次建构。这也启发了我们在乡村社会治理工作中,不可忽视乡村喇叭的治理功能,应将其纳入媒介融合的版图中来,使其成为基层传播治理的有机构成环节。同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相关资源配置也应给予考虑。上述乡村广播的变迁与乡村社会的整合、当下乡村喇叭的多元化存在形态与村民的差异化在场、“线上线下”公共空间中的喇叭媒介融入、乡村公共领域中的喇叭嵌入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这四个大的方面,形成喇叭媒介在乡村社会的多元化嵌入。乡村广播的变迁发展也是乡村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不仅是对“喇叭媒介与乡村社会变迁”的思考,同时,也是对“通海乡村地区的喇叭一直在响、每天都响,并伴随着一些新的喇叭形态出现”这一现象,或者“乡村喇叭仍作为村落重要的公共媒介在使用”,又或“以喇叭为主的媒介逻辑在乡村社会中如何运作,并进而塑造一种媒介化的乡村社会”的解答。
其他文献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量呈指数式增长,急需更先进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和存储单元。目前采用的冯·诺依曼计算架构由于CPU与内存之间数据传输带宽影响造成冯·诺依曼瓶颈,这一差距在大数据时代越发明显,严重限制了信息处理速度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存储系统中硅基存储器面临摩尔定律到达极限的严重限制,已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更高的存储需求。因此,研究新型的存储器和更高效的计算架构成为这一领域的关键。阻变存储
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状况的持续恶化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因为学生活动时间少,缺乏体育锻炼,所以慢性疾病正往更小的年龄阶段发展,现在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2018年,山东省政府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了现场抽样测试,第二年以同样的测试方法对学生进行了抽样测试。数据结果显示:2019年山东省学生总平均分是72.14分,比2018年缓慢上升了2.4分。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梁斌言在2021年卫生健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引入情景剧教学法是基于职业情景创设下开展剧目表演教学活动的一种尝试。情景剧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故事情节的编辑、情景剧的导演、道具的准备及情景剧目的表演都放手让学生组团协作完成。基于情景剧教学法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设计的独到之处是以职业工作的场景和事务为情景剧表演的背景和支撑,教学全程以学生的表演活动为主要内容,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境遇中体验情感,引导学生在职业化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的各行业都在此背景下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从而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因此行业与城市间的联系日渐密切。在体育行业,群众性赛事审批权逐渐放开、建设体育强国等政策文件出台,各类马拉松赛、自行车赛的发展迎来高潮。体育赛事,因其参与度强、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影响力大、健康积极向上等作用,对赛事举办地有一定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不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历史文化传播的角度、不论是从城市建设还是旅游观光的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活态记忆,蕴含着各民族特有的思维脉络与心理图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耿马傣族女创拳作为傣族古今一脉承载的民间体育,流传于中缅边境地区孟定镇下城村,由一名傣族女性首创,后代传习者皆为男性,曾作为历代傣族土司练兵作战的军队拳法。本研究以耿马傣族女创拳的活态传承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文化人类学为视角,对耿马傣族女创拳的
<正>停限电是电力供应中因故中断供电的行为,停限电管理则是供电企业用电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停限电管理,是指依照法定停限电程序和方式对中断供电过程进行管理的总称。受长期政企合一模式下运营以及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企业往往将"拉闸停电"视作自身的一项重要"权力",依靠这项权力的灵活运用可以解决许多难题,这其中不排除针对用户违约或违法行为而采取的必要停电措施。但不可否认也存在着停限电权运用得不规范之处
生态美学是现代美学发展研究形成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为文学解读提供了新的思路。刘三姐歌谣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劳动人民用来表达情感、反映社会生活、记录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民间口头诗性文学。源于壮族先民们求神祭神的祭祀仪式,随着时代的推进,歌谣内容也不断更新和丰富。这些歌谣不仅描绘了壮族人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蕴藏着人的生存智慧和丰富的生态审美意识。本文运用生态美学的相关理论对刘三姐歌谣的生态美进行研究。除绪
近些年,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受重视程度逐年攀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明确职教与普教的同等重要地位,为职教的发展铺路搭桥。在此大背景下,中职教育的发展势头迅猛,未来大有可能与普通高中教育比肩。基于公司发展的需要,加之当前国家政策对中职教育利好,H公司介入了中职图书市场。经过一番探索后发现,想迅速在中职图书领域取得一席之地并轻而易举之事:其一,中职图书品类众多,各省份学情和考情不一,用户需求多样
美国小说家和诗人艾丽斯·沃克是著名的普利策奖得主和社会活动家。作为一名女性作家,艾丽丝·沃克对因被性别和种族歧视所困扰仍在社会中顽强斗争的黑人女性表达出了极大的关注。《紫色》是艾丽斯·沃克的经典作品之一。首次出版于1982年的《紫色》迅速成为了当年的热门畅销书,并且赢得了美国文学史上的一系列著名奖项,比如: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以及全国书评家协会奖。这部书信体小说由西丽的书信和耐蒂的书信组成,讲